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最美水运人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10月9日 星期

用生命书写海事华章
——记“长江海事螺丝钉”侯昌洪
侯昌洪(右)正在开展现场巡航检查。
侯昌洪(中)正在开展船舶安全检查。
侯昌洪(左一)正在现场查看辖区通航环境。
侯昌洪(左一)在政务大厅为船员答疑解惑。 本文图片由长江海事局提供

□ 全媒记者 周佳玲

一捧冰泉,融雪山、钻岩缝、汇百川,带着开天辟地的劲头,从青藏高原蜿蜒而来,由西向东奔腾而去,与金沙江、岷江相汇,始称长江,形成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这里,也是长江上游第一道生态屏障。

在宜宾,有一位如那捧冰泉一般纯粹、执着的人,护绿岸、守川江、保平安,一直默默守护着长江宜宾段水域安全,从青葱岁月守到了两鬓渐白,一守就是30年!他,就是宜宾江安海事处处长、党支部书记——侯昌洪。

“祖国70周年华诞来啦,水上安全丝毫不能放松,你们一定要加强值守,可不能懈怠啊……”国庆期间,在宜宾江安二桥附近的大桥维护趸船上,侯昌洪检查完相关消防设施,临走前还转身嘱咐着船员一定多加小心。

在侯昌洪的世界里,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闻名全国的荣誉,有的只是一颗受老百姓爱戴的真心,一份对待工作的诚心,和一份积极面对生活的信心。长江海事有数千名执法人员,他是其中那颗扎根在长江头的“螺丝钉”。他用30年如一日的坚守,钉住了长江头的水上安全和水域清洁,以水为墨,书写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海事事业的无限热爱……

“他就像是扎根长江头的一颗螺丝钉”

行船险,川江更险。自古以来,川江就是弯曲狭窄、暗礁林立,夏季洪水汹涌陡变,冬季多雾水位枯浅。然而,川江越险,越需要海事人去守护。侯昌洪,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像钉子一样钉在川江。

在侯昌洪的徒弟王斌看来,他从“入门师父”侯昌洪身上学到最多的,便是在岗位上做好每一件小事,做一颗能钉得住的螺丝钉。

1990年,侯昌洪从重庆河运学校轮机专业毕业,由于成绩优异,进入宜宾市江安县航务管理处工作。

2007年汛期来临前,为消除汛期渡运安全隐患,侯昌洪和王斌每天迎着朝霞出发,载着星辉而归,一寸寸洗刷、一笔笔上漆,一个渡口忙上一整天,最终花了大半个月时间让辖区十多个渡口的警戒标志焕然一新。

2007年盛夏,长江江安段要铺设过江光缆,侯昌洪带队吃住在偏僻的农村为施工水域护航。天气十分闷热,蚊子出奇的多,大伙儿都被咬得满身包。侯昌洪白天到城里办公事,路过家门而不入,晚上还是回到村里与队员同住,没缺席过一天。王斌说:“侯处长不喜欢说,却总是身体力行地做,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他是位平凡的海事人,却是我最佩服的人。”

从江安县航务管理处科员,到业务股股长,再到副处长,26年里,侯昌洪牢牢地钉在了长江头,也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26年间他从未接到过一起群众投诉,先后3次被江安县政府评为年度“安全先进个人”,12次被江安县交通运输局评为“安全先进个人”,8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3次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

洪昌洪所在的江安县航务管理处2006年、2009年连续两次荣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全国海事系统文明执法示范窗口”,2008-2009年获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2011年获得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全国海事系统文明执法示范窗口标兵”……

“钉子”不多言,不善言,却钉得住,他用忠于内心的抉择代替了一切言行。

2016年底,长江四川段水监体制改革启动,长江干线四川宜宾、泸州段划归交通运输部直管,并成立直属海事机构代替原地方海事部门对长江干线进行监管。在江安,一个崭新的江安海事处顺势而生。

彼时,宜宾市航务管理局有120人和侯昌洪一样,面临“留在地方”还是“选择中央”的抉择,当时仅有40余人选择来到长江海事系统,侯昌洪是率先做出选择的,他也成为由4人组成的宜宾海事局江安工作组负责人。

在时任宜宾市航务管理局局长、现任宜宾海事局政委的严以立看来,侯昌洪的抉择,足以显示其情怀,那便是他难以割舍的“海事情结”。“他在地方海事,可以正常升任处长,到了长江海事,职务不变,却需要从头学习新的监管模式,工作压力增大几倍,待遇也不如从前。他就像是扎在长江头的一颗钉子,心中没有名利的衡量,只有热爱的海事事业。”

谈到当初的选择,侯昌洪只是朴实地笑着说:“我学习的就是这个专业,干了大半辈子,舍不得,也放不下,既然要选,我愿意选择更有使命感的海事工作。”

在体制改革最初的阵痛期,洪昌洪带领江安海事处全处职工认真贯彻落实长江海事局的安全监管制度、文件和要求,分阶段开展“转模式、转作风”活动,并积极向每一位来支援宜宾海事局建设的海事人员学习经验,弥补不足。通过两年半不懈努力,宜宾江安海事处克服了筹备之初人员紧缺、办公条件艰苦和长江海事监管经验薄弱等一项又一项困难,达到了辖区安全、防污守护有力,内外安全形势稳定的预期目标。

