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 唐冠军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的水运大动脉。40年来,长江航运与改革同行,与时代共进,黄金水道潜能不断释放,发展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河流。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上升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
一、长江航运改革开放40年回顾
长江航运作为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性产业,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举起改革开放的大旗,成为敢闯敢试的先行者。回顾长江航运改革开放40年,可分为4个阶段,大致以10年为一个阶段。
(一)长江航运改革开放破冰启航(1979-1988)。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长江航运市场逐步开放,行政管理体制框架初步建立。这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是长江航运人的思想大解放推动了航运生产力大解放,在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和“有水大家走船”的政策指导下,长江航运市场逐步开放,呈现出千帆竞发的新局面。
(二)长江航运改革开放涉水闯滩(1989-1998)。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长江航运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行政管理侧重于管市场。这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是长江航运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运输市场主体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三分天下”的新格局。
(三)长江航运改革开放逐浪弄潮(1999-2008)。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长江航运市场充分开放,行政管理侧重于管行业。这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是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航运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显现。但由于历史局限及诸多原因,长江航运某些领域政事企不分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长航局作为交通部派出机构的职能定位还不够明晰。
(四)长江航运改革开放扬帆奋进(2009-2018)。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航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长江航运发展战略更加清晰,行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这十年,改革开放的最显著成果,就是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长江航运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明晰了长江航运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长江航运发展的新理念,理顺了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长江航运的战略地位空前提升,物质基础、经济基础日益雄厚。
二、长江航运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
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艰苦奋斗,长江航运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基本适应到引领发展的历史性飞跃,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一)战略地位空前提升。40年来,长江黄金水道的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生态优势不断凸显,在国家战略中的主通道作用、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中的主骨架作用、在沿江产业布局中的主支撑作用、在多式联运中的主枢纽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基调作用日益增强,长江经济带一步步上升为国家核心战略。目前,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和8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中上游地区达90%)主要依靠长江航运来实现;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000万人;每年对沿江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达2000亿元以上,间接贡献达4.3万亿元以上。
(二)航运基础更加坚实。40年来,长江航道通航条件和支持保障设施大为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增强,长江航运面貌焕然一新。长江干线航道得到有效治理,长江口深水航道全面建成,南京以下12.5米水深航道实现贯通,荆江“瓶颈”被初步打通,“645工程”全面开工,上游航道整治稳步推进,干支联通成网,长江干线全面建成高等级航道,并实现昼夜通航,通航能力大幅提升。现在,5万吨级海轮可满载直达南京港;南京至武汉航段可通航5000吨级海轮;武汉至重庆可通航5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重庆以上航段实现了1000吨级船舶通航。三峡大坝建成形成了优良的库区航道;葛洲坝三线船闸、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和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升船机建成并投入运行。长江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亿吨大港从无到有,现在达到14个;万吨级生产性泊位从寥寥无几发展到587个;长江干线形成了三大航运中心、5个自由贸易区、22个主要港口、26个水运开放口岸。长江水系14省市拥有内河货运船舶近12万艘,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日益提升,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从改革开放初期150吨提升到1780吨,增长近11倍,居世界先进水平。长江干线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成果显著,生产条件极大改善,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市场体系逐步完善。长江干线货运量大幅增长,稳居世界内河第一。40年来,长江航运市场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和完善,为长江航运发展注入旺盛活力,运输市场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在市场主体方面,由过去国有经济一家独大,发展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存的格局,截至2017年底,长江水系14省市内河船舶运输企业达3700余家,港口企业2000余家。在运力发展方面,由过去政府对企业运力下达指令性计划,逐步转变为政府采取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运力总量、优化运力结构。在运价制定方面,由过去政府制定运输价格,逐步转变为内贸运输的运价和港口装卸费市场放开。通过40年的发展,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从0.4亿吨增长到26.9亿吨,增长66倍多,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内河第一;三峡船闸年货物通过量从0.34亿吨增长到1.42亿吨,增长3倍多;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从0.8亿吨增长到24.7亿吨,增长近31倍;集装箱由3.7万TEU增加到1750万TEU,增长472倍。此外,液货危险品运输、商品车滚装运输和载货汽车滚装运输等各种专业化运输形式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改革,市场对长江航运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彰显,长江航运生产力得到不断解放,为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运输保障。
