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2018年1月1日 星期

再见2017 你好2018

雪趣。周文静 摄
美好时光。苗青 摄
东方醒狮。吴海明 摄
陪伴。荷冰 摄

忙忙碌碌的生活,匆匆流逝的时光。回眸2017年,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每一次豪放大笑,每一次轻声感叹,每一次凝神沉思,都是对过往一年的纪念。

一元复始,是新一年的开始,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展望2018年,我们要如何刷出自己的存在感,定义这新的一年?

A

“摸得着”的民生温度

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收获的一年。这一年,大事不断,喜事连连:党的十九大召开,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中国展现全新气象,我们出发走向一个新的明天;当经济快车平稳向前,前三季度7%的增速风景这边独好;当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又有至少1000万人摆脱贫困;当我们离世界舞台的中心更近,打开大门迎接来自“一带一路”、来自金砖国家的客人;当复兴号高铁发车、国产大飞机首飞、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可燃冰开采成功,“中国浪潮”席卷世界……回头看看这一年走过的路,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一个又一个普通市民的2017,就像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推动着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

“天蓝了,雾霾几乎不见了,家里也通上了暖气,暖和极了,俺家门口还新修了配有塑胶跑道的公共健身场所,出门锻炼可真方便!过去一年,我和老伴身体都不错。上个月,大儿媳还生了孩子,我正式升级当上了奶奶!”说起刚刚过去的2017年,今年58岁的开封市民张兰英格外高兴。

往年的这个时候,张兰英都会和老伴飞到温暖的海南过冬,但今年老两口没有再当“候鸟”。说起缘由,张兰英表示:“我有哮喘病,老伴心脏不太好,以前冬天家里没暖气,而且冬季污染较为严重,经常有雾霾,我和老伴身体都吃不消,所以只好躲到南方过冬。不过,今年我们没有必要再往南方躲了。因为咱市里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又是治理燃煤散烧、又是实行单双号机动车限行、又是加大道路的清扫频次防止扬尘……效果真是立竿见影!你瞅瞅,现在冬天咱这儿的天多蓝,空气多新鲜,雾霾几乎没出现过!另外,俺们东区的老百姓盼了多年的集中供暖去年终于实现了。家里有了暖气,暖暖和和的,我们何必花钱再去南方?”

除了天蓝、屋暖,一年以来,家门口环境的改善也让张兰英很是欣喜。“我和老伴都是退休教师,每月我们俩加起来有近8000元的收入,可以说是吃穿不愁。我们最希望拥有的就是健康的身体和宜居的生活环境。而最令我高兴的是,去年5月,曹门至明伦街段古城墙东侧新建成了一座城墙体育公园,就在我们家门口,里面不仅很漂亮,还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更有400多米的塑胶跑道。在那里锻炼身体,真是一种享受!”张兰英美滋滋地说。

“还有一件喜事,上月10日,我正式升格当上了奶奶。”张兰英说,她大儿子添了一个男孩,“这也意味着我们家正式成为三世同堂家庭,这可是我盼了几年的大喜事。”不光城市的发展、变化让张兰英一家深深受益,自家的喜事更让张兰英开心。最后,张兰英十分知足地总结道:“去年一年,我们全家平平安安,身边喜事不断。可以说,我和老伴每一天都是唱着歌过的!”

B

用奋斗绽放最美芳华

2017年是幼师毕业的张晨曦步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年。从学生到老师,从校园到职场,这个21岁的小姑娘直言,过去一年她收获良多,感悟良多。

去年年初,张晨曦顺利被一所私立幼儿园面试、录取。回忆起上班第一天的心情,张晨曦回忆:“来到孩子们中间,我带着几分紧张、几分羞涩、几分担忧。”

刚入职场,张晨曦就迎来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园长安排我带小班。”她直言,带一群新入学的孩子确实难度不小。因为自己还没有经验,而实习阶段积累的那些常识只是凤毛麟角。张晨曦说:“才两三岁的小不点,第一次来到幼儿园时,有的不肯离开父母的怀抱,有的大哭大闹,还有的发起小脾气打老师。看着一片哭喊的场景,我真的束手无策,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安慰他们,幸亏有另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不停地在一旁指点我、鼓励我,最终,我才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

考验无处不在。张晨曦感慨地说,刚入园的孩子特别不好管理,不知道和小朋友友爱相处是什么概念,做什么事情总是我行我素。有的孩子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甚至随地大小便。但年长的老师总是对她说:“别看他们是孩子,其实他们什么都懂,你爱他们,他们自然也会爱你。”

同事的话,张晨曦记在了心里,她渐渐发现,只要给予孩子们一点一滴的关爱,孩子们也会有相应的回馈。

张晨曦说,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在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很快进入角色,摆脱了羞涩和紧张,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初入职场这一年,身边的父母和朋友都觉得,她改变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在校园里,学习累了可以偷着打盹,无非考试丢掉几分。而对待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放纵。这一年,我在实践中成长、成熟;这一年,我学到了态度比能力重要、感悟比苦干重要。”张晨曦如是说。

成长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光阴流逝、年龄累加,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摸爬滚打、跌倒重来。年轻人走上社会两手空空,但又何尝不是轻装上阵,不管表现出怎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深处其实都有着对奋斗的价值追求。那些催人奋进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从来不会靠与世无争得来,比起闲云野鹤般的“佛系”,“为了理想奋斗不止”更应该是青年人的标签。乔布斯21岁创造出苹果电脑,扎克伯格26岁已经拥有5亿用户,刘强东30岁建立京东……这些创业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说明,奋斗才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最佳法宝。

