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巽良
虽然9月份的新造船市场并不如预计中的那么热,新船订单少得屈指可数,但价格仍有小幅的上涨,而且集装箱船还升幅不小。9月份CNPI 指数继续微升0.5%至816点,其中干散货船综合指数CNDPI温和上涨0.5%至844点, 油船综合指数CNTPI 微幅上升0.1%至862点,集装箱船综合指数CNCPI大幅向上1%至846点。本轮反弹从2017年7月开始,一路上几乎都是这种有气无力的攀升速度, 以至于爬了一年多刚刚回到2016年4月的水平,当前的CNPI离2014年5月份的960点峰值还差144点。因此,我们一直没有用“复苏”,而是用“反弹”来描述本轮上涨行情。
一家CNPI指数委员(公司)评论说:“国庆假期结束后船东回来看到市场并没有变得更差,加上外围货运市场行情继续上升,技术上限硫越来越像回事,于是船东开始有些担心了,开始咨询一些安装脱硫塔的新船项目,脱硫塔设备供应商窃喜。俗话说:心急喝不了热粥。看来这事还是急不得。”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本轮市场的高峰已经差不多了, 不必着急,再等等可能捡个便宜。其他指数委员也有类似的看法,其中一家说:“虽然受实体市场及投机市场驱动个别船型(如18万吨以上)有较大涨幅,船价达到阶段高峰,订单小高潮也已告一段落。伴随美联储加息的步伐,国内船厂在汇兑上预计会有盈利,某种程度上或许会成为抑制船价继续上涨的因素。”
再把眼观放长些看,中美贸易战对航运市场的影响开始逐步显现。前段时间满不在乎、没有影响的主流观点开始发生变化,人们似乎闻到了贸易战的硝烟味道。《中远海运e刊》在题为“2000亿美元加税清单对海运影响有多大?”的文章中说:“2000亿美元清单生效后,中美两国受影响的海运贸易量从目前的4800万吨扩大到 19860万吨, 占全球海运贸易总量的1.7%。由此可见,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较大的航运市场分别是粮食、LPG、集装箱以及汽车运输市场,相应受影响的货物占该货物全球贸易量比重分别为8.3%、4.0% 、2.6% 、2.2%。从总量上看,虽然不会对全球航运市场产生直接而剧烈的影响,但是考虑到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拖累、对市场信心的挫伤,以及后期继续蔓延扩大到其他领域的风险,间接影响不容忽视。”
市场本是由众生之心所造。贸易战也许不是造成市场下行的原因,但它可能是导火索。笔者在2014年“干散货海运市场的近忧和远虑” 一文中写道:“即使出现若干个短期小高潮,如果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未出现重大变动的话,今后10年干散货航运市场的长期总体走势将在下降通道中运行,很难出现2003-2008年那种大势向上,一浪高过一浪的上升通道走势。”在2018年3月写的续篇“本轮散货船市场的上涨行情还能维持多久”,维持了2014年文章的观点:“当下的上涨行情并不是一个长期或者说实质性的市场复苏,而是一个在下行通道或谷底的短暂反弹。世界干散货船队的规模和船龄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同时船队扩张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需求侧的长期走势也不乐观,二者叠加,本轮市场上涨行情的结束时间应该为期不远,很可能由一个突发或偶然事件引发。”
然而,事情不是一边倒的。另一根导火索是IMO的限硫令,它是否会迫使老旧(尤其是高油耗)船舶提前退市,令预计2020年后出现的市场复苏提前到来?由于应对限硫的措施孰优孰劣并不确定,造成船东下单造船的困扰——低硫油、脱硫塔、双燃料系统,三个方案究竟哪个好,谁也说不清楚。一家CNPI指数委员评论说:“近期我们相当关注船东加装脱硫塔的动向,这将会影响到今后双燃料设计船舶的下单。反之亦然,双燃料系统船舶建造的越多,也会影响加装脱硫塔的决定。对于四季度的新造船市场,我们还是相当谨慎的。”可见,第四季度的市场仍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这种不确定性将延续到2019年底。这就将本来集中的造船需求稀释或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