(四)体制机制更加健全。40年来,长江航运管理体制不断调整,管理机构名称几经更迭,更加科学规范;管理内容和职责历经变化,更加充实明晰。从政企分开、港航分管、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到政事企分开、港口下放,再到“统一政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执法、统一管理”和“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长江航运集中统一、权责一致、关系顺畅、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基本适应了航运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尤其是2016年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由长航局提议并创立的与沿江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沿江地市人民政府之间的“2+N”合作模式创立并巩固发展,系统内基层单位之间的区域联席会议制度基本建立,长江航运内外共建合力不断彰显。经过努力,长江航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创新驱动强劲有力。40年来,长航局系统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科研体系逐步完善,科研创新人才辈出,信息化应用水平引领内河航运。在长江航道维护管理、港口装卸设备研制应用、船型研发、船舶交通安全管理、三峡工程通航研究、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重大奖项,或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长江电子航道图和太阳能一体化系列航标灯,均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与此同时,长航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涌现出了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一批科技人才队伍。“云上长航”不断推进,大数据体系初步构建,涵盖电子航道图、数字航道、电子巡航、电子签证/报港、远程申报、船舶动态监控、110指挥调度、北斗系统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或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长江航运的科技含量,增强了长江航运的核心竞争力。
(六)生态保护成效显著。40年来,长江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航运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的血脉,着力加强长江生态保护。绿色航道建设方面,形成了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相结合的新机制。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大力推动港口岸电、港口机械清洁能源使用、船舶污染物岸上接收转运设施建设,促进LNG加注站布局与建设。绿色船舶建设方面,累计拆解、改造老旧落后运输船舶4.3万余艘,新建、改建LNG动力示范船、三峡船型示范船279艘。绿色运输组织方式方面,着力发挥水运的比较优势和多式联运的组织优势,集装箱和大宗货物铁水联运比重持续提升,江海直达船舶规模不断扩大。此外,在各界的大力呼吁下,全国人大采纳了“非法采砂入刑”建议,并付诸实践。积极配合整治长江干线非法码头1361座,累计破获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刑事案件5500余起,长江水域危害生态环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生态长江、美丽长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逐步形成。
三、长江航运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
40年的改革发展启示我们,长江航运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必须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长江航运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启示,集中体现为“六个坚持”。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航运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实践证明,只有确保党始终成为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核心,长江航运事业才能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才取得辉煌发展成就。
(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长江航运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破除陈规陋习,超前谋划、大胆实践,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了管理体制大变革、航运生产力大发展、现代治理能力大提升、服务经济社会成效大彰显。历史表明,惟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
(三)必须坚持战略引领。改革开放以来,不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在贯彻落实上级部署中提升境界,着眼国家发展大局研判长江航运发展大势,不失时机地提出了 “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并脚踏实地,驰而不息,始终坚持用这一战略引领长江航运不断前进,取得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事实证明,长江航运的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相融相通,完全契合。过去坚持这个战略,创造了辉煌业绩;今后,仍要坚持这个战略,去夺取新的更大的辉煌。
(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长江航运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破除束缚长江航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极大释放了长江航运生产力潜能。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始终是长江航运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五)必须坚持服务宗旨。改革开放以来,长江航运始终践行“三个服务”宗旨,大力提升黄金水道功能,不断优化运输组织,着力强化安全监管,持续加强能力和作风建设,努力以优质服务举措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运输的需求,赢得了社会认同、人民赞同。使命告诫我们,长江航运要永远成为人民满意行业,必须在继续改革开放中,立足服务本位,彰显服务本质,提高服务本领。
(六)必须坚持提升治理能力。改革开放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注重综合统筹、协调一致,紧抓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加快补齐短板中完善长江航运现代治理体系,在化解主要风险中提升长江航运现代治理水平,形成了“长航系统一家人、行业内外一盘棋”的整体优势。要把长江航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不断深化改革的重点贯穿始终。