志士惜日短,勇者常为新。奋进在向前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太快。然而,光阴飞逝,唯有奋斗者才能留下深深的印记。蓬勃的生活正在我们面前展开,等待我们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我们的奋斗,不仅将定义我们的生活,更将定义我们生活的时代。

C

做新时代的参与者

2015年,家在闽南、还不到30岁的谢志强看到一家电商网站在推广“速卖通”的平台,鼓励卖家把产品卖到国外,尝试后发现,一天就可以做成十几单。适逢福建获准在平潭、厦门、福州3个片区设立自贸区,一系列贸易优惠政策迅速推开。小谢抓准时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营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之类的电动车具。最多的时候,小谢一天可以卖出300多台车具,营业额超过10万美元。

正所谓“抓住了就是机遇”,新时代与“美好生活”相关的一切问题,其实都是创业的好机遇。要环境有环境,要政策有政策,要平台有平台,要产品有产品,如小谢所言,“一切感觉都特别顺利,好像全都踩在了时代的节奏上”。

但是,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要想从崭露头角到大放光彩,关键还得修炼好内功和实力。因为没有专属工厂,商品质量很难把控,销量增大后,不良产品率急剧上升,接下来又被裹挟进“价格战”里,结果一夜之间小谢的公司就到了崩溃的边缘。最严重的时候,国外消费者退货率达到了30%。

在重整发展的半年多时间里,小谢一方面在国内重新选择合作伙伴——“国内其实有很多能够生产非常优质产品的企业,但是苦于并不擅长国际化经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作为自贸区公司所拥有的全新的跨境商贸优势,加紧在各大洲国家注册公司、创立品牌、建造仓储、组建售后服务团队,甚至包括知识产权维护、探索参与国外行业标准制定。打通了产品生产链和海外营销链,2017年下半年,小谢的公司重新回到正轨。

靠内功和实力搭乘时代发展的列车,小谢的公司有了更高的追求:不仅要把好产品卖到国外,还要把中国所创立的行业标准、中国所探索的发展理念、中国所提供的共享红利,一并同国外消费者分享。“最大的幸运,就是我既没被追求稳定安逸捆住梦想,也没被创业之初的一夜暴富所迷惑。”小谢的梦想,何尝不是国家发展的映照?小谢的成功,又何尝不是新时代赋权增能的成功?奋斗,是我们不负时代馈赠的最好回报。每一个有想法有追求的人,都能在这个时代抓住人生出彩的机会。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个新时代,犹如一班开往春天的列车,托举着每个人通达人人受益、各美其美的美好明天。小谢说,“生逢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我希望自己是一名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名过客”。新时代的中国人,都将成为辉煌历史的见证人。

时序交替,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开始。2018年,让我们一起用奋斗定义自己的明天、用奋斗书写新时代的未来。

贴心话儿暖人心

“我在北京西站参加志愿服务,到现在,已经服务了2000多个小时。”

我叫马成朋,2003年,我和妻子来到北京。 2006年暑假,孩子来北京和我们团聚,送她离开,也是在西站。火车走的时候,爱人追着车子跑,我这心里一阵泛酸。心里想着,还是把孩子接过来吧,甭管有钱没钱,一家人要在一块!如今,我们都在北京。

背井离乡出来打工,挺不容易。2016年,我来到北京西站参加志愿服务,到现在,已经服务了2000多个小时。每次听说要回家,都是归心似箭,心里只想立刻回去,看到家里亲人的笑容。在北京一听到家乡话,甭管认识不认识,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咿,那是我老乡!”

“39年前,我参加高考,成为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

我是刘兰,今年57岁。39年前,为了走出贫穷的山沟沟,我参加高考,成为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15年前,儿子出国求学,我放弃国内如日中天的事业,去加拿大陪伴他。

刚到国外,最难攻克的就是语言关。别人说我英语不好,干嘛去遭那个罪?不是为了孩子嘛!亲手带大了儿子,一直陪伴着他成长,是我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现在儿子博士都读完了,他是我的骄傲。

对我来说,家还是童年的那个小山村,家乡亲切、美好的回忆真真实实地存在过我的生活里,那种归宿感真的怎么都割不断。不管多累、多辛苦,一有空我都会回去看看。现在,我等着退休了回国陪87岁的老父亲,想趁还来得及的时候尽尽孝,伴他安度晚年。

“我有一个小愿望,靠自己的双手给老爸老妈买一辆代步车。”

我是黄宝丽,3个月前,离开家乡河南信阳,来到北京,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大城市闯出一番名堂。工作面试很顺利,一起去的很多人中,只有两个被老板选中,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来北京?我的理由很简单,多挣点钱,给家人更稳定的生活。我有一个小愿望,靠自己的双手给老爸老妈买一辆代步车,更希望他们对自己好点,不再那么节俭。刚来北京不久,我却有些想家了。最牵挂的是弟弟,打小他就依赖我,不知离开了我,他能否习惯?

来到大城市,前路未知,有些忐忑。但我知道,那个稳定而温馨的家一直都在。在外面受了委屈,只要给家里打个电话,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本版文字由人民日报、央广新闻、新华网、北京日报、汴梁晚报综合整理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