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本版新闻列表
 
2018年9月28日 星期

秋季进补 宜缓不宜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入秋后,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感到倦怠、乏力。很多人相信,秋季进补是恢复、调节身体机能的最佳时机,此时进补可让身体做好过冬的准备。诚然,如果这个季节补得恰当,确实有助于安度秋冬两季,如果不根据自己的个人体质盲目进补,则会因进补不当给身体带来一些伤害。所以,秋季进补因人而异,也因体质而异,最忌盲从。且秋季是养阴的季节,此时养生的原则应是润燥、暖体、养肺、益气。

A

想补就补可不行

谨防秋补五大误区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分已过,意味着长夏结束,天气也会慢慢由热转温,由温转寒,在这个过渡性季节,注重健康的人们在养生和饮食方面自然会讲究一些。但是直到今日,不少人还是会迷信一些错误的做法,一不小心就会踩了雷,以下提到的进补误区要尤其当心。

误区一 “贴秋膘”就是多吃肉。67岁的李淑云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入秋后家里人为了给老人进补,增加了不少肉食。但最近老人却时常感到胸闷,为此还住进了医院。医生特别嘱咐:“入秋天凉人的食欲大增,容易过多摄入高热量食品,这对心脑血管病人并不是好事,油腻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消化道供血也随之增多,此时心脑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病患反而会加重不适。”

其实,贴秋膘的做法早已过时。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日常饮食中动物性食物占比已经很高,再在秋季大量集中摄入肉类,易在体内郁积生热,使人出现疲劳、口干舌燥等症状。对于运动量少、压力又大的现代人来说,新鲜水果和蔬菜更应该多多摄取。

误区二 不分体质,一味补阳。在某些人的认知中,秋冬进补就是要多吃热性的壮阳食物,实际上这是误解。如果你是畏寒怕冷的寒性体质,在入秋后适当吃一些牛羊肉等温补类食物可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但对多数人来说,秋天进补还是应以补阴为主。即便是偏阳虚的人在服用温性药物和食物的同时,也要配合补阴。

误区三 越贵的营养品或保健品越补。现在,很多老人盲目相信一些保健品的广告,到了“秋补”时节,喜欢购买一些昂贵的营养品。先不论这些保健品本身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凡补品一般只能用于调养虚弱的体质,而且每种补品均有一定的适应症,即使是鹿茸、人参等名贵补品,滥服会导致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流鼻血等症状;冬虫夏草也只有补肾和补肺的作用,仅对经常疲劳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有效;还有一些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等,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反而是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更值得推荐。

误区四 以药代食。老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其实,许多应季的食物也是很好的滋补品,不一定要药补。如银耳,清热安神又生津;萝卜能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可以健脾补胃。平时,蜂蜜、杏仁、苹果、冬瓜、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食物也均能起到一定的季节性食疗效果。

误区五 用进补来代替锻炼。生命在于运动,秋季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适当的运动有利于人体较快适应秋季气候变化,这种效果可以说没有什么营养品可以取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论是正常营养的摄取,还是营养补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须依赖人体健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功能。如果缺乏运动,体质虚弱,胃肠消化功能差,代谢利用率就会低,即使吃下了营养补品,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可能因体质虚弱或进补不当而产生副作用或反作用。

B

越补越虚为哪般 调理为先养脾胃

入秋后,王先生专门到中药店里买了两大包补品,送到年过七十的老父手中,儿子的孝心令王伯十分安慰,每天坚持早晚各吃一次,可是补品才吃了一个星期,他就发现自己开始上火,嘴唇和舌头上长了疱,而且经常无缘无故睡不着觉,肚子成天胀胀的,还老拉肚子。又过了一个星期,王伯开始茶不思饭不想,连走路的劲儿也没有了。他只叹自己“无福消受”,把这些补品锁进了柜子里。

