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

薪火相传,许你无悔青春
——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人才建设巡礼
常态化开展职工技能培训。 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供图

□ 全媒记者 廖琨

一颗种子,如果没有合适的土壤就无法成长、成材、开枝散叶;

一片土壤,如果没有鲜活的种子也无法孕育、涵养、收获满怀。

如果说千千万万“川江勇士”是那一颗颗种子,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就是他们扎根的土地。

在这个有着历史厚重感的集体里,他们就像一颗颗鲜活的种子扎根于肥沃的土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惧暴风骤雨,前赴后继,不断成长成才,书写着时代的荣光。

青春不是年华,是奋斗的涌流。

种子的影响力

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航道维护公司副经理肖钢还记得1997年刚刚进单位的情景。“我刚进单位就上了‘抓扬13’号挖泥船,按照单位‘师带徒’的传统,我和陈心枢结为师徒对子,是他手把手教会了我技术,待我像亲生儿子一样。”

很难相信有人能把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视如己出,肖钢也困惑过。

“一有时间,师傅就拉着我‘开小灶’。那时他已经50多岁了,手把手教我如何测量水位,冰冷的江水里一站就是1个小时。”每每回忆,肖钢都不禁感叹,他的拼劲都是被师傅逼出来的。“那么用心地教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呢?”

靠着这股子不学懂不罢休的劲头,肖钢不但掌握了船舶驾驶专业知识,还精通船舶定位、施工管理、船舶机电等相关技术,成为一个啥都学、啥都会、啥都通的“万能船长”。

曾经被叫作“小年轻”的那群人也都有了新角色。肖钢由船上“一锤定音”的“肖船长”变身航道维护公司的管理者,身后有了一群更年轻的“95后”叫他“师傅”。在他眼里,一以贯之的“川江精神”就是团队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那个时代的老川江人教给我的。”

另一边,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试验检测中心青年检验员周浩楠正为考取了一级建造师(市政)兴奋不已。短短两年时间,他已经连续收获了试验检测师、一级建造师(市政)两块“敲门砖”。

高徒的出现的确是因为有名师教。伍庆春是单位配给周浩楠的师傅,非常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都在哪里——要知道,这是工作技能考试,考的就是实际操作。等到他可以独立顶岗后,伍庆春对他的培养也没有止步,带着他搞起了技术革新。

“把问题当课题,不上交困难,这是伍师傅带给我最重要的影响。”周浩楠说。

从陈心枢到伍庆春,两代长江重庆航道工程人,培养理念、教育环境、成长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不变的是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对川江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两段师徒的传承,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川江航道整治发展进步的缩影。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为帮助专业技术人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拓展成长成才空间,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在继承总结原有“师带徒”活动的基础上,于2011年11月印发了《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青年引航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局范围内开展“青年引航工程”活动。8年来,该局已先后完成师徒结对400余对,基本实现了新进大学生新员工的全覆盖。按照“一年适应,两年成长,三年独挡一面”的目标,他们有的被聘为项目经理,有的成为局里的技术能手……

老传统孕育出新内涵,留住了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他们如同种子般默默扎根了……

春风东来,百花竞艳

在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副局长谢达建的记忆里,也遇到过一线生产骨干“青黄不接”的现象。

怎么才能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对任何地方和单位来说,都应当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注意力聚焦到‘栽好梧桐树、搭好黄金台’上来。”谢达建说。

“我现在正在备考经济师资格证,多亏了单位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年轻人看到了努力的方向。”老家湖北的孙喜军2016年7月在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选择留在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工作。正当他为下一步职业规划茫然时,他获悉该局的考证持证激励政策,“只要你是一个愿意干事的人,这里就给你舞台。”孙喜军很开心。

政策红利只是引才新政的一部分,从引才方式创新到人才分类识别,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招才引智工作的新变化和新实践,释放出对人才的“满满诚意”,把一颗名为“希望”的种子种进了青年职工的心里。

