第06版:船舶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月5日 星期
调整合并股权 整合修船业务 重组配套企业
中远海运重工:1+1+1>3

舟山中远船务建造的3600TEU集装箱船。郭秋旺 摄
南通中远船务建造的圆筒型FPSO“希望6号”。殷丹峰 摄

□ 特约记者 魏敬民

“2017年,是中远海运重工重组元年。这一年,中远海运重工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实现了职能管理相对统一、业务板块适度融合、经济运行平稳发展,至12月份,已交付10个海工建造项目、41个造船项目,修理改装船舶1000余艘,确保了重组整合的平稳过渡。”1月2日,中远海运重工有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道。

A

去产能稳步推进

自中远海运集团完成装备制造板块的重组整合后,中远海运重工在上海成立。重组使中远海运重工站在了新起点,承担了新责任,但同时也使中远海运重工面临了新挑战。

面对新的更大挑战,中远海运重工既注重深改、快改、高效执行,又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保持了经营生产稳定、安全形势稳定、员工队伍稳定,基本实现了1+1+1>3的协同效应。

2017年以来,原中远船务、中海工业、中远造船三家公司股权调整与合并扎实推进,广东和上海地区船厂重组如期实施。11月28日,由广东中远船务与菠萝庙船厂重组成立的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上海地区修船企业整合扎实有序,长兴船厂与上海中远船务已建立统一组织架构。配套企业重组方案初步完成。

积极开展“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去产能和治理僵尸、特困企业取得理想成效。全系统已停用船台4座、干船坞1座,压缩造船产能335万载重吨,压缩海工产能5个项目,退租生产场地16万平方米、仓库2万平方米,办公区9400平方米。在中远海运集团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给予企业增资、股权和债务优化等综合措施,对5家国资委挂牌督导治理企业进行逐一梳理,一家“僵尸”企业已经关闭,四家“特困”企业明显改善生产经营状况。

B

复制“川崎模式”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成立以来,坚持在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成功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NACKS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这也使其成为业内企业纷纷学习的榜样。

2017年,中远海运重工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把“学川崎”作为迅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精益管理模式的重要抓手,突出放大川崎技术领先和管理领先作用,组织旗下企业开展“学川崎”活动,着力接长短板,力争通过学习取得生产效率高、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高、资源消耗低的成效。南通川崎全力支持配合,先后派出7批约50人次专家配合开展调研,并协调日方专家参与调研指导。

试点复制“川崎模式”。把扬州中远海运重工确定为“学川崎”试点企业。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与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川崎重工已正式签署三方协议。这是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学川崎试点工作的第一个里程碑。

目前,“学川崎”已经在中远海运重工出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一目了然”管理明显改进,生产计划基本可控,其承建的综合地质调查船下水完整性创船东发包各船企的同批船最好水平;大连中远船务SSV、113K PC等项目进度、质量、作业有序性等获船东高度评价;扬州中远海运重工11月分段物量首次突破2万吨;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建造效率持续提升,在新造船工时量与去年基本持平的同时,钢材加工量同比提升了10%,所建6.1万吨散货船建造工时较首制船型下降了19%,30.8万吨VLCC工时较首制船下降了20%,船体一次报检合格率达到96.7%,舾装一次报检合格率达到96%,涂装锈检合格率达到98.6%,涂装完检合格率达到97.9%。

C

抢订单保交付并进

2017年,中远海运重工抓住改革重组的有利时机,重塑经营机制,抢订单与保交付齐抓,降低风险,力克难关。

中远海运重工坚持大客户战略,进一步加强与达飞、马士基、巴西石油、MODEC等国际一流船东的深度合作;完善大客户管理体系,通过全方位“点对点”的个性化全程服务争取更多的潜在订单,谋求合作共赢。针对海工市场整体持续不振的局面,持续开拓国内市场,关注海工修理改装业务。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提前锁定修理改装业务订单。2017年1至10月,中远海运重工承修MSC船舶26艘、台湾万海船舶19艘,法国达飞船舶20艘、丹麦马士基船舶17艘,大客户效应明显。年内两次承修豪华邮轮,尤其是“皇家加勒比”豪华邮轮,实现历史性突破。年内接获了包括散货船、海上风电安装船、VLOC在内的建造订单,大型水泥自卸船系列改装订单以及压载水系统、燃油圴质机、海工水下设备等配套产品订单。

2017年,中远海运重工计交付包括1艘FPSO、4个FPSO模块、1艘15.2万吨穿梭油轮以及SSV、PSV 、ERRV在内的10个海工建造项目;交付包括1艘VLCC、39400TEU集装箱船、4艘20.9万吨散货船、2艘20.8万吨散货船在内的41造船项目;修理改装船舶1000余艘。

重点难点项目交付实现突破。启东中远海工成功交付“希望6号”圆筒型FPSO,大连中远船务交付“马士基安装者”号深水海工作业船,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交付综合地质调查船“海洋地质十号”。这些项目的交付,进一步扩大了中远海运重工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有效降低了资金风险,减轻了资金压力。

D

抗风险重创新

2017年,造船行业产能过剩依旧,行业复苏缓慢,造船海工行业需求持续低迷,生存环境的日渐恶劣,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中远海运重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以优化机制、加强监控、强化考核为抓手,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

制定《重大项目承接经营效益评审管理办法》,从接单评审源头控制和防范经营接单风险,坚决不接船东资信较差、实力较弱且带有较大投机性的订单;合理组织资源,加强设计与生产的匹配,强化项目节点计划,同时创新方式方法,继续推进海工遗留项目的去库存处置,防范交付风险;从遗留海工和造船项目处置、在建项目保交付、逾期应收账款清收、积压库存清理处置、产融结合和金融创新等7个方面推动“两金”压降工作,防范资金风险;借助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成效,防范安全风险;通过供应商建库,打造公司核心供应链,有效控制采购风险。

在控险的同时,中远海运重工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工作,全年科技创新成果收获颇多。

“设计引领的一体化智能工厂建设管理”荣获第23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超大型风电安装船研制与工程应用”项目获第八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双燃料动力推进船舶的LNG储气罐布置系统与供气布置系统”、“超U型水线的三艏侧推低阻船体”两项核心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超万箱级集装箱船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项目荣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一等奖;“希望六号”多项技术创新填补了国内海工空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威海中远科技联手七一一所研制的船舶尾气脱硝(SCR)设备首次在大型远洋船舶上应用;南京国际船配系列阀座通过MAN认证,Duraspindle排气阀获得MAN认可证书。

智能制造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品牌形象。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智能制造多点布局进一步完善,年内建成投产了划线印字切割一体机、中二径管加工机器人生产线,完成了条材作业工序的全面智能化,加强船舶制造执行系统、可视化系统建设。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先后投入管工车间中管径流水线机器人,先行小组焊接机器人流水线,内业车间设备可视化,全面印字机等智能项目,其中全面印字机为国内首次引进,国际领先的智能设备。南京国际船配建设数字车间,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