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能“治病”,但服用方法不对,反而“致病”,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不良后果。前不久,中国药学会发布公众误识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的常见安全用药误区,呼吁公众关注安全用药,学习用药常识,促进全民健康。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随意用药停药;迷信偏方秘方;盲从他人使用药品……这些常见的用药误区,还有哪些人们习以为常的用药观念是错误的呢?
误区1
多吃就能好得快 服药跟着餐点走
“这种药一天三次”、“这种药睡前服用”……看病拿药后常听医生嘱咐定时定量服药,但是一天三次的服药时间到底如何划分,很多人并不清楚。
最近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人更容易感冒。45岁的张先生体型较胖,上周因感冒发烧后在药店买了三种感冒退烧药。因想好得更快,再加上自己较胖,便自行将口服剂量加倍。原本只用一次吃两颗的感冒药,张先生每次吃了4颗。在吃过西药后不到两小时,又加服一种治感冒的中成药。就这么吃了三天,第四天早晨起床时,张先生突然意识不清,家人立即拨打120将他送到武汉市第四医院。
“张先生入院时昏迷不醒,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和严重凝血功能异常,此后又出现呼吸衰竭。抢救了5天才脱离生命危险。”武汉市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许涛介绍,导致病情严重的根源是患者加量服用感冒药。
头痛脑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患病后人们常常会自行买感冒药、退烧药或者止痛药来服用缓解症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药学部主管药师魏来不建议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的感冒药,“在许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都有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这种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成分。”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扑热息痛均可引起肝细胞坏死。而其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可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同样也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还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白血病。
魏来解释,很多患者将“一日三次”,理解为服药时间跟着餐点走。其实医生处方或药品说明书上的“一日三次”,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个时间段,间隔8小时服药一次。如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中药物浓度过高,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还给患者增加不良的反应。
魏来还列举了几种大家常见的服药误区。睡前服药通常是指睡前15—30分钟服用。需注意的是服药后要稍作活动,不宜服药后立即卧床,以免药物滞留在食道,引起食管溃疡。药品说明书上的“顿服”是指一天的药量一次性服下,与一日三餐没有任何关系。
误区2
良药太苦 服药就着饮料喝
1977年12月24日,身体强健的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设鸡尾酒宴与亲友欢聚。酒席间,卓别林开怀畅饮,谈笑风生。酒后,而卓别林还不能入睡,就服用了几片安眠药,不久就昏昏沉沉地睡了。深夜,家人发现卓别林竟“一睡不醒”。专家对卓别林的死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并进行大量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卓别林是死于酒后服用镇静催眠药。
药物是治病疾病常见的手段,有些人嗜酒成癖,并饮酒后服药,这不仅影响健康,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卓别林就是酒后服药的“牺牲者”。
另一方面,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不少人受不了这样的苦味,特别是不少孩童,更是会把吃进嘴里的药物吐出来。而给他们喂药的家长就会给他们喝一些甜甜的饮品。却不想,这样的甜饮品对于药物功效影响是极大的,严重时甚至会伤害身体。除了酒精饮品,还有哪些常见饮料是不能和着药一起喝的呢?
葡萄柚汁
葡萄柚汁会与某些降压药,抗心绞痛药相互作用,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血浓度大为增加,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心脑血管病人在服药时最好不要喝葡萄柚汁。
咖啡、绿茶、可可等
咖啡、绿茶、可可等饮品含有咖啡因,会妨碍尿酸的排泄,与抗尿酸药同服会降低药效。布洛芬如果和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同时服用,胃肠道反应会更加明显。建议大家在服用这些药物期间,以及服用药物后的1—2天,不要喝这些含咖啡因的饮品。
牛奶
牛奶富含钙质,容易与抗生素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从而降低药效。因此,服用钙片前后2小时内不要喝牛奶。服用止泻剂时如果喝了牛奶,很可能加重腹泻的症状,因此直到腹泻症状消退前,最好都不要喝牛奶。
可乐
布洛芬对胃黏膜有刺激,可乐中的古柯碱则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因此,在生活中吃药最好不要用饮料,用白开水,或者一些米粥是最好的。
误区3
怕漏服图省事 多种药“一把吞”
一直都有高血压的王老先生前段时间突然出现胃出血,医生找了很久原因,最后才发现原来他把几种药物“一把吞”,造成不良反应。王老先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前不久因为有点发烧,所以老伴让他服用布洛芬,结果中午他把阿司匹林、布洛芬还有一种感冒药一起放进嘴、吞下肚,不到下午,这些药物就在他的胃肠中起反应了,出现便血,诊断为消化道出血。
