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

壮丽长江 档案留痕

长航局档案中心库房管理人员调阅档案。李斌 摄

开栏的话:历史是流淌的河,档案是沉淀的砂。每一件档案,都承载着丰厚的记忆;每一件档案,背后都有着讲述不完的故事。从本期起,本报推出“档案见证长江”专栏,讲述珍贵档案背后,长江航运发展故事。

□ 全媒记者 程璐 廖琨 特约记者 林雅琴

走进长江航务管理局档案中心(以下简称“档案中心”),看着一排排井然有序的文书档案、照片档案、科技档案,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在这里,每一幅照片,都定格着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每一张图纸,都凝聚着呕心沥血的建设故事;每一段视频,都讲述着跌宕起伏的峥嵘岁月;每一枚印章,都铭记着难以磨灭的辉煌历史……

“繁写‘档’字的右上部是一个‘尚’字,告诉我们这份使命神圣,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初心的见证就在我们手底。”长江航运档案工作始于1963年,档案中心成立于2002年,一代一代长航兰台人谨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忠实记录着长江航运伴随新中国成立,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发展轨迹。

存凭留史 恪守初心

“1949年9月9日,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交通部批准,华中航政管理局成立,管理江西、湖南、湖北3省航政业务……”打开一盒卷宗,档案中心工作人员指着几张泛黄的批示文件向记者介绍起长江航运起步之初的曲折历史。

如果说没有历史便没有档案,那没有档案也就无法查阅历史。

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宗、长江区航政局全宗、长江航运管理局全宗、长江航务管理局全宗,档案中心库藏的四个全宗反映出90年间长江航运管理体制的沿革脉络。

从会议记录、领导讲话,到行业标准、规程等文件,以及产权证书、港区规划、基建工程档案,再到各时期船舶档案、财务活动中形成的会计报表、账簿、原始凭证,领导人视察长江产生的纪实照片、录音、录像片等,在档案中心,21万卷(册)档案和资料汇聚成为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从方方面面记录下发展的脚步。

为进一步丰富档案资源,档案中心自2012年起推行“一季一归档”,档案文件收集的及时性、条理性均有所提高,多年来机关文书、科技、财务、声像、实物等各门类档案年度归档率均达到了100%,这使得中心库藏档案从2008年的10万卷(件)增至2018年的21万卷(件),10年间翻了一番。

同时,档案中心自2013年开始试点历史档案的保护与修复,以保证历史档案实体安全。截至2018年,该中心已完成2万余幅珍贵档案的修复,延长了珍贵档案的生命周期。

藏用并举 服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

在长江航运改革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让档案发挥它的具体作用呢?档案中心走出了一条“数字化”和“优服务”并行的路子。

“档案既要‘藏’也要‘用’,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档案是极为‘脆弱’的,一旦遗失、损毁将无法弥补,好在数字化发展为我们带来一条科学保管和利用档案的新路。”档案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宗旨,中心自2012年起推行档案数字化,实施建立了库藏档案二维码,实现了库藏档案实体与电子数据对照绑定。“我们还同步建立了电子档案馆网站,方便长江全线职工随时在线查阅和查询库藏档案。”

在做好档案日常调阅利用服务的基础上,档案中心创新服务形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资政服务、由传统人工服务向现代网络服务、由满足日常查档的浅层次服务向注重开发利用的深层次服务转变。

服务重点工作,他们主动策划,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长江经济带档案等27个重大活动专题档案;服务中心工作,他们拓展思路,推行网络在线自主查阅、网上调阅审批和预约档案功能,为长航局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支撑;服务工程项目建设,他们提前介入,指导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规范管理,“十一五”至今完成了500多个长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档案专项验收;服务特色工作,他们精心编研,建立了桥梁档案、专用航标许可管理档案、水路运输办证档案等专题档案,逐步形成具有长江航运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

寓教于史 资政育人

过去的文件、发黄的图纸、老旧的照片……档案在许多人心中的印象神秘而又刻板。多年来,档案中心立足服务,通过一系列宣传和教育活动,使档案从“深宅”走向“前台”——

他们精耕细作,编制《图文版长航局大事记》《长江记忆》等精彩读物,记录长江航运发展点滴;

他们用心谋划,组织开展了《打开尘封的历史记忆》珍贵库藏档案展、“放飞长江黄金道”实体档案展、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实物档案陈列展等丰富多彩的档案展览,立体讲述黄金水道奋斗故事;

他们创新方法,以开展“见证历史 砥砺前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演讲比赛、《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江航运的记忆》微信图片展、网上“3D综合陈列馆”等线上线下渠道,搭建起感知档案、利用档案的新平台。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仿佛时光之河流过眼前,诉说着长江航运的光辉岁月,展示着长航人的坚韧担当,让我深受触动。”这位长航职工的话语,代表了大家对档案的新认识——档案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档案承载历史,更教化今人。

在长航局党委行政的领导和支持下,参照省级三类档案馆标准建设的档案楼已落成投用,设有数字化用房、仿真件制作室、裱糊修复室以及整层大空间档案库房等,配置先进实用的现代化档案管理设施设备,为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存凭、留史、资政、育人”,这是档案工作的服务路径,更是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价值体现。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起点上,长航兰台人不忘初心、奋楫扬帆,努力推动档案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为长江航运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档案支撑。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