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1月3日 星期

阑珊秋色染流年


时光清浅,秋意阑珊,拾起一份温暖,走过岁月无痕。让那些平凡如菊的时光,如陌上花开一般,在指尖绽放美好,向着阳光,温暖前行。

秋光尽处缓缓归

□ 王国梁

风越来越凉了,秋越来越深了。一阵风过,白杨树上的枯叶纷纷坠落。那些枯叶,如同一群狼狈逃窜的鸟儿,无处可栖便四散而去。它们最终落到地上,被又一阵风吹得卷起,摔打,凌乱飘零。落叶在风中无奈沉浮,宣告着一个季节即将落幕。

秋意阑珊,季节将尽。

不过,当你转身的时候,会发现秋光尽处,风景依旧美丽。季节仿佛不甘心就此退场,在拼尽全力展现最后的诗意缤纷和绚丽多彩。就像一个不甘心老去的人,使出浑身解数想要留住一抹芳华。

天空依旧高远湛蓝,几朵云在空中缱绻缠绵。云朵慵懒自由的样子,让人觉得天空一定是个安宁静美的城堡,可以收留任何一颗自在闲适的心。天上人间隔着遥远的距离,人间即将季节转换,天上却依旧停留在秋天的浪漫飘逸中。那些云朵,是世外仙人吧,不问世间繁华,不理人间悲喜,不管人世沧桑,就那么悠然洒然地游走着,在广漠的天宇留下一抹婉约的花香鬓影。

秋光尽处,风景无限。仅仅是这美丽的天空,就值得人放慢脚步,缓缓归。陌上花开的春季,缓缓归是为了饱览春光,尽享盛景。如今秋光尽处缓缓归,是为了挽留秋天,挽留时光。这应该成为一种仪式,就像在年终岁尾我们盘点得失、翻检岁月一样,为的是让过去留下美好的踪迹,让未来有温暖的期许。如果没有这样的一场仪式,秋天仓促而去,你会觉得这个季节留有遗憾。秋光尽处缓缓归,挽留最后一缕秋风,挽留最后一朵秋云,挽留最后一抹秋色。给秋天做一个完美的收官,为的是给季节留下最美的容颜,以便开启下一程的美好。

抬头看云,低头赏花。怀有一颗诗心,你会发现任何时候都不乏美丽的风景。这个时候,大自然依旧是不缺乏色彩的。深秋如诗,层林尽染,赤橙黄绿更加鲜明。大自然用最后的水彩,为秋天留下一幅可以珍藏在时光长廊的画卷。缤纷的色彩,在山间,在田野。当你缓缓走在小路上的时候,一样可以邂逅陌上花开。一般是那种迎风绽放的野菊花,明黄色的,散落在即将枯萎的草地上,仿佛是撒落的珍珠一般鲜明亮眼。秋霜遍地的田野,它们禁得住寒冷的考验,开在季节的深处,是秋意阑珊处的那位千寻万觅的伊人,冲你回眸一笑,灿烂生辉。它们把季节最后的容颜留在时光深处,永远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模样。

秋天的路即将走到尽头,但你一样可以随时捡拾美丽的风景。满树金黄的银杏叶,飘落的时候舞出了绝美的风姿;一枚火红的枫叶,红得仿佛要燃烧起来;一棵落光叶子的树,威武挺拔的样子显出不屈的傲骨;一条水位下降的小河,干净清澈得仿佛单纯透明的心;一座呈现枯黄底色的小山,虽然依稀有斑斓之色,但看得出来山瘦了许多,很快就会瘦成形销骨立的模样……冬日的气息已经影影绰绰地来了,秋天的画册即将合上。秋天的尽头,草木低调,万物收敛,一切都是往回收的模样,好像一位突然彻悟人生的中年人,不再那么虚张声势了,而学会了沉默内敛。这样的时候,大自然在教给我们生活的智慧。

秋光深处缓缓归,缓缓归,脚步走出婉转的慢板。就这样走到路的尽头,走向下一站的幸福。

满园银杏落深秋

□ 王芳

“北新关前银杏黄,满园银杏落秋风。”一年一度的深秋来临时,让人入目成诗的美景最是那家乡的银杏黄了。人间满目皆清欢,唯有银杏不负秋。秋风一动,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一幅多么唯美的画面啊!银杏叶化身“调色师”,将地面装点成金黄色,落叶层叠,秋意正浓,银杏黄赋予了晚秋最斑斓的诗意。

农历十月,古时又称“阳月”“露月”,这个季节的阳光温暖,碧空蔚蓝,人们可以欣赏到大自然最美丽的景色。暮秋末,白露为霜,此时的银杏叶经过霜华的洗礼,格外美丽迷人。秋风一吹,金黄闪闪的银杏叶随风飘扬,像一幅绝美的画面,让人恍惚秋天的银杏黄是人间的天堂。

古时文人就偏爱这银杏树,银杏在唐代之前被称为文杏,盛唐诗人王维在《辋川集文杏馆》写道:“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想来银杏为梁,茅草盖屋顶,坐在这里,看半山腰的云雾流向人间。满山的银杏黄,何其旷美,这是诗人何等的雅性和惬意。

“尽日苔阶闲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银杏树在古代寺庙道观里多有种植。秋天来临时,庭院不扫的寺庙里,风起满园银杏一地金黄。那美景自无法言说。可见银杏不仅美丽,还能给人带来深邃的禅意和最美妙的境界。

