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8月26日 星期

人水亲和 秀智扬州
——“千年运河焕新生”主题采访(八)

□ 全媒记者 杨雪 程璐 樊雪菲 实习记者 于之淇 通讯员 郑爱军

以锦帆做笺,携清流泼墨,展理想为景。

扬州以她的秀外慧中为世人展开了一幅属于大运河的水墨画卷。作为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扬州与河共生,因河繁荣。李白曾在扬州为大运河写下赞诗:“齐工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8月21日,“千年运河焕新生”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江苏之行第二站来到扬州,走进了邵伯船闸、东关古渡码头、运河三湾等地,感受大运河在扬州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美人之美

千语难言运河情

“首批历史列名城,吴凿邗沟根系深。邗水邗城同日月,广陵当代更蜚声。”

这是在“千年运河焕新生”主题采访活动座谈会上,81岁的扬州老人刘成之为大运河吟诵的诗句。刘成之对大运河有着极深的感情,座谈会上他十分激动:“我从小就生长在运河边,是运河的水将我养大,我想为运河的发展作些贡献,就用几十年走遍了运河流经的每一个城市,为每一个城市都写下了一首诗。”老人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参会之人皆为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这就是扬州——人情与水意交织,浓郁的人文气息融在运河的绿带之中,洒在沿岸的亭榭之间。

扬州航道处处长李强在座谈会上介绍:“扬州的大运河建设正是本着‘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积极与扬州‘一步一景’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相融合,大力发掘更多的人文内涵来充实大运河文化,争做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领头雁,为大运河谱写今日之辉。”

随后,记者团一行来到了扬州城南的运河三湾风景区,在眼前的翠色苍郁、娇莺婉转、琴瑟凌波背后,藏着一段悠长厚重的历史——据悉,在唐代,鉴真大师在此扬帆远渡东瀛;宋代,世界上最早的船闸雏形在这里出现;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着运河来到扬州,并在此为官三年……据扬州航道管理站站长王爱民介绍:“为了扛起保护好传承好大运河文化的重任,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在此处筹建,待建成之后,将成为彰显大运河文化理念的时代经典之作。”

在运河沿途建筑中注入人文风情,这在三湾体现得淋漓尽致——运河三湾中的“两湾”处各有一座桥,分别叫作剪影桥和凌波桥。其中,剪影桥借鉴了扬州当地的拉花元素,远远望去像是在运河上以“天手”横扯出一个红色拉花,与桥下的碧波翠叶相映成趣;另一座桥,像是一弯雪白的波浪,无声胜有声地展示着扬州的水文化。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教授潘宝明向记者们详述了扬州的运河文化建设理念:“将人文荟萃的文化线、博大精深的博物线、可歌可泣的英雄线、物产富庶的丰乐线结合起来,将运河两岸人民对运河的流淌在血液里深厚情感注入到文化建设中来,打造出属于大运河的‘扬州气质’。”

绿色生态

建设航运示范区

“几年前,运河三湾这里是乱石岗,是最脏乱差的地方,棚户遍布,垃圾成堆。”王爱民向记者团介绍,短短几年间,扬州将生态保护修复和沿线环境整治放在工作的首位,一改过去的破败旧貌,展现出风景如画、碧水环绕的新颜。

除运河三湾之外,扬州市绿色航运示范区建设更是成为了扬州绿色生态的“闪亮名片”。

2019年3月20日,扬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争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示范城市暨交通强省扬州行动方案>的通知》(简称《方案》),《方案》中明确:要将京杭运河扬州段打造成绿色航运示范区核心段,使其成为“世界内河航运之窗”样板段。

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宣传教育处处长朱云向记者团介绍:“这一段运河位置较为特殊,是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起于施桥船闸,止于六圩长江口门,全长约5.37km。通过建设,沿河岸坡将转化为集待泊、防护、景观为一体的基础设施,并通过生态护岸、亲水步道和滨水绿道的建设,描绘出‘红树碧水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的运河景观画卷,并使运河建设进一步接轨扬州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和‘大江风光带’建设项目。”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扬州市航道部门就已经将生态驳岸技术运用在了江扬大桥至南绕城城区段5公里航段改造过程中。王爱民向记者团介绍:“2006年,在航道驳岸的建设过程中,扬州航道部门摒弃了以往的钢筋混凝土浇筑方法,创新运用了无砂混凝土技术,既能让草穿透出来又能防止水土流失。有的驳岸斜坡采用花砖拼接留出空隙,填上泥土后能种植物,植物同泥土对水体可以起到自然净化的作用。驳岸下留有空隙利于水草生长和鱼儿生存,驳岸上种植植被保护生态。”