提供终身学习条件——每年组织切合实际的人才培训150场左右,重点侧重于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和岗位培训,覆盖面达80%以上。近年来,全局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继续教育超过2000人次,带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了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新局面。

搭建选才用才平台——建立考证持证激励机制,鼓励支持职工参加结构工程师、建造师、注册会计师、造价师、爆破工程师、高级船员适任证书等紧缺执业资格、适任证书的培训和考试。一旦考取相关证件,给予奖励补贴同时,大胆提拔年轻人,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破除人才发展的约束——打破工程项目工种界限,实行轮岗制度,最迟每两年进行一次岗位轮换锻炼,以使其获取更多的工作经验和多岗位所需的知识,保证职工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掘,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岗位。

营造安心安业环境——畅通青年沟通交流渠道,基层领导每月至少找其进行一次交心谈心,了解青年的需求和困难,助力解决好青年成长中的困惑;关心青年婚恋问题,先后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联谊派对活动,组织青年参加重庆市级团组织开展的青年联谊活动,多渠道助力一线青年“脱单”;因地制宜多形式开展增强团队活力的比赛、拓展训练等活动,丰富一线业余生活,助力增强青年的组织归属感。

人才培养标准深入人心,推荐考察办法不断改进,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鲜明地树立起来,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激活了选人用人一池春水,实现了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队伍素质的“三提升”。

如今,全局持有一级建造师67人、注册安全工程师34人、水运造价工程师25人、高级爆破工程师8人、中级爆破工程师7人、初级爆破工程师3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50人、中级职称88人、初级职称128人。职工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正不断优化。

“从注重人才培养向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转变,才能真正做到人才因事业而来、事业因人才而兴。”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人力资源部经理王锋说。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先进典型是旗帜、是标尺,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能够唤起职工们的情感共鸣,激发见贤思齐的正能量。”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胡银泉笑着说。

近年来,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一篇篇有温情的先进事迹相继见报,一个个忘我工作、奉献拼搏的普通人成为众人仰慕的“明星”。

从勇于创新的“炸礁勇士”李红勇到追求卓越“玩转”国家重点项目的王甫学,从无私奉献的职工楷模杨玉成到勤学善思的“设备大拿”洪钧……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基层巡讲和网上宣讲、文化志愿者说唱先进典型等活动,更是让见贤思齐在全局蔚然成风。

肖钢还记得在三峡库区炸礁工程现场,第一次和全国劳模李红勇共事的情景。“李红勇当时作为项目经理,直接坐镇一线,不眠不休,甚至连吃饭都是端到工地现场来吃,我当场就震惊了!”肖钢告诉记者,那一刻他深深被李红勇的“铁人”精神所折服。

十几年后,早已成长为船长的肖钢也时常面临着工期紧迫的时刻。他可以一连几天吃住在现场,随时准备解决难题,直到工程结束。他说他心里总有个声音,“我是船长,我就该这样做。”

一方面为先进典型鼓与呼,另一方面,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在青年人才培养道路上的探索与尝试,正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安全生产增添“青”细胞。近年来,该局不断强化“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建设,有13名青年先后通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全局青年安全人才占比不断提高。

——创新创效融入“青”元素。坚持以青年“五小”、QC活动为依托,带领青年在工程、设备、技术、成本等工作中开展创新创效和节能攻关。近年来,共收集到青年“五小”成果130余项,由青年主导完成的5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榜样力量发挥“青”作用。做好先进的发掘、培养和选树工作,多名青年获得省部级层次表彰,扩大了优秀青年的内、外影响力,发挥了优秀青年的榜样作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勇于变革、绝不停滞的精神不能丢。”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副局长(主持工作)马正勇言语铿锵。

眼下,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迎来了建局66周年,时间的结晶,铸就了内河航道整治专家的辉煌业绩。近年来,该局积极贯彻上级部署,大力推进转企改制,长江重庆航道工程人有了“创造第三次辉煌”的信心,有了“五变五强”的劲头,有了“建设现代施工企业”的豪情,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必能超越历史流水账,把光荣与梦想写进历史深处。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