事实上,像王老先生一样,喜欢吃药“一把吞”的人不在少数。据报道,美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同时服用5种或更多的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65岁以上的美国老人中,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被送进急诊室的超过了17.5万人。对此,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说,中国老年人混合用药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把吞”的确会带来很多隐患。中国住院老人中同时有3至4种并发疾病者占50%以上。
崔阿姨今年78岁,患有多种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两个月前放了支架,还伴有血糖高,医生给开了许多药。另外,她听说三七能够活血化瘀,她认为适合自己的情况,于是每天要吃些三七粉。为了调节血糖,她每天还要吃一些蜂胶。生活中还有许多像崔阿姨这样一体多病的患者,每次吃药都是一大把,不管疗效如何,光是吃药就是一件非常发愁的事,吃药的同时还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张亚同说:“许多老人由于多种慢性病缠身,经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无形中就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不要与治疗心脑血管的银杏叶制剂和抗凝血药物华法林一起服用,否则会增加出血危险。阿司匹林与抗炎镇痛药如布洛芬也不能一起吃,因为会有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张亚同还提醒,大部分中药和西药也要分开吃,服用时间最好错开半小时以上。另外,含有酸性成分的中成药山楂丸、保和丸不能与胃舒平同时吃,否则酸碱中和,会使药物失效。胃溃疡病人感冒了,也不能将阿司匹林和干草、鹿茸、人参同时服用,否则会使胃液分泌减少,加剧病情。
误区4
盲目海淘 青睐境外药品
近年来,境外药品和保健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妈妈们的青睐。除了日本的儿童药品,德国的小绿叶咳嗽水、湿疹膏,美国的Ddrops维生素D3滴液、泰诺退烧止痛药等相关产品在各种代购群里也是火爆热销。
“孩子一生病,最忙的是家长,特别是给孩子喂药的时候,跟打仗一样。”家住亳州市区天润花园的王佳说,女儿今年两岁半,前几天孩子突然发起烧来,还一直咳嗽不止。到医院检查后,确诊是感冒,要先退烧。“拿的药太苦了,大人都喝不下去,别提孩子了。我们三个大人给孩子喂药,好不容易把药灌了进去,孩子立马又吐了出来,反反复复好几次。”无奈,王佳通过朋友介绍选择海外代购,“周围很多年轻的妈妈都买过日本的小林退烧贴、面包超人药水,听她们说效果还不错,找代购便宜还靠谱。”
虽然境外药品和保健品凭着“疗效好,副作用小”深入人心,但质量、安全问题也一直受到质疑。据了解,通过网络代购、旅游购买、托人购买的大部分境外药品和保健品,均未在国内进行注册和认证,属于非法进口的商品。
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魏广友表示,代购药品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不能随便乱用,例如有一些缺钙的孩子,可以吃一些保健的补品,但盲目地乱用对身体是有害的,不需要补充的孩子最好别喝;另外,对于代购的进口药品,由于普通消费者本身对药品成分、适应症、适用人群、疗效等各方面都不了解,而且不同年龄儿童的用药都不相同,如何使用或如何控制剂量,也存在问题。
此外,通过正规渠道进口到国内的药品,都有经过严格的把关和临床试验,安全性有一定保证。而不正规途径购买的进口药品存在安全隐患,如过敏等异常反应,且大部分药品都要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如果服用量没把控好,风险就更大,因此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异常反应。
据了解,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约有7000名儿童死亡。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2.5%,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成人的4倍,儿童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更严重。
相关链接
这些食品和药物不能同吃
您在吃药的时候会同时注意饮食么?有些食品与药物同时服用,不仅影响药物的疗效,说不定还会产生毒素。花了钱吃药没有用不说,反倒遭受了毒害,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所以,您可得千万要当心。
虾
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因为虾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同时,虾中的五价砷成分还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人体后电解出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不仅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专家建议服用钙片前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先将菠菜煮一下,待草酸钾溶解于水,将水倒掉后再食用。
奶酪、肉制品
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甜食
苦味健胃药依靠苦味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促食欲、助消化。甜味成分一方面掩盖苦味、降低药效,另一方面还与健胃药中的很多成分发生络合反应,降低其有效成分含量。
香蕉、橘子
服用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若同时再吃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更加严重,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本版文字综合人民网、新华社、39健康网、重庆晨报、生命时报等媒体报道,图片均来源网络,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