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7月16日 星期

扶贫工作就要“吹糠见米”
——江西省港航管理局吉安分局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纪实

□ 全媒记者 杨柳 见习记者 毛庆 通讯员 朱文舟

水泥马路宽敞整洁、栋栋别墅整齐排列、家家户户办起了“农家乐”……7月10日,记者在吉安市永新县龙源口镇秋溪村看到了这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让人很难将这个村子与“贫困”二字联系起来,然而在2017年之前,交通设施落后的秋溪村却是永新县龙源口镇有名的贫困村,共有贫困人口347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2725元。

2017年的一个夏天,冒着烈日和酷暑,江西省港航管理局吉安分局帮扶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来到这里,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面对交通条件差、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村民不理解等挑战,怎样让扶贫的成绩让百姓们看到、感受到,推动扶贫工作见实效,成为工作组成员们最大的目标。

整村容 换村貌

“以前,我们不下雨还好,一下雨房子就和马蜂窝一样,到处是水,遇到滑坡泥石流什么的,更是半夜睡不着觉。”村民吴南生说道。

工作组来到村里后,为让村民早日搬离漏风漏油的土坯房,多方协调沟通,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拆除危旧土坯房百余栋,200余间,拆旧建新32栋。

“房屋改造、院墙修缮、改厨改厕、污水处理,一项也不能少,一项也不能丢。”帮扶工作组成员刘邦邦掷地有声。

如今,秋溪村592户安全饮水净化率达到100%,全村“旱厕”改厕率95%,农户门前三包的政策全面落实,河道、沟渠、水塘无垃圾等长效保护管理机制也已成功建立……

除了村民的居住问题外,道路不通也是秋溪村面临的大难题之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村里道路的真实写照,再加上村里自然灾害频繁,往往刚修好路,就被一场大暴雨毁了。

为解决村里的基建问题,工作组积极向吉安港航分局反映,分局领导多次前往秋溪村,深入田间地头,先后13次蹲点,与村干部村民商讨脱贫政策对接,先后共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经费10万元,脱贫攻坚帮扶项目资金37.6万元,用于洪家及耙陂两个环境整治项目。同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实施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栏、改塘、改沟,普及电力、广电、电信网络等“七改三网”建设,实现电话、手机、电脑信息网通达覆盖,解决交通难点,突破贫困瓶颈。

壮产业 鼓腰包

在稳步推进基础建设的同时,工作组也在思考开辟和发展村里致富产业的办法。

在经过多方的考察后,工作组决定结合秋溪村地处深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先天优势,帮助村集体集中开发连片果园400亩,种植黄桃、井冈蜜柚、杨梅等长效产业,并把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以土地转让承包给第三方公司,共建成大棚蔬菜基地一百余亩,让贫困户以参与务工的形式,达到基本每户每家有一项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农忙时忙,农闲时却也不能闲着。工作组综合考虑每户村民的实际情况,鼓励全村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并多方联系有关单位,为贫困户争取了更多的保洁员、护林员、图书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

“合作社每年分红200-500元,公益岗位可以给我3500到5000元,还有我自己家的果园,这一年算下来,我一年可有不少收入咧。”村东头的老刘心里乐开了花。

先扶志 后扶贫

其实,村产业的发展并不怎么顺利,壮大村子产业、让村民通过自身努力永久脱贫的梦想,在最初与村民沟通时就碰到了阻碍。工作组原以为能顺利开展的工作,在思想工作上率先卡壳了。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较严重,不仅不想靠勤劳致富,还动不动就上村部或镇里讨救济,坐等着分钱。

那段时间,为了引导村民树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思想意识,尽早打开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总阀门,工作组起早贪黑,挨个走访贫困户,细致耐心地作村民的思想工作,同时组织村民到比较成熟的乡村参观学习。渐渐地,村民明白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开始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一时的‘摘帽’容易,要真正拔出‘穷根’、走出‘穷境’、破除‘穷貌’,仍是不易。”工作组组长郭锦浙说道。“要打赢、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不仅要无声无息地为困难群众做好基础工作,还要把每项工作做到实处。既要有壮士断腕的智慧和勇气,更要有吹糠见米、久久为功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扶贫路上一个都不少。”

再次进入村庄,耳畔时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放眼望去,笔直的柏油马路延伸到了山的另一头。来来往往的村民骑着新买的三轮摩托车驶向远方,那满脸的笑容,像波浪一样荡到远方,更荡到了秋溪村村民的心间……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