四、全力推进新时代长江航运改革开放新发展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长江航运过去40年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长江航运未来要实现现代化,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一)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改革开放是长江航运现代化事业的鲜明旗帜。在新时代把长江航运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必须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坚决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新的伟大实践,用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意志,通过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新一轮改革大突破。特别是要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落实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二)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实施“一条主线四个长江”的发展战略。推动长江航运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推进长江航运改革开放的务实举措,是新发展理念在长江航运的具体实践。统筹推进、大力实施新时代“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就要将改革开放贯穿于这个战略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过程、各个环节,以改革开放作为推进战略的强大动力。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锚定方向,对看准了的事一抓到底,落实工作一竿子插到底,既谋划战略性改革,也推动战役性改革,系统思考一张蓝图与日常工作的逻辑关联,集中主要力量,对标既定发展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通过改革释放发展潜力、激发行业活力、培育增长动力,推动长江航运改革开放再出发。
(三)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提升黄金水道功能。进入新时代,发展仍然是改革开放的重点。要突出重点、补好短板,大力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加快构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要按照“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总体思路,全面建成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稳步实施“645工程”,加快研究并实施好重庆至宜宾段生态航道建设工程。积极支持实施长江水系“联通、联网、联运”工程,打通长江干线与支流航道的关节,实现长江航道网络提质增效。加快提高航道养护能力和技术水平,科学规划航道维护标准尺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探索市场化航道疏浚养护模式。进一步提升三峡船闸和升船机通航效率,继续加强三峡枢纽航运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积极服务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及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等航运枢纽建设,推进主要港口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大力发展江海联运,进一步提高黄金水道“含金量”。加强安全监管、应急救助、治安消防、通信保障、疏浚装备等支持保障体系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与装备协同的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先进精良、绿色智能、标准协同的长江航运装备体系。
(四)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对长江航运改革开放的总要求。要把大力推进航道系统治理、充分发挥港口枢纽作用、加快构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作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着力提升黄金水道功能。要把绿色生态作为推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着力推进长江航运绿色发展。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长江航运转型升级,着力促进港航企业降本提质增效。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长江航运现代化建设的第一动力,着力提升长江航运发展后劲。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底线,着力推进平安长江建设。要把优化服务作为长江航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着力提升行业管理水平。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要把锻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总之,要通过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促进长江航运的高质量发展。
(五)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行业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构建长江航运特色创新体系,发挥创新在长江航运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增强科技有效供给和自主创新能力,开展重点项目研发,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长江航运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云上长航”“数字航道”“互联网+航运”等平台建设,加强智慧航运的顶层设计,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航运体系,实现长江全流域航运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推进政务服务网络建设,实现政务服务网络化全覆盖。大力实施“人才强航”战略,着力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管理型、创新型人才,着力打造一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队伍,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让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六)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长江航运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不断完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治理能力。要进一步深化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长江航道局事企分开改革,实施长江通信管理改革,不断深化长江干线水上综合执法改革,着力提升综合执法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只跑一次”,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行政效能。要完善协调机制,增强内外部合力,依托推动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发展部省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和拓展 “2+N”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长航局系统内区域联动协调机制,重点在专项工作统筹、突发事件联动等方面发挥整体合力。健全与长江航运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战略、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加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江航运现代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智能高效的管理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市场主体集约化、联盟化、平台化发展,大力推进信用、科技等新型监管模式,营造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长江航运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国家发展和人民的要求,契合了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启示我们,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长江航运生产力的关键一招,是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正确之路。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长江航运将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担新使命,续写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长江航务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