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物流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6月20日 星期

南向通道打开向海经济的大门

北部湾港—重庆海铁联运常态化班列首发。北部湾港供图
北部湾港钦州港区集装箱码头。 北部湾港供图

□ 全媒记者 龙巍

近日,2018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上发布消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简称“南向通道”)建设扩大合作范围,青海省签署备忘录,加入共建“南向通道”工作机制,助推构建西部地区联动发展新格局。与此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中新互连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实施了《广西关于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以进一步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是在该项目框架下,中国西部相关省份与东盟国家合作打造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该通道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由重庆向南经贵州等地,通过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比经东部地区出海节约15天左右,已成为西部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

南向通道以中国西南、西北腹地为主轴,向南联通国际产业资本看好的东盟地区,向西联通幅员辽阔的中亚地区,向东联通长江黄金水道和亚欧大陆桥东段,像一条飘扬的丝带,架起了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融通桥梁,正在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机遇奔向繁荣。

A

按下加速键 发展新引擎

2017年8月,重庆、广西、贵州、甘肃(简称“四地”)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制定了《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协同办法》,从而建立了四地共商、共建、共享南向通道的工作机制。

据了解,南向通道有三种物流组织方式互为补充:一是“渝黔桂新”铁海联运,重庆到广西钦州港的铁路,衔接海运至新加坡、香港等港口,连通国际海运网;二是跨境公路运输,从重庆经公路至广西、云南沿边口岸出境,通往越南、老挝、缅甸等地,辐射中南半岛国家;三是国际铁路联运,规划利用中国西南地区铁路网络,通过广西凭祥、云南磨憨等沿边口岸,与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合作建设的泛亚铁路网络衔接。

5月18日,南向通道(钦州港-昆明)班列实现双向首发。一列装载着粮食、铜精矿、润滑油、建材等产品的36组集装箱班列,从钦州港东站发往昆明桃花村站。另一列装满化肥、咖啡豆、橡胶、白糖等集装箱货物的班列,则从昆明桃花村站开往钦州港东站。班列开行初期为隔日对开,下半年预计实现每天开行。钦州港—昆明“滇桂”班列,将与之前开通的钦州港至重庆“渝桂”、钦州港至成都“蓉桂”、钦州港至贵阳“黔桂”班列形成齐头并进新格局,对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产生深远影响。

5月21日,搭载着25个集装箱化肥的测试班列驶出贵阳南站,这是南向通道(贵州—防城港)班列的首次运行。这批化肥从防城港装船,经海运出口到澳大利亚,该测试班列标志着在钦州港之外,防城港也开始成为南向通道的重要出海港。

在去年8月,南向通道还只在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省(市、区)政府签署框架协议上,短短时间内,四省区推进合作使之成为现实,南向通道实现从方案到全面响应的跨越。截至今年5月31日,南向通道三种主要物流组织形式实现全面运行。“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189班,实现每周固定4班双向对开,下行班列外贸货量占比达到88%,目的地覆盖全球51个国家、92个港口;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发车287车次,服务网络从越南全境扩展至老挝万象及泰国曼谷;国际铁路联运(重庆—河内)班列已完成双向测试,预计将实现常态化运行。

三种物流组织形式互为补充、协同发展,均先后实现与中欧班列(重庆)的无缝衔接。

可以预见,南向通道的开通,不仅将带来沿线各地资源、产业、人员等要素的快速流动,也将成为沿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据介绍,南向通道2018年的运营目标已初步确定:“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力争全年开行600班、下半年实现双向“天天班”;“黔桂”“陇桂”铁海联运班列逐步实现1班/周常态化运行;兰渝专列重庆至兰州全年100班、兰州至重庆2班/月,逐步增加频次;跨境公路班车全年开行500班;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重庆—越南河内)6月实现常态化运行,全年开行50班。

B

扩容朋友圈 天堑变通途

今年4月20日,四地邀请青海省等6省区参加在渝召开“南向通道”2018年中方联席会议,并发出了邀请兄弟省区共同参与“南向通道”建设的《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重庆倡议》。

