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龙巍 张植凡 通讯员 朱杰
碧海蓝天间,黄金海岸风光无限。在广州港南沙四期码头,智慧赋能展示全自动化作业的高效与智能;在深汕合作区小漠港码头,看国产新能源汽车登上滚装船扬帆出海;在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一望无垠的海面上,数百台白色风车迎风矗立,随风转动……绵长的海岸线上,广东依托海洋资源禀赋,不断开辟新赛道,海洋经济蓬勃发展。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海事局联合主办的“我们一起去看海”全媒体宣传活动一路向南,来到了处处涌动着澎湃“向新力”的粤港澳大湾区。透过海洋经济发展这扇窗户,媒体行采访团在行进中感受广东海事部门“服务立于监管之前”的为民宗旨,深入了解海事部门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制定的“广东方案”。
港航经济数智化乘势而起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一直和海洋密不可分。”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在接受中国水运报记者采访时说到,“从一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到一百多年前‘一口通商’,海洋成就了历史上广州城市繁荣的高光时刻,海洋的蓝色就是这座城市的底色。”
8月15日,大型集装箱船“华晟69”在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2400标箱的装卸作业。“智慧的力量”正成为增强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提升大湾区港口群总体服务能级的最新“牵引器”。在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记者看到,岸桥、轨道吊高速移动,集装箱被稳稳抓起、平移、放下,智能导引车(IGV)车队沿着自动规划的最优路线,精准抵达每一个箱位。
一头是建设,一头是经营。为更好地服务南沙港区自动化码头建设和发展,海事部门主动沟通协调地方政府,推动提升水上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过“共建联防机制、共治安全隐患、共享信息资源”,汇聚起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合力。
“我们推动形成了南沙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了隐患报告提案制度,创建‘一月一季度一专报’工作模式,全力保障码头安全生产。”广州海事局南沙海事处副处长罗超介绍说。
同时,广东海事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从提升服务效能、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水运物流协同等方面促进提质增效,针对船舶特点和生产实际制定作业方案,保障码头多条新航线顺利开辟运营。深化“单一窗口”应用,实施“优先进出港、优先靠离泊、优先装卸货、优先办查验”,提升码头“江海联运”“海陆运输”效率,货物可以通过7条航线快速通达全国各地,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今年1月至8月,在海事部门的服务保障下,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累计挂靠船舶500余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5.52万标箱,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新能源汽车出海热潮涌动
9月11日,3410辆新能源汽车和14辆金龙大巴在小漠国际物流港登上以星航运“金色之星”号滚装船,准备开启地中海航程。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步伐加快,带动港口汽车滚装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小漠港今年累计出口汽车40633辆,同比增长5.6倍,超2023年全年汽车出口总量200%。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工厂生产需要便捷的港口运输和充足的工业用地,这里离深圳只有60公里,陆地面积达460.41平方公里,能同享深圳的‘营商环境’,还拥有天然深水良港小漠港,这些都为我们建厂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相较于其他港口,从小漠国际物流港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等地区,距离更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为新能源汽车出口按下“加速键”。
汕尾海事局深汕海巡执法大队负责人杜天玉介绍,小漠国际物流港建设期间,海事部门根据深汕特别合作区对港口发展的迫切需求,牵头成立了小漠港区临时联合调度指挥中心,实时掌握各码头方船舶进出港计划及动态。“我们还为船舶进出港开通绿色通道,加速船舶进出港审批,有效提升港区和码头利用效率,提高交通秩序管理水平。”杜天玉表示。
为避免因检查延误船舶出港时间,海事部门及时了解船舶船期,通过海事信息系统等方式收集船舶证书文书、船员证书等材料,远程进行核查,提前部署安检工作计划,将安检工作时间嵌入到船舶装卸作业时间之中,一边装卸,一边检查,大大节约船舶候港的时间。
“小漠国际物流港出海航道,也是渔船传统的出海航道,为了防治商渔船碰撞风险,我们建立了联合会商、联合宣教、联合通报、联合执法、海上搜救联动的‘五联机制’。同时,针对寒潮大风、台风等恶劣天气多发的状况,我们为每一艘装载新能源汽车的滚装船提供信息预警,并派出海巡船艇全程护航。”杜天玉说。
海上风电发展风帆正劲
广东,海洋GDP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为了探寻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路,记者来到广东阳江青洲,感受海上风电新业态展现的新优势,凝聚的新动能。
走近阳西县沙扒镇南侧海域,青洲六海上风电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不久后,将有连片的“海上森林”在这里矗立,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一个项目就能满足约12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青洲六海上风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拟布置74台风力发电机组,占用海域面积173平方千米,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约3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减排二氧化碳240万吨,年产值约17亿元。而这只是青洲六海一个风电项目带来的效益。
“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国内无论是从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还是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监管资源等方面,都比较缺乏和储备不足。阳江的海上风电场址地处偏远,在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建设的同时,如何服务与保障该项目涉水工程施工安全,以及保障项目周边航路水域通航安全,对于海事部门来说是个较大的挑战。”日前,阳江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波在接受中国水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如何才能积极做好三峡阳江青洲六项目安全监管与海事服务工作,全力保障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我们举全局之力支持风电项目建设,成立了工作专班,从全省抽调海事技术专家进驻阳江,调派了全国最大的海事公务船‘海巡09’和海事直升机、无人机,强化项目建设海域的通航秩序监管。”广东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处长钟锡泉介绍。
据了解,海上风电项目的连片规划和集群开发建设,造成了海上航路和航行习惯的永久性改变,给水上通航保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以青州六项目为例,其周边海域分布有广东沿海近岸航路、广东沿海内航路等五条公共航路,部分场址与现有沿海公路互相重叠,参与施工作业船舶和海上作业人员数量多,交通组织和应急处置难度大,通航保障任务繁重。
为破解通航难题,广东海事部门系统公布了广东沿海主要公共航路,明确标注了沿海航路的具体位置,便利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涉海专项规划与海上交通资源、港口发展等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实现交通运输与其他海洋产业的互促互进、协调发展。
目前,广东海事部门已成功保障建成海上风电场13个;先后为珠江口、琼州海峡等海域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规划提供了选址解决方案;为湛江海域的“海威2号”“东海岛1号”“恒燚1号”等现代化海洋牧场设施设备海上出运、拖带、安放施工提供全程通航安全保障服务。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当前,广东正站在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的关键节点,力求在“海上新广东”建设中取得新突破。广东海事局相关领导表示,广东海事局将继续铸牢“主角”意识,主动把海事各项工作放到服务交通强国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中去谋划,扛起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的政治责任,以科技赋能为引擎,以服务先行为抓手,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奋力在开创海事现代化发展新格局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