记得儿时,外公家门前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外婆常说,这棵银杏树是她嫁给外公时种下的,是她们的“定情树”。因为银杏树的寿命很长,可以存活千年,预示着健康长寿,并象征着她和外公的感情幸福美满。

每当秋天来临,外婆会带着我们从树上打下银杏果,去皮晾晒干,装入容器里保存。白果,俗称银杏果,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治疗咳嗽、咳痰、哮喘。每当我生病咳嗽,外婆就会取少量白果煎水给我服用。那神奇的效果,让我至今难忘。而白果去皮后的果肉,更是烹饪的美食佳肴。外婆会给我们熬制腊八粥、白果粥、白果炖鸡汤、白果蒸鸡蛋。那些美食的味道,如同外婆的爱一般甜美、温暖。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是一季秋,风起银杏黄。我再次回到外公外婆家,看到那满树的金黄色,心中满是感动和思念。我捧起门前的银杏叶,那片片落叶似乎承载着外婆和外公的回忆与故事。

我深爱着家乡秋天的银杏,那美丽的色彩、优雅的品性都让我陶醉。它温柔了岁月,温暖了时光。这些年来,无论我身在何处,心中都始终珍藏着这份关于银杏的美好回忆。它仿佛是一首优美的诗篇,记录着过去的点滴和现在的思念。

满园银杏落深秋。在这个秋天里,我愿将这片片银杏叶当作书签,夹在我生活的每一页。愿这黄金般的色彩能够时刻提醒我:无论岁月如何流转,亲情永远是最珍贵的宝藏。

秋的深处

□ 耿庆鲁

谁在高山上

遥望着故乡

谁在秋的深处

把思念的泪水凝结成霜

斑斓的秋色里

枫红菊黄

芦花摇曳一份相思

柿子点亮丰收的灯盏

走在秋的旷野里

游子不见秋色的浪漫

只是感知到大地的苍茫

满怀了思乡的忧伤

我在季节的皱褶里

埋藏关于故乡的心事

而乡愁的波浪

渐渐涌上心口

(悦见)物我相谐 意蕴悠远——读宁红瑛散文集《目送流水》

□ 刘敬

散文,素有“美文”之誉。优秀的散文,不仅笔法灵活、形散神凝,而且文质兼美、真挚隽永,能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字里行间见胸襟、见意境、更见情怀与力量。惜只惜,身处倍速时代,眼见着红尘滚滚,“车如流水马如龙”,又有几个写作者不是心羡神往,“板凳甘坐十年冷”呢,以致有意无意间,创作的严重同质化就成了一个无可回避的“大写的尴尬”。然而,凡事总有例外,不可以偏概全,譬如,作家宁红瑛,就能不应景、不跟风,坚守初心,以“美”为核,因向往而奔赴,因热爱而书写——她新近推出的散文集《目送流水》便是明证。

“灵魂睡着是冰,让世界冰冷而自我僵化;灵魂醒着是水,润万物而生奇迹。”宁红瑛慧眼独具而又情思细腻,行行重行行,一面精心烹调着人间烟火,一面矢志追寻着诗和远方。她用一篇篇至情至性而又可圈可点的美文,引领你我去见证、去体悟、去拥抱生命的无限可能。全书作品分为四辑:“人间”“生命”“我们”“记忆”,饱含着生活汁液,闪耀着思想之光,物我相谐、深邃透辟,正如作家李朝德于此书序言中所指出的,“宁红瑛的散文恰恰让我看到了作为女性写作者对女性散文标签的突破,她的文字能够对生活本身进行准确的捕捉,真切动人且不落窠臼,完成了在自然行走中对生命本真的思考和回望。”

最典型,亦是最令人震撼并瞬时陷溺的篇章,相对集中在“人间”一辑。佳作次第,貌似游记,却又绝非寻常打卡记游的“流水账”。看,“风过处,经幡猎猎,鹰翔于头顶,蜜蜂和蝴蝶在花间举着焰火,‘嗡嗡嗡’的声音不绝于耳,我甚至可以听到它们体内燃烧的庙宇,穿越生、穿越死、穿越绝美的高原四季、穿越肉体和灵魂将面临的一切未知的磨难,直至抵达道路尽头。”(《在拉姆拉错》)若不攀至遗世独立、极寒极苦的拉姆拉错,映照神湖、反观内心,或许你永远都无法了悟,历尽艰辛的跋涉原只为寻找更好的自己,而虔诚的朝圣之路更是人生之路的缩影。

相较之下,“记忆”一辑中《奎屯的阳光》《大山的守望者》等篇则质朴温情,别具情怀。如《奎屯的阳光》,记述了作者随同大学生志愿团远赴新疆伊犁的奎屯小学支教的难忘过往,语言平实、如话家常,却又字字含情、感人肺腑。“我像一个拿着大把种子的农民,迫不及待地要撒向原野,我苦口婆心,苦口婆心还加上喋喋不休,我真心希望我的哪句话有一天会在谁的身上长出翅膀,哪种思想会在谁的身上开出花朵,哪个观点会让一株小苗不断拔节……”。《大山的守望者》则描述了云南东山镇朝阳村一个名叫色米依的小小村落里,那个坚守村小43年,既是唯一的老师,亦是唯一的校长兼校医的江老师的先进事迹。淳朴憨厚、乐业奉献的江老师,虽然长期与深山、石块、星月为伴,孤独至极,眼睛却永远清澈纯净,甚至从未想过离开,因为,“总要有人带这些孩子,空房空地可以,不能空了孩子,村子不能都空了。”静水流深般的文字氤染了大地之色,每每令人动容,唯余钦敬。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