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的变革开始时,我们可能还来不及觉察,而“万物互联”的新纪元已经来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广电等4家单位颁发了5G商用牌照,批准4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中国成为继韩国、美国、瑞士、英国之后第5个宣布5G商用的国家。
将带动10.6万亿元产出
根据电信部门的估计,5G的投资约是4G的1.5倍,投资周期将达8年,总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今年是5G主建设期,相关产业链涵盖基站系统、网络架构、终端设备、应用场景,无论电信运营商,还是设备商,都将对5G网络部署进行大规模投资。
大投入必将带来大产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2025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
此外,5G商用还将给经济社会带来数以万亿计的间接产出。这不仅将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强劲动力,还将成为拉动数以百万计的新就业、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巨大引擎。
工信部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潘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5G商用牌照的发放,意味着随着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应用强度将不断增加,服务和产品将日益丰富。在未来5年,消费端将不断深耕细分领域应用,工业端将继续延伸扩展场景。
据了解,5G网络具有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等“天然”特性,结合人工智能、移动边缘计算、端到端网络切片、无人机等技术,在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车联网、无人机及智能制造、电力、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5G与垂直行业的“无缝”融合应用必将带来个人用户及行业客户体验的巨大变革。
“5G是数字经济新引擎,产业应用不限于智能手机、基站建设等领域,更会推动物联网、区块链、视频社交、人工智能产品与应用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则认为,5G刚起步时依然以消费市场为主,但它最大的意义是工业互联网,到2035年左右,将有80%的应用与工业领域相关。
应用新场景不断“解锁”
1月18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和北京301医院成功实施了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这是世界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
两个月后,世界首例5G远程操作人体开颅手术成功完成。位于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与3000公里之外的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外科合作,成功为一名严重帕金森病患者顺利进行5G环境下远程操作人体颅脑手术。
5月14日,华西医院同时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连线,实现多地联合远程会诊及实时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演示指导。这是国内首次将5G网络运用到多地医疗会诊和手术指导。
从动物到人体,从两地到多地。随着5G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不断尝试,看病难有了新的破解之道。
“目前车内患者的情况怎么样?”头戴VR眼镜的医生看着眼前屏幕上的患者问道。屏幕对面的医生回答:“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率75/分,血压110/65mmHg。”
这是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多维度5G智慧急救指挥中心”的远程专家会诊急救演练场景。5G技术,使得急救车上的超声图像、监护图像和各类医疗数据能实时传回急诊科抢救间,指挥中心里的专家头戴VR眼镜就可以无障碍看到实时全景,全面掌握病人的急救情况,指导抢救工作的实施。
“5G的VR眼镜相当于专家的千里眼,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就相当于带了一个专家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强说。
5G技术不仅能突破医疗限制,更能打破教育壁垒,让山区学生跨越千里“走进”名校上同一节课。
“高山土豆为什么会比我们的土豆好吃?”5月31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七中生物教师程雅梅和学生正在进行着一堂主题为《植物的分类类群》课程。
远隔数百公里的崇山之外,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万达爱心学校的同学戴上VR头显,“进入”了天府七中课堂。老师通过“5G+VR”进行智慧教育远程同步教学,提问正在听课的凉山学生,听到自己被点名,屏幕里的男孩立刻站起来给出了“环境”“湿度”两个答案。
“没想到生物课和科学探究课还能这样上,一戴上VR眼镜感觉周围就变了一个世界,现在特别期待下一次课,不知道成都的老师们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有趣的知识呢?”刚上完课,昭觉县万达爱心学校学生阿尔阿呷很兴奋。
5G技术为异地学生搭建了互联互通桥梁,真正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未来,我们将通过5G云课堂,将我们分层分类的课程资源,分享到更多贫困或是偏远地方,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最精准的教育扶贫。”天府七中校长陈刚在现场说道。
推动5G商用,发展5G产业,将给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革命性变化,也将成为推动智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5G带来的可能性,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想象。
三个阶段技术试验为发展奠基
在3G、4G时代,中国也开展过技术试验,但在5G标准制定之前,即启动技术研发试验还是第一次。
根据总体规划,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在2016-2018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实施。