其实像王伯这种情况,在秋季进补人群中也较常见,中医称之为虚不受补。这种情况的产生多因体质虚弱,进补后先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吸收机能,导致气虚血弱;而气虚血弱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消化吸收机能,于是吃了补药补品就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越补越虚。

产生这种情况还有一个季节性原因,经过一个炎夏,人体消耗很大,无机盐类的丢失使得胃液分泌减少,本身就减弱了消化功能,如果到了秋凉时节不注意合理营养物质的摄取,不注重脾胃功能的调养,补品也很难发挥其作用。在脾胃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所谓补之应有道,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让自己的身体适应季节的变化,再开始进补,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养护脾胃始终是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根本。在中医学里,脾胃是运化饮食水谷和水湿的重要脏器,即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是依靠脾胃来完成的。脾胃强,则气血生化有序,气血旺盛,饮食才能发挥作用。反之,脾胃功能不调理好,不仅影响进补的效果,甚至还会助长体内水湿留滞,形成湿邪而致病。

调理脾胃须侧重于健脾、清热、化湿,专家建议,在“大补”之前,不妨多吃一点山药、薏米、红小豆、扁豆等,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二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药食同源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佳品,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此外,脾胃不好的人容易感到精神不济,这种人一般也不爱运动,秋季天高气爽,通过运动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再好不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加强肠胃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脾脏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健康,进补也能更有效。

C

腹泻 咳喘 嘴巴干

秋季之燥宜“平补”

入秋没几天,市民杨女士就抱着5岁的儿子洋洋来到医院。听她介绍,洋洋近几天在家吃了东西就吐,哭闹不止,孩子边哭边喊着肚子痛。见孩子排泄出像蛋花汤一样的大便,可把杨女士吓坏了,一大早就抱着孩子来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发现是典型的秋季腹泻。不仅孩子如此,还有许多老年人在秋季也会因为饭量突然大增,吃撑了拉肚子进了医院。

除了这一波“闹肚子”的,还有另一波“喘不动气”的。咳嗽、哮喘、肺气肿……一入秋,不少患者的老毛病就发作了。来自青岛的刘大爷得肺气肿两年多,过夏天时还好好的,可一入秋,便“气喘呼呼”了,不敢干活、不敢活动,甚至不敢说话,十分难受。

“秋天一到,天气变凉,气候变干,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抵抗力较差的老人、孩子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变化,再加上进补不当,一些脾胃和呼吸道疾病就集中爆发了。”医生解释, 秋主燥,燥主伤肺,人的肠道和呼吸系统极易受疾病困扰。秋季进补是针对“入夏无病三分虚”的身体状况,目的是恢复和调整虚弱的脏腑功能,逐渐令其适应严冬气候,以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因而要坚持“清补”、“平补”为主。

有的人会觉得一到秋天,鼻子、喉咙、嘴巴都特别干,还爱干咳,这是因为燥盛消耗津液,当出现口干唇焦、咳嗽不止等“秋燥”症状时,要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以养阴清热、润则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而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如羊肉、鹿茸、肉桂等,这些极易加重秋燥。

秋季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此时肺的功能偏旺, 肺喜润而恶燥, 如果辛味食品吃得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的进补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辛辣、油炸、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 在精神调养和起居方面注意不要动气伤感,保持心绪宁静,适时添衣,早睡早起, 适当食用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以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脾胃虚弱的症状,以顺应秋季补肺的时令要求,缓解由于肺燥引发的各种疾病,同时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对抗寒冷气候变化的能力。

D

生津润燥 老弱妇孺这样补

老人和儿童由于抵抗力较低,秋季应格外注意饮食和锻炼。

秋季干燥,燥气伤肺,老年人又多有肝肾阴虚,感受燥邪更易导致肺部疾病,所以饮食上要遵循生津润肺的原则。像芝麻、雪梨、荸荠、蜂蜜、藕、豆制品等食物都具有滋阴润燥功效,老人可适当多食。另一方面,饮食搭配上,最好能做到“五颜六色”,特别是一些深色蔬菜,如紫甘蓝、菠菜、西兰花等,可有效提升免疫力。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秋季到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老人味觉减退,口味往往偏重,一旦盐、油、糖摄入量偏高,就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因此老人的饮食在烹饪上必须控制“重口味”。秋天早晨可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

