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热点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7月24日 星期

听,海哭的声音


近日,“深海勇士”号在海底发现垃圾堆的新闻引发震动。以往眼不见为净的海底,在潜水器的镜头中暴露了一切。据介绍,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日趋频繁,海洋垃圾肆意蔓延,海域污染十分严重。早在去年5月“深海勇士”号的科考中,就已在深海海底偶然发现了垃圾堆的存在。

全球海洋得了“流行病”

一只信天翁幼鸟孤独地躺在海滩上,它的尸骸早已高度腐烂,但在胃的位置,打火机、塑料袋、瓶盖、一次性纸杯等等塑料垃圾却依然清晰可辨。这一触目惊心的场景是美国摄影艺术家克里斯·乔登2015年在中途岛所拍摄到的真实画面。

事实上,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已是全球各地海洋的“流行病”。

“从海面到水中再到海底,从近岸到深渊再到两极,海洋垃圾不是某个国家某片海域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钟广法表示,更重要的是,洋流不分国界,随手扔进家门口小河沟里的一个塑料袋,有可能一路到马里亚纳海沟,造成的危害也是全球性的。

去年刊登在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指出,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漂浮在美国加州和夏威夷中间的“大太平洋垃圾岛”包括1.8万亿件、重8.8万吨的塑料,相当于500架珍宝客机的重量,数字比以往估算的高出16倍。研究负责人表示,风向和环流让垃圾不断集聚,形成巨型的“垃圾漩涡”。

据钟广法介绍,深海垃圾成堆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海洋科学家们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海洋垃圾的研究,近年下潜的“深海挑战者”号深潜器甚至在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塑料垃圾。

此次“深海勇士”号探秘海底世界发现的海底垃圾主要是塑料制品,包装袋、儿童玩具、油漆桶、渔网等类型五花八门,潜水器采集的海底生物中,有的已经和塑料垃圾连为一体,触目惊心。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般性定义,海洋垃圾是指在海洋和沿海岸环境内具有持久性的、人造的或是经过加工的固体废弃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流动性等特点,主要可分为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海底垃圾三大类。

对科学家来说,海底垃圾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海底垃圾的来源和扩散途径,以及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

地球上70%是海洋,深海占一半以上,每年几百万吨塑料垃圾进去,几百年都不能降解,五颜六色的垃圾碎片危害生态系统的安全,海龟海豚等误食垃圾噎死的新闻屡见不鲜,数百年长成的珊瑚被垃圾挂住,流水一冲就碎了。钟广法表示:“深海不是净土,科学家正在评估深海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垃圾体现着人类活动,科学家希望知道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怎么输送到深海来的,从而了解海洋环境构造和变化,以提出相应保护措施。”钟广法说,生态系统受害,最终污染的是人类的食物链。目前来看,深海垃圾主要来自河流排污输送以及过往船只的倾倒,海滩垃圾可以人工捡拾,海底垃圾治理基本无解,只能从源头规范,对大众尤其是渔民进行垃圾分类、塑料垃圾绝不入海的公共教育。

东盟国家向海洋垃圾“宣战”

就像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蝴蝶振翅会引起一场美国的飓风,这些人们日常随手丢弃的塑料袋、塑料瓶……随河流一路漂流到达海洋后,对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影响。

2011年,澳大利亚南巴利纳海滩一只死亡的绿海龟被冲上岸,在这只海龟的消化系统里发现了超过300个塑料碎片。

2017年2月,一头柯氏喙鲸在挪威西海岸搁浅死亡,解剖发现它的腹中塞满了大量塑料制品,包括至少30个塑料袋和其他小东西。

2018年6月,一头巨头鲸幼崽死在泰国南部海岸,尸检时在其胃里发现有80个塑料袋,重达8公斤……网状塑料可能缠绕动物身体,大块塑料可能卡住消化道,微塑料可能附着有害物质进去体内,这样的事情正在海洋中越来越多的生物身上发生。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自2012年以来,全球受到海洋垃圾影响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已从663种增加到817种;其中有519种物种发现受到塑料垃圾缠绕或吸入体内影响,约40%的鲸类动物和44%的海鸟类物种的体内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8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自1950以来已有1.5亿吨垃圾流入海洋。其中,80%的海洋垃圾来自陆地,90%的海洋垃圾来自地球上的10条主要河流,其中8条位于亚洲。因此,亚太地区的海洋垃圾防治受到了各方关注。

东盟拥有漫长和美丽的海岸线,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滨海旅游业为东盟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据统计,19%的东盟地区GDP来自海洋产业。然而,由于大量塑料垃圾倾倒海洋,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渔业和旅游业面临严重威胁。

其中,东盟国家中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是亚洲陆地垃圾入海较为严重的国家,是海洋垃圾污染的重灾区。尤其是自2018年中国宣布“洋垃圾”禁令后,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成为西方国家垃圾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垃圾进口量呈增长趋势。

