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杨婧 通讯员 陈菲 周良骅 见习记者 黄意
从水路改造到水质治理,从科技革新到技术推广,从单方面发展水运到多方面经济形式共同推进……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海宁港航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聚力全方位经济发展,开辟水运复兴之路。
砥砺前行 助推“五水共治”
近年来,海宁港航部门大力发展绿色水运,以打造“全省水运转型升级试点县”“全省美丽航区样板县”“‘互联网+水运’创新县”为主抓手,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积极助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工作。
经过四年发展,海宁港航实现了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河道断面“合格”到“优秀”的历史性跨越。摸排出劣五类河道21条,“五水共治”任务繁重,持续时间长,海宁港航部门为配合做好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剿灭劣五类 打赢治水战”主动担责,勇当治水排头兵,在保障水路运输安全,提升水运经济比重的同时积极作为,从码头、船舶、航道三方面入手,为打赢治水之战,用智慧、出重拳。
近日,“浙海宁货01288”船主王益露在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办证窗口领取到了新签发的内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标志着海宁市顺利完成了2018年度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存储设施安装改造工作计划。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要求,海宁市港航管理处不断扎实推进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工作,用三年时间分批对辖区内165艘海宁籍100总吨以上至400总吨以下(不含400总吨)的内河货船进行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改造后,船舶上产生的生活污水都将进入生活污水柜当中,并通过码头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集中进行上岸处理,确保做到船舶生活污水“零排放”。“从前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现在再也不会乱排水了,水质干净了,而且生活垃圾实现了分类处理。”跑了几十年船的运输户王正翔有感而发。
技术革新 引领治水新思路
为提升水运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内河港口水运节能减排工作,助力“五气共治”留住“碧水蓝天”,海宁多措并举积极推广内河岸电工程。
“苏盐货96488”货船缓缓驶入海宁长山河航段中粮码头,船靠泊后,船老大朱文左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开启柴油机发电,而是将船上的电线拉上岸插入电桩,由电网直接向船用设备供电,以往此类船舶发电每天需要消耗柴油0.3吨左右,由此产生的废气污染量,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4000公里排放的污染量。
随着海宁市码头“油改电”项目的陆续实施,原先码头上黑烟四起的现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岸电桩,停靠在码头的船舶“以电代油”,解决了船户柴油机发电带来的费用高,振动大、噪音大、气味难闻等困扰。
据了解,海宁码头岸电推广现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首个智能岸电在斜桥公用码头安装后,城东作业区、中粮码头等也陆续安装了智能岸电桩。截至目前,海宁已拥有29个智能岸电桩,在该省处于领先地位。现有的智能岸电桩能同时满足40艘船舶的用电需求,按照全年靠泊天数为300天计算,可节约燃油成本约15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废气排放近10吨。
针对过去水上运输船舶产生的污油、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等相关问题,海宁港航部门开展了全方位的整治工作,航区内400总吨以上船舶全部配备了生活污水柜,营运船舶和码头全部配备了垃圾收集装置。在此基础上,还推出了船舶油污水“一船一站一机制”建设,2018年全年接收生活垃圾8521艘次、16720公斤,接收船舶含油污水344艘次、41480公斤,有效解决了船舶污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近日,海宁市港航管理处工作人员来到位于长安辖区的浙江沪杭甬高速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养护中心码头,对该码头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进行验收,这是海宁港区首个建成并完成验收的码头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标志着船舶生活污水收集排放将实现船岸联动,船舶生活污水收集治理“最后一公里”得到了保障。
据了解,海宁市港航管理处为了建设绿色港区,推出了船舶垃圾上岸、船舶油污水收集、码头岸电装置推广、港区垃圾分类、老旧船舶拆解等一系列绿色环保举措。此次码头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的建成,实现了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完备,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海宁辖区内河通航水域水环境质量。
海宁市港航管理处负责人表示:“水运转型升级是水运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美航区是水运转型升级的最终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海宁港航将继续围绕这两个目标建成经济便捷,高效智慧、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逐步实现内河水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紧跟时代 开拓经济新模式
近期,浙江省首个纯民营资本投资共用码头——许村上运综合码头已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
许村上运综合码头于2017年11月10日开工建设,占地面积81亩,使用岸线长度约为507米,总投资9500多万元,设计量通过能力640万吨,拥有500吨泊位6个,300吨泊位1个,是海宁市“五区十四码头”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水运枢纽。码头位于融杭桥头堡,海宁市许村镇境内,毗邻杭申线,距离320国道不足一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能够充分发挥水陆联运优势。
据统计,今年1月海宁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18万吨,其中许村上运综合码头吞吐量达23.85万吨,约占总量的20%。此外,许村上运综合码头还在1号泊位预留集装箱泊位。随着航道等级提升、散改集等工作的陆续展开,届时将实现该市西部地区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为海宁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发展和水运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怎样走出一条符合海宁特点、依托创新的发展之路,一直是海宁港航面对的重大问题。借势航道等级提升和港区码头重新布局,海宁找到了突破的发力点,着力推动发展沿河重点产业,逐步形成了以粮食产业为主的长山河产业带,以新能源产业为主的六平申线产业带,以集装箱出口产业为主的杭平申线产业带和以煤炭、建材等大宗物资为主的杭海线产业带。“它不仅是一条高等级的航道,更是一条经济带、一条风景线。”海宁市交通局副局长范建祥这样形容杭平申线。
未来五年,海宁将做好杭平申线、京杭运河二通道、六平申线等航道沿河产业带的规划,吸引社会水运项目入住,实现公路网、铁路网、航道网及港口、场站、园区的高效衔接和配套发展,提升服务社会民生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