儿童饮食上,首先要减少寒凉饮食。西瓜、香瓜、黄瓜不能像盛夏一样毫无顾忌地大吃特吃了。经过一个夏天后,孩子的身体消耗很大,寒凉类的食物要适可而止。同时,爱吃辛辣刺激食物的孩子也要克制一下了。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是立秋后要适当减少。因为秋天要收肺气,而辛味太盛则伤肺。此时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番茄等,增强肝脏的功能。

除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整天承受着工作、家务双重压力的女性也别忘了给自己“开小灶”,进行科学合理的进补。专家认为,女性朋友入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进补:可常食新鲜多汁的水果。比如鲜桂圆、葡萄、梨等。特别是现在的鲜桂圆,民谚有“一个桂圆相当于一个鸡蛋”之说。鲜桂圆汁水饱满,对女性的滋补效果也最好,有养心安神、益气养血、滋阴润燥的美容作用。此外,也可以多吃一点鲜枣,能养心安神。还可适量进行药材滋补,比如枸杞就有滋阴补肝肾的作用。而且,枸杞性平,大部分人都可以用,平时可以多煮一点枸杞粳米粥。除此之外,养血补血的阿胶,益气健脾的黄芪都可以选用。

专家们特别提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秋季尤其不可跟风进补,饮食还应坚持以清淡为主,尽量别吃辛辣、高盐食物,避免三餐过饱。另外,心血管病患者还要及时补充水分,每天喝1500至2000毫升白开水,抵抗秋燥。而已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切不可随意服用野山参、白参等滋补品,以免发生危险。

健康提示

下面,介绍几款适合秋季食用的汤水:

雪梨银耳羹:雪梨2个、银耳50克、冰糖100克。雪梨切成片状,银耳将其泡软时去掉硬根。锅内加水,放入梨、银耳、冰糖,用文火煮半小时,即可食用。此羹益气、滋阴、止咳,预防秋季燥咳,对于阴血虚体质更宜。

莲藕排骨汤:莲藕500克,猪排骨500克,黄酒、生姜、葱、盐少许。猪排骨切成5厘米小段,然后过水,将藕洗净切成片状,与排骨同置1500毫升温水之中,加黄酒、姜、葱少许,水沸后用文火炖90分钟左右,加少许盐,即可食用。此汤补脾益肺,适合于任何体质服用。

山药薏米粥:薏苡仁60克,生山药60克,柿霜30克,将山药捣碎,柿霜切成小块,同煮成粥。此粥补肺、健脾、养胃,适用于阴虚内热、干咳、泄泻、食欲减退等脾肺气虚的病症。

淮山白果枸杞汤:白果20颗左右,新鲜淮山250克,猪排骨(大排)500克,生姜少量。猪排骨洗净,剁成大块;淮山洗干净,刮去皮,切块,白果去衣,用开水氽后去涩水;锅中倒入适量开水,放入所有材料,煲1.5小时后,放入枸杞,加入少许盐即可。淮山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白果入肺、肾经,可敛肺气,定喘嗽。此方可健脾益肾。

沙参百合莲子汤:猪瘦肉500克、沙参30克、百合30克、莲子(去心)30克。将百合、莲子洗净放入水中浸泡十分钟;然后将瘦肉与其他材料(沙参、百合、莲子)一同放锅中煲1.5小时即可。此方功效为养阴润肺,安神宁心。

本版文字来源人民网、新民晚报、中新网、39健康网等媒体报道,由全媒记者张峥整理,图片均来源网络,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