2016年1月7日,5G技术研发第一阶段试验启动,期间完成了主要5G无线和网络关键技术的性能和功能测试,充分验证了这些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2016年底,第二阶段试验重点开展面向移动互联网、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连接三大5G典型场景的无线空口和网络技术方案的研发与试验。
2017年底,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工作启动,重点面向5G商用前的产品研发、验证和产业协同,开展商用前的设备单站、组网、互操作,以及系统、芯片、仪表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联互通测试,全面推进产业链主要环节基本达到商用水平。
三个阶段的技术试验已于去年年底圆满落幕,从效果看,的确加快了5G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5G中频段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处于全球产业第一梯队。
这些进展与产业链各环节的联动密不可分。OPPO 5G首席科学家唐海日前表示,未来用户需要的是“5G+”体验。5G和人工智能、大数据、3D信息采集和重现等创新技术融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带来颠覆性体验。
技术试验是5G实现“18岁成人”的关键环节,未来5G将在商用后开启全速奔跑的青春时代。
与国内5G研发试验同步推进的,还有5G全球标准的制定。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一直秉持对外开放的态度,这也为5G全球统一标准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早在2016年,在中国移动牵头下,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兴通讯、大唐电信、华为、联想、OPPO、酷派、爱立信、三星、诺基亚和高通等12家企业共同成立了“3GPP中国伙伴”,为全球通信标准的制定共同努力。
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企业倡导提出的灵活系统设计、极化码、大规模天线和新型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成为国际标准的重点内容。这也体现了5G标准的开放性,以及3GPP对创新技术的支持。
截至2019年5月,全球共28家企业声明了5G标准必要专利,我国企业声明数量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终端厂商中,仅OPPO一家在5G上的专利数量就超过了2000件。
运营商表态加快5G商用步伐
5G牌照发放后,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商等各产业链参与者均表示“准备好了”。以获得5G牌照的三大运营商为例,2019年初确定的5G投资数额合计在300亿元左右,5G基站建设数量在10万站左右。中信建投认为,结合各省市的5G建设热潮,三大运营商2019年5G基站建设量将超过15万站。
中国联通近日公告,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并按技术进展、市场和业务需求、行业竞争态势等动态精准投入5G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积极研究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探索多种合作模式,降低建设成本,推动5G高质量发展。中国电信也公告表示,公司将综合技术、产业链、应用场景等发展,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开展网络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积极探索和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
中国移动在获得5G牌照同时,还获得工信部批准,中国移动可将包括语音、数据、移动物联网相关业务在内的全部“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范围扩大至全国。公司表示,将全面实施5G+计划,继续联手产业各方,精心策划,推进5G发展,推动5G标准完善、终端成熟、应用丰富与生态构建,积极做好5G网络建设与业务运营。
中国信通院研究数据表明,2020年5G正式商用,预计当年将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3.3万亿元、6.3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在间接产出方面,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将分别带动1.2万亿、6.3万亿和10.6万亿元的间接经济产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此外,预计2030年5G将带动超过800万人就业,主要来自于电信运营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
换机潮或于明年下半年来临
据悉,目前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等国内手机厂商5G手机蓄势待发,即将在国内上市销售。业内人士认为,初期由于产业链不成熟,5G手机价格较高。明年下半年随着5G手机放量,售价降低,国内将迎来5G手机换机潮。
近日,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用华为5G折叠屏手机Mate X提前体验5G网络,实测下载速率超过1Gbps。
中兴通讯表示,目前,国内中兴天机Axon Pro 5G版已加入运营商首批5G手机友好用户体验计划。该款手机目前正在完成国家必要的认证手续,计划7月上市。
手机厂商vivo公司方面表示,目前vivo首款5G手机已经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入网测试,待测试完成之后,将会正式投入市场销售。
小米公司表示,现在小米已经为国内5G正式商用做好了一切准备。小米MIX3 5G手机在国内也多次亮相,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联合展示相关5G应用。
数据调研机构IDC预计,2019年5G手机出货量为670万部,仅占全球手机出货量0.5%。
2019年3月,国元证券研报指出,手机出货量下滑趋势2019年有望减缓,但5G手机短期难以放量。尽管各终端品牌相继发布5G手机,初期由于产业链并不成熟,导致5G手机价格过高,导致消费者难以接受。
据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分析,预计国内手机厂商量产的5G手机或于今年9月密集上市销售,但由于成本较高,售价约在人民币5000元左右。随着供应链产能提升,明年下半年5G手机价格可能降至2500元左右。
(综合中国证券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商报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