2019年,由于工作能力突出,侯昌洪分别获得了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海事局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江安海事处先后获得2018年度长江海事局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绝不让一滴油污流出江安辖区”

长江头的螺丝钉,不仅需要钉得住,还要立得牢,侯昌洪就牢牢钉住了长江头的水域清洁,筑牢了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那是2018年2月18日,正值大年初三,天刚蒙蒙亮,习惯早起的侯昌洪看到工作群里有船员反映江面出现了些许油星。30年工作经历形成的职业敏感马上让他警觉起来。考虑到江上可能突发溢油事故,他甚至来不及和家人解释,胡乱套上一件外套就奔向了凛冽的寒风中。

在路上,侯昌洪一边通知上游海事部门往下游开展巡查,自己也乘海巡艇往上游赶去。第一时间发现溢油源头后,他立刻联系了当地政府、环保、航道等部门,成立了现场清污指挥部,经验丰富的侯昌洪成了临时负责人。

看着江面漂浮的油污,侯昌洪暗下决心:“绝不让一滴油污流出江安辖区,必须保障江安和下游泸州地区居民用水安全!”

决心是下了,可现场情况远比想象复杂。恰逢春节,江安海事处人手少,溢油应急设备也较为缺乏,侯昌洪只能一人顶三人用,既当组织者,又是指挥员,还是操作工。

一番紧张地忙碌过后,侯昌洪才发现,自己右手无名指突然不能正常伸直了,可现场处置油污的任务仍然繁重,他无暇多想,一转身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

川南的冬天寒风呼啸,江面异常湿冷。整整3天,侯昌洪在现场一边指挥清理油污,一边关注水质监测,饿了就抓紧时间扒两口盒饭,累了就在海巡艇上眯一小会儿。直到2月21日,辖区每一处水质都检测达标后他才回到海事处。

直到这时,侯昌洪才想起手上的伤。到医院医生一诊断,他以为的一次“小意外”竟是无名指上第一根指节和第二根指节连接处的肌腱完全断裂。由于治疗不及时,必须往无名指中竖直打入一根等长的钢钉进行固定,同时需要切开肌腱断裂处的皮肤,打入螺钉固定。

只住了三天院,侯昌洪就带着包扎成“馒头”的手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直到一个月后,钢钉才被取出,可固定肌腱的螺钉,却需要永久留在手指里。

“没啥嘛,现在已经不痛了,就是不太美观,有点影响形象而已。”对于手指的伤,侯昌洪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可侯昌洪的同事却告诉记者,侯昌洪的右手现在已经不能负重了。

“在日常检查中,侯处长总是反复和船员强调维护长江生态的重要性,宜宾又处于长江上游,他心中的那根‘绿色的弦’,怕是比任何人都绷得紧。”宜宾江安海巡执法大队赵志豪谈道。

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5月,宜宾市政府要求在短期内将沿江18个砂石堆场的1200余万吨砂石集中转运出宜宾。一时间,江安辖区船舶流量激增,每天进出港的船舶达到70至80艘,是平时的8到9倍。而当时正值枯水期,川江航道水流急、水位浅,为船舶的安全通航带来极大威胁。

时间短、船舶多、运输量大、安全压力大,怎么办?侯昌洪咬咬牙,二话没说,带着海事人员白天驻守砂石转运现场,严防船舶超吃水和超载,晚上再回到办公室处理相应的台账信息直到凌晨。由于措施得当,砂石转运期间,侯昌洪所在辖区未发生一起砂石船舶安全及防污事故。

江安海事处成立以来,侯昌洪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要求,带领着海事人员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强化监督执法,取缔、拆解了非法养殖网箱船、长期停运报废港作船、采挖砂石运输船、餐饮船等各类船舶23艘,并取缔了沿江20余座非法码头。

少了曾经堆成小山的砂石和飞沙走石的道路,如今,在宜宾,船在江中走,人如画中游。江岸边树木葱茏,绿草丛生,沿江居民纷纷为美丽长江点赞。

“因为侯昌洪,我把船籍港迁到了江安”

一颗螺丝钉虽然渺小,却能撑起船民的一片天,“侯昌洪”也成为船民心中“叫得响”的名字。

“侯处长为人非常朴实,待人热情,一直真心实意地帮助我们,所以我改了我的船籍港,就愿意搬到他的辖区来。”已与侯昌洪结识了近30年的船主廖其由衷说道。

今年63岁的廖其是土生土长的江安人,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宜宾市江安县和兴文县经营矿山。那个时候船舶少,运力十分紧张,把矿石从江安运到重庆涪陵都是一件难事,廖其常常一筹莫展。

侯昌洪得知情况后,就帮忙到处联系船舶,帮助他解决了好几次运力紧张难题。正因为有了这次接触,2009年,廖其把在涪陵运输化工原料的散货船船籍港从重庆江津改到了宜宾江安。