《重庆倡议》提出:欢迎沿线省区共同参与南向通道建设,并实现南向通道与中欧班列有效衔接;借鉴新加坡等国家有益经验,整合开放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破解制约发展瓶颈,打造协同共享平台,将南向通道打造成为跨国跨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2018年还将推动老挝、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共同参与南向通道建设。”重庆市副市长刘桂平在此次会议上透露,各省区市还将整合资源,以南向通道为载体合作建设中国西部地区多式联运物流贸易信息平台,实现海关、铁路和物流企业等平台数据的安全共享和综合利用;探索构建南向通道多式联运行业协会或企业联盟;推动南向通道与中欧班列、中亚班列、长江水运等通道无缝衔接,将南向通道向北延伸至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等省区,进而联通中亚、南亚。

甘肃省副省长张世珍说,甘肃聚焦运营机制设计、基础设施完善、运营平台组建、服务能力提升,打牢通道运行基础,逐步提升铁路口岸及各主要物流节点的聚集与辐射功能,争取早日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打造成沟通中国西北和西南、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通中西亚和东南亚的战略通道。

对于青海省的加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认为,青海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加入南向通道共建,对整合各地区位优势和资源要素、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破解制约发展瓶颈,将南向通道打造成为跨区域合作的共建共享平台,助推构建西部地区联动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南向通道的建设对物流产业的利好最为明显。”4月27日,在南宁举办的“2018‘一带一路’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物流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 上,与会专家们认为,南向通道北接渝新欧国际通道,南经贵州至广西北部湾港转海运到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及整个东南亚,是纵贯中国西部的南北货运大通道和完整的国际海陆贸易环线。南向通道的建设将改写传统物流格局,极大地缩短通往东南亚国家的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北部湾港—香港“天天班”,北部湾港—新加坡公共航线,南宁—越南河内集装箱直通班列已相继开行。不仅如此,南宁、成都两地铁路部门已经率先实行对南向通道集装箱运价给予下浮20%的优惠政策。

C

共享新通道 丝路共繁荣

南向通道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南半岛,形成“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这条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惠及中国西部地区和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新加坡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亚洲主要的转口枢纽,2017年港口吞吐量达3360万标箱。作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转运中心,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处理了全球总集装箱转运吞吐量的七分之一。乘着“一带一路”东风,早在3年前,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就与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在南宁共同运营新成立的集装箱码头公司,在钦州投资管理四个泊位码头,组织挖掘货源,拉动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最近,双方签署协议,共建港口信息平台。

在高峰论坛上,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新加坡太平船务执行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董事长张松声表示,他非常看好广西的发展前景,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的建设,为沿线国家带来巨大商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繁荣。由中国重庆经广西北部湾的这条南向出海通道建设,为深化中新双方进一步合作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也可借机进一步扩大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经贸往来。去年,中国在新加坡的投资占“一带一路”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新加坡对中国的投资占“一带一路”总投资额的八成。新加坡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中国是新加坡的最大投资目的地,中新两国企业有条件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携手到“一带一路”第三国开拓商机,他表示,愿当中新双方合作的超级联络人。

目前,新加坡太平船务总投资100亿元,正在建设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委会副主任、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表示,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是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衔接着中国西部广阔地区和东盟两个极具经济增长潜力的区域,构建起了中国西部内陆地区与东盟国家新通道格局,形成了“一带”和“一路”的有机衔接。南向通道建设将中新互补优势拓展到广阔市场,不仅提升了中新合作,而且促进了区域互联互通,有助于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扩大合作共赢成果。

南向通道声名鹊起,也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目光。今年3月,越南驻华大使邓明魁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越南非常关注南向通道,希望加入进来,让越南的货物能够通过南向通道出口到中国和欧洲。4月24日至28日,来自英国、意大利、越南、喀麦隆、马尔代夫等14个国家的驻华外交使节到广西考察,重点了解南向通道建设和港口物流情况。驻华使节们纷纷表示,希望参与这条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让南向通道延伸至更远的国家和地区,以促进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正在成为连接“一带”与“一路”极具发展前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