运河玉立亭亭柳,送客迎宾总是情。近年来,扬州市充分利用大运河、瘦西湖等旅游资源,打造“交通+”旅游样板。据记者了解,扬州市坚持“畅、安、绿、舒、美”全方位发展,建成环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的美丽景观大道,全市形成1万公里的生态交通走廊,高速公路出入口全部建成各具特色的“城市门厅”,构建依托4A级以上景区的“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成为展示美丽扬州的“风景线”和“风景点”。

如今,漫步在江扬大桥运河边的栈桥上,岸边的水草随碧波荡漾,岸上花红柳绿,不时有白鹭等野生禽鸟飞过,“人在画中”的美景让人深深体会了运河生态之美,更成为了一条人水亲和的生态长廊。

创新创造

智慧水运谱新章

在老船民心中,大运河扬州段的壁虎河口曾经是名副其实的“鬼见愁”。

在整治前的每年汛期,壁虎河口汪家窑航段都被迫断航或限航,甚至造成过6000多艘船舶滞留运河航道的情况。2004年12月15日至2009年10月,京杭运河扬州段完成了“三改二”整治工程——三级航道升级为二级航道,从此,“肠梗阻”成了“水上高速”。

尤其是在施桥船闸和邵伯船闸的工程建设中,扬州航道部门突出体现了积极运用智能科技并且敢想敢干的创新与创造精神——

8月21日下午,记者团一行实地参观了闻名遐迩的邵伯船闸。在邵伯船闸史陈列馆里,讲解员站向记者团展示了这样一幅示意图——邵伯船闸向左,淮水由此流入长江;向右,则是南水北调的大通道。邵伯船闸的地理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邵伯船闸党支部书记、所长辜凯向记者团讲述了船闸的建设历程:“2008年11月26日,扼苏北运河之咽喉的邵伯船闸正式按照Ⅱ级船闸标准开工建设,设计最大通航船舶2000吨级。在邵伯三线船闸投入使用后,京杭运河10个梯级自宿迁皂河以下繁忙段8个梯级全部完成从复线到三线船闸的历史跨越。”

辜凯进一步介绍,邵伯三线船闸在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几项重大技术都是在建设过程中得到突破性应用:施工工程师经过反复试验,钻研出了“扶壁闸室墙施工综合技术”,有效地解决闸室墙裂缝难题;采用长臂挖机配合人工挖土,较好地解决了粘性土条件下大规模沉井下沉难题;采用基础沉箱助浮拖运工艺,开创了扬州交通工程乃至全省内河水运工程建设的先河;采用组合箱梁浮吊工艺,刷新了单榀梁起吊重量的新记录……

话音未落,一艘千吨级的船舶已平稳过闸,辜凯又向记者团介绍起船闸的智能化应用情况:“如今,船舶智能过闸系统(水上ETC)已经在扬州所有的船闸得到了应用,并且船民在过闸前只需在手机上使用便捷过闸APP便可提前预约登记。以前船舶过闸需要4、5个小时,现在最多只需要40分钟。”

据扬州航道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京杭运河扬州段货物通过量已近3亿吨,为三峡、葛洲坝船闸货物运量的2倍多。2019年前三季度,扬州境内船舶通过量达5.1亿吨,货物通过量超4亿吨。大运河扬州段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扬州“水上快速”通道。

最是运河绮丽处,烁古耀今在扬州。

扬州航道处处长李强表示,未来,扬州将围绕大运河形成高效的运输组织,加强对水运运输组织的研究与优化,创新联运形式,以内河集装箱发展为突破口,打造铁公水、江海河联运特色工程,真正实现运河主线千吨级船舶全线通航、两千吨级船舶苏北段畅通无阻。并且,将以世界遗产标准来保护好大运河,体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扬州担当”。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