今年6月22日—23日,第34届东盟峰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东盟十国领导人在会上签署了旨在打击海洋垃圾的《曼谷宣言》,誓言将采取共同行动以减少区域内的海洋垃圾。这是东盟达成的首份海洋垃圾治理协议。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不管是海洋垃圾,还是雾霾污染,都是具有跨界性的环境治理难题,这使得依靠一个国家解决变得不太现实。为此,新加坡强烈支持在东盟层面通过国家合作加以应对。

根据该宣言,东盟国家将通过采取从陆地到海洋的整体性措施,加快制定防治海洋垃圾污染的国家法律和法规。

同时,东盟国家将致力于提高科研能力,加强地区与国家间合作,开展经常性政策对话与信息共享,研究创新性解决方案,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教育,以提高公众保护海洋环境意识,共同参与打击海洋垃圾。

“海陆同治”的中国作为

他叫李波,是海南三亚沙滩和海底的一名“环卫工”志愿者。2000年,李波无意间看到了一张三亚大东海夕阳的照片:蓝天白云、银色沙滩、椰林成片,这幅画面吸引着李波,令他神往。于是,从2000多公里外的吉林长白山脚下,花了近60个小时的时间,李波来到三亚这座滨海小城。他辗转来到三亚已经是凌晨三点了,“我记得当时一下车就直奔三亚湾,忍不住捧起了海水尝了一口。”口中咸咸的味道让李波确信,他见到了梦想中的大海。

可让李波难以释怀的是,这片令他心心念念的大海,却饱受各类生活垃圾的困扰。“在海里游泳或潜水时,我感觉时间都静止了,这里就是我的心灵净土。既然有人弄脏了海洋,那我就带头来清理。”接触大海没多久,“清理海洋”这个想法就成为了他的实际行动,“海里美丽的珊瑚,各种各样的鱼儿、虾、螃蟹,礁石上活蹦乱跳的跳跳鱼黑压压一片。它们才是海洋真正的主人,我们有责任还它们干净的家园。”

于是,整整19年,出于对大海最深的爱,李波利用闲暇时间下海清理海洋垃圾,并在导游工作和潜水教学中不断向游客传播海洋保护知识。他无数次潜下海底,捞起了无数渔网,曾被渔网缠到缺氧,也曾被捕鱼设备割伤,足迹遍布三亚的各大珊瑚礁区,挽救了无数珊瑚礁……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被选取的57个区域的海洋垃圾监测情况不容乐观,大块和特大块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每平方公里21个,中块和小块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每平方公里2358个,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千克;海滩垃圾平均个数为每平方公里60761个,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84千克;海底垃圾平均个数为每平方公里1031个,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千克。

2018年,一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者发表的论文中提到,2014—2016年,中国海域的海鱼、海水制食用盐和商业双壳类动物都被检测到有微塑料。

不可否认,在我国,海洋污染形势同样严峻。随着我国“蓝海”战略的推进、海洋旅游业的开发,人类在海洋上的活动日益频繁,而各种污染也开始逐渐侵蚀着海洋生态环境。填海造地、围海养殖、持续几十年的“海洋开发热”等行为,使得海水水质恶化、垃圾堆积成山、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

在今年年初的围填海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海洋局指出,全国共有陆源入海污染源9600个,这就意味着平均2公里海岸线就存在一个污染源。同时,相对于陆地上的环境治理,全国各地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呈滞后态势。因而,海洋环境保护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短板中的短板”。

看到了短板就必须加快补齐,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更是如此。自首部《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以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尤其是随着环境治理向纵深阶段挺进,政策体系建设日渐完善,一系列治理措施相继出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底出台的《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7年—2020年)》,提出海洋生态保护从修复治理、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监测评价、污染控制以及风险防范六方面布局。加之3月13日,国务院提请审议表示组建生态环境部,将监督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也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迈入新阶段。

除了在政策方面的补充,各地也正加快推进海陆同治的生态治理模式。如:海南构建海洋生态保护检察监督体系;山东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海洋垃圾治理“厦门模式”被点赞……

当前,“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理念正在中国受到大力推广。

微言微语

@DavidLaris陆唯:【别让塑料成为它们的食物 别让海洋变成垃圾海】

不用塑料制品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塑料被发明以前人们都用什么代替它?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每年因塑料致死的海洋生物多达1500万……拒绝塑料垃圾,为生命负责。

@新浪厦门:【我们为什么要垃圾分类?这就是原因】

我们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很多生物可能就将遭受没必要的伤害。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每年因塑料制品而失去生命的生物不计其数。不乱扔垃圾,减少海洋污染,你的小改变就是新时尚。

@还是喜欢听你们叫我云儿:【不要等到环境恶劣到人类都难以生存才觉醒】

不要以为人类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有强制手段才可以让大家提高环境意识吗?居安思危。现在已经有志愿者通过潜水投身到保护海洋、清理海洋垃圾的事业中,为他们点赞,也希望更多的人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保护环境。

综合科技日报、中国海洋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文明网、中国环保在线相关报道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