“我是打心底里感谢他,他真心为我们船方出点子、讲谋划,是个实心实意为我们百姓造福的人。”廖其感激地说。

在采访过程中,这样的评价,记者不止听到过一次。同样与侯昌洪认识了近30年的井口渡口渡船船主宋洪银赞赏道:“他人可以,很可以。”

时光回溯到2018年7月,汹涌的洪水冲毁了江安海事辖区井口渡口南岸的江渔沱码头,渡船因此封航。这处渡口是长江南北两岸怡乐镇与井口镇群众走亲访友和贩卖果蔬的关键通道,2017年该渡口年渡运量达6万余人,年渡运货物20余万吨。

生产生活受阻,不少群众就乘坐无动力的自用船或渔船过渡。“这些无资质的船舶安全条件太差,救生衣都没有,实在危险。”江安海事处副处长张林告诉记者。面对此情此景,侯昌洪也忧心忡忡,“连群众的安全过渡需求都保证不了,还要我们海事干什么?”

为了尽快让渡口恢复运营,侯昌洪前后巡查井口渡口30余次,广泛听取民情民意。又走访乡镇、相关部门10余次, 5次上交报告。最后当地政府决定出资修复码头,海事部门配合加强水工安全监管,终于用最短的时间修复了码头。

渡船停运期间,船主没了收入,侯昌洪又多方奔走,为宋洪银争取到了停工补偿金14000元。

谈起侯昌洪,宋洪银非常感激:“侯昌洪对渡船安全的要求从不放松,但对我们的关心也从不少一分,非常负责任,总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把我们的事当成他自己的事来做,真是没见过这样的人。”

面对船员的一声声感激,侯昌洪笑着说道:“都是我们海事人员该做的嘛,四川正在打造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我们能做的便是发挥好海事力量,着力服务好群众。船员都很不容易,工作辛苦,我们不帮他,谁来帮他呢?”

“有侯昌洪在,大家放心”

“钉钉子精神”,就是有着敢于担当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攻坚克难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劲头。在同事们眼中,侯昌洪这位如兄亦如友的领导,就有着钉钉子精神,对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对待病魔也能乐观积极,有着压不垮的精神脊梁。

每天早晨上班之前,侯昌洪都要在长江边走上一圈,巡查江面、记录水位,及时把水位、气象信息发在辖区船主工作群里;有时半夜,侯昌洪还会假扮乘客前去渡口“查岗”,考验船主在停航后是否冒险发航……对工作“不知疲倦”,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印象。可这个“不知疲倦”的侯昌洪,却几度让同事们红了眼眶。

今年4月,侯昌洪被诊断患胃贲门癌,之后癌细胞转移至肝脏和肺部,医生表示已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只能进行介入治疗和化疗。经过三次化疗后,他的同事们悄悄发现,以前说话中气十足的他,现在说话却有些有气无力,身体渐渐消瘦了,头发稀疏了,脸色也显得苍白了,一根手指粗的管道从左手臂扎入,在皮肤之下直延伸到胃部,侯昌洪每两天就需要到医院忍着病痛疏通管道……

逆境之下,阵地不失,反而锤炼出了坚强的灵魂。侯昌洪身体状况告急,同事们多次劝他好好养病,单位领导甚至下达了命令:请侯昌洪同志务必回家休息!可他从未因此停下工作脚步,除了治病化疗,他依然坚持出现场、跑检查、签文件。

面对侯昌洪的坚持,江安海事处负责党建工作的侯洪春也深有感触:“现在他的身体状况其实不太允许他长时间工作了,局里领导也要求处里的年轻同志把工作扛起来,可是侯处长自己每天还是坚持来单位,有时候我们尽量自己解决问题,不拿工作去打扰他,可他一来就主动问,有时候文件不给他签他还要生气。”

“他就是闲不住!”宜宾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处长陈杰告诉记者,中秋节前夕,江安辖区一艘船舶防污染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当时侯昌洪正在成都进行第三次化疗,还主动致电询问事情进展。“其实还能接到他的电话,我感觉就是件很幸福的事情,真希望还能接他的电话接个几十年……”说完这话,陈杰也泪水涟涟。

宜宾海事局人事教育处处长黎香虎谈道:“侯昌洪在工作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扎扎实实,江安有他在,大家放心。”

同事、领导的关心侯昌洪不是不知道,可身为宜宾海事人的一份子,侯昌洪有自己的坚持。他语气坚定地说:“宜宾海事局正是据上游、争上游的关键阶段,我怎么能掉链子?而且江安海事处队伍成员还年轻,工作方式方法还不成熟,我一走,他们怎么办?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在一天,就要干好一天……”

面对丈夫的选择,侯昌洪的妻子偷偷抹起了眼泪,但还是支持他。她表示:“他为这份工作操心了一辈子,现在他既放不下,工作也是他的寄托,我愿意支持他……”

30年执着坚守,侯昌洪化作了长江头的一颗“螺丝钉”,钉得住、立得牢、叫得响,他是“长江头的螺丝钉”,也是人们心中深深的牵挂。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