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船舶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7月6日 星期
我国首艘核动力破冰船建造拉开序幕
极地冰海将现大国重器

我国的“雪龙”号科考船破冰能力依然十分有限。

我国极地考察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已成功组织了33次南极考察、7次北极科学考察,已建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北极黄河站。但现有的“雪龙”号由于单独运行、长期疲劳作业和缺乏现代化地球物理和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装备,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对两极冰区海洋的战略新需求。

近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一个好消息,受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对核动力破冰船项目公开招标。

招标书显示,该项目是在现有成熟技术基础上,建造我国第一艘破冰综合保障船,即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要求必须具备破冰、开辟极地航道的能力,并且需要具备供电、海上补给保障以及救援等一系列功能,而这对于我国破冰船编队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1.

为船舶打造强大“心脏”

地球的两极终年被皑皑冰雪覆盖,科考船在极地冰海行驶时,如果破冰能力不足,动力跟不上,即使不远处就是开阔水域,也只能困在冰里干着急。

“此次中核集团宣布建造的核动力破冰船预计排水量将会超过 3万吨,能在2米厚冰、1.5米厚雪的环境中,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满足全球无限航区航行需求。”相关专家认为,相比“雪龙”号破冰船,该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级别。

强大的动力背后,是一颗“强大的心脏”,而这颗心脏就是来自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小堆技术。据了解,小堆技术是中核集团基于60多年核电建造、运营管理经验自主研发的新型核能综合利用技术,具有零污染、零排放、宜退役、选址灵活的特点。运行期间,反应堆长期处于船体吃水线以下,有利于堆芯冷却,技术上可以做到取消场外应急,固有安全性高、状态稳定的特点。

相关资料显示,谱系化的小堆技术包括ACP10S、ACP25S、ACP100S等不同功率规模的浮动式核电站堆型,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双堆组合,实现不同功率规模集成的浮动式核电站。业内人士表示,浮动式核电站、核动力破冰船被认为是小堆技术的两个重要应用方向。

除了为船舶提供固定的动力来源之外,该技术还能充当“全球最大移动电源”。在浮动式核电站应用场景中,电站通过浮动式平台搭载建造小型核电装置,可用于发电、海水淡化、供热、供蒸汽,可为岛屿、海上钻井平台、海上资源开发、极地或偏远地区提供能源支撑,是国家未来海洋战略及海上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与浮动式核电站相比,因为有航行要求,核动力破冰船对动力要求更高,输出的电功率要求更稳定、可靠,特别是破冰时要求更高的输出功率。”该人士表示,目前小堆技术仍处于可研阶段,在这之后将由国家能源管理部门核准开工,将核反应堆“搬”上船。

值得注意的是,核动力破冰船的建造,可为研制大型核动力水面战船积累丰富的经验,也为海上浮动核电站技术提供了支持。今年4月,被戏称为的世界首个海上民用浮动核电站开启新的航程。在装载核燃料后,该核电站将于2019年夏天被拖往北极港口佩韦克,并交付使用。

2.

破冰能力进一步提升

虽然只是一艘3万吨的核动力破冰船,但这一消息还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造船业突飞猛进,6万吨的中型航母、20万吨的集装箱货船、10万吨的LNG船,还有052、054、055等一大批新型军舰的下水,极大的提高了我国海洋装备的硬实力。

但在这些成绩背后,破冰船,尤其是核动力破冰船却一直是我国无法突破的技术难关。我国目前唯一一艘破冰船“雪龙”号,还是20世纪从乌克兰进口的。其只能以1.5节航速,冲破1.2米厚的冰层。

几十年来,我国一直无法掌握破冰船的建造技术。这导致在南北极的开发上,大大的落后与美国和俄罗斯。前不久俄罗斯的亚马尔天然气项目,急需一批LNG破冰船来运输天然气,由于我国无法建造,只能是花高价从韩国采购了18艘拥有破冰能力的LNG船。虽然我国也能够建造LNG船,但是在破冰上却无能为力,只能是将上百亿美元的大订单送给了韩国。

大型核动力破冰船的建造,也为我国核动力航母在积累经验和摸索道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萨凡那”号后,才开始核动力航母的建造。前苏联也是如此,其先后建造了10艘大型核动力破冰船,完全掌握了大型核动力水面舰艇的技术后,才开始核动力航母的建造,但由于随后的解体,半途而废。

研发、建造和掌握核动力破冰船,可以让核动力航母的设计和建造少走很多弯路。这一次我国开工建造首艘核动力破冰船,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破冰船的研发水平,更证明了我国核动力航母已经开始预研,核动力破冰船将为我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提供大量的可借鉴经验。

3.

北极圈将重现中国蓝

众所周知,我国在破冰船这一领域上的发展一直都是比较落后的,仅凭现有的常规动力的“雪龙”号破冰船很难担当重任。中国急需一只有能力的核动力破冰船编队来推进中国“冰上丝绸之路”的规划,助推中国驶向深蓝,而这个重任毫无疑问落到了核动力破冰船的身上。

公开资料显示,从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就开始制造核动力破冰船,迄今共建成9艘。目前俄罗斯仍是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建造核动力破冰船的国家,共有6艘核动力破冰船服役。

之前有评论称,近年来,随着北极冰层的融化,众多国家已经开始在极地布局。很明显我国海域对破冰船的需求并不大,所以看起来发展核动力破冰船好像是多余之举。其实核动力破冰船的战场并非在我国海域,而是在北极。

虽然北极气候环境极其恶劣,但由于北极冰盖逐渐融化,规划中的北极航道成为世界各国虎视眈眈的战略通道。而且北极可以联结亚、欧、北美等地域,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被我国称为“冰上丝绸之路”。二战时期,北冰洋就是盟军的重要航线,很多物资经由此地运往苏联。

不仅如此,北极海域拥有占世界产量25%的,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金、镍、锌等重要矿藏,丰富的渔业资源。众多国家已经开始在北极布局,包括开辟新航道,开采资源等。但北极航道被冰雪覆盖、航道复杂,没有破冰船寸步难行。

作为世界大国,中国不能缺席,而且中国在北极圈的存在也关乎国家军事安全。该地区的游戏,我国还不是核心参与者,但北极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具有深远的影响,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刻不容缓。对于北极圈战略的执行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核航母的建造。

业内人士指出,核动力破冰船的研制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不仅为制造核动力航母打基础,还满足了我国打造“北极冰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需要。

(本报见习记者毛庆整理报道)

核心技术绝不能受制于人

□ 王寅娜

国家要发展,行业要进步必须掌握领先的核心技术。一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人“卡脖子”。

对于我国造船业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总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一个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件和技术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风筝被别人拽住了线,飞得再高,命运也掌握在别人手中。这一点,中国企业必须时时警醒。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与人一决高下。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首先,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有坚定的信心。回顾船舶工业发展历程,从无到有,到超大型集箱船、LNG船等高技术高难度船型的突破,我们攻坚克难,从不退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从大到强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要下定决心,咬紧牙关,坚持不懈的深入研发,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业,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调整心态,继续扩大开放,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引进先进国家的科技成果加以消化吸收,加速厚植创新土壤,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更多更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从而实现造船工业强国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