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热点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
跨越千里运抵长江
北煤南运大通道华丽升级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传世佳句被全新诠释。近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运营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浩吉铁路开通运营,从内蒙古浩勒报吉南始发的第一辆万吨列车跨越1233公里,抵达长江边的荆州市江陵站。

作为一条以煤运为主的重载货运线,浩吉铁路一跨长江两越黄河,由北向南先后穿越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秦岭山脉、江汉平原等地域,创下不少世界之最。

“以往煤炭先运到北方港口,再由海轮运往江苏,换江船运至电厂,调运周期要30天左右。浩吉线开通后,煤源地的煤炭只要一天就能抵达电厂,打通了能源运输的大动脉!”华电江陵电厂总经理汪家军说。

纵贯南北的“直达线”——

年运输能力2亿吨

浩吉铁路纵行七省区,全长1813.5公里。在中国铁路版图上,新增这样一条纵贯南北的能源运输大通道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天空俯瞰,首发万吨煤炭列车一眼望不到头。据介绍,首发列车共计105节车厢,每节车厢80吨煤炭左右,加上车厢自重,整列列车超过万吨。

黑黄配色的万吨列车自浩勒报吉南站驶出,到达襄州北站后,经过解编作业,分解成为两列5000吨列车。按照计划,一部分将通过襄阳至郜营的联络线接入既有的焦柳线、襄渝线、汉丹线,运往各地,一部分直达浩吉线南方各站点。

据初步列车运行图显示,正式运营后,每日将有5万吨煤进入襄州北站,这相当于把一座巨大的煤矿搬到了襄阳。

据了解,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煤电在电力供应结构中约占2/3,是保障电力供应的主力能源。但长期以来,煤炭供需矛盾突出,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但消费却集中在东南地区。为满足华东和华南地区的煤炭需求,我国实施了“西煤东运”计划,先后开通大秦铁路、神黄铁路和瓦日铁路三条运煤专线。

“这三条煤炭运输线路起点都在晋陕地区,通过铁路将煤由西向东运往华北港口,再入海进江,辗转抵达华中地区。”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韩贺庚直言,相比过去要“绕一个大圈”,浩吉铁路成为纵贯南北的“直达线”——将“产煤大户”蒙陕甘宁的能源直接送往“用煤大户”鄂湘赣等地区,大大减少运输成本和周期。

时间缩短,运力不减。为了提高煤炭运量,浩吉铁路开通初期便开办车站77座,规划年运输能力在2亿吨以上,开通当年目标运量755万吨,2020年预计运量6000万吨,之后实现连续增运。

年运输能力2亿吨意味着什么?可装满线路在用载重最大的车皮250万辆,每辆车长12米,合计长度可绕赤道接近一圈;其所提供的能源可发电超过4700亿千瓦时,能满足全国城乡居民半年的生活用电。

更值得一提的是“环保账”。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浩吉铁路项目总工程师李永金介绍,浩吉铁路可以替代远距离的卡车运输,减缓南北公路运输压力,从而在优化国家能源运输结构的同时,“公转铁”还将节约运输能耗。“据测算,铁路运输的能耗大概是公路运输的1/7,其污染物排放大约是公路运输的1/13。”

浩吉铁路连接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地区与鄂湘赣等华中地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大项目,也是“北煤南运”国家战略运输通道、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铁路的开通运营,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保障鄂湘赣等华中地区能源供应,增强我国铁路能源运输南北通道能力,对于扩大煤炭“公转铁”运量、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复杂的“四季铁路”——

穿越“地质博物馆”

9月的新余,天气依旧闷热。时值中午,近百名工人头顶35℃的高温,在接触网上作业。由于天气炎热,他们黝黑的脸庞早已挂满汗珠,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浸透。“按照施工计划,这段工程必须在9月9日之前完工。为了赶工期,晚上还有一班工人,要从傍晚5点半一直干到次日凌晨2点。”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浩吉铁路(江西段)四电项目经理张晓龙说。

今年2月,张晓龙被调到浩吉铁路(江西段)四电项目担任项目经理。1983年出生的他,由于长期工作在一线,和同龄人相比,显得有些“老成”。张晓龙表示,因为工期紧,任务重,自今年2月进入项目部以来,他至今没回过河北老家。“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今年7岁,刚上小学二年级。这么多年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挺亏欠他们的。”张晓龙动情地说。在工地上,和张晓龙情况类似的建设者还有很多。自去年9月项目部成立以来,工人数量最多时有2300人。为了抢工期,他们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快一年没回过家。

要打造这样一条“北煤南运”的能源大通道谈何容易!

今年六七月,雨期特别长,给项目施工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赶工期,工人们冒雨作业成为常态。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施工地道路泥泞,车辆难行,物资、机械设备进场,只能靠工人们肩扛、人拉。去往工地没有路,全靠他们自己开辟道路。张晓龙说:“项目处在湘赣边界,因地形限制,搭建通信铁塔的物料难以机械运输,项目部只能租用当地马帮的骡马队,将石料、水泥、铁塔构件、水泥搅拌机等物资设备一件一件驮送到施工现场。”时值三伏天,上下几个来回,马背上能清楚看到被篮筐磨破皮的血痕。

“浩吉铁路可以称得上‘四季铁路’,从起点到终点,一趟下来就可以领略到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景,但对于铁路工程建设来说,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李永金感慨,“铁路所经之处,有茫茫大漠风沙扑面,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还有山川丘陵平原湖泊,地质复杂地形多变,好似一头钻进了一座‘地质博物馆’!”

以风沙问题为例,浩吉铁路正线自北向南穿越沙地逾200公里。如何保证建成后的铁路免受风沙侵袭破坏、又保证铁路建设不破坏既有生态环境,是铁路建设者面临的难题。

据李永金介绍,为了不被风沙掩埋,一般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以填方为主,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需要的路基填土大量增加。但在风沙区要想找到符合要求的填料并非易事,大面积分布的都是风积沙,而风积沙结构松散难以压实、稳定性差,很少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填筑重载铁路路基更是没有先例和经验可循。经过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团队反复实验验证,最终突破技术难题,风积沙填筑重载铁路路基在本工程得以大面积应用,为沙漠区域铁路风积沙路基设计、施工方面积累可供借鉴的工程经验。

据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浩吉铁路建设中,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同时发力,创新施工工法119项,取得专利165项,荣获各类科技奖60项,科研立项85项。其中,白城隧道马蹄形盾构还获得了隧道界“奥斯卡”奖——国际隧道协会2018年度技术创新项目奖。

“煤炭的长河”流淌——

打通“最后一公里”

年运量2亿吨以上的浩吉线,犹如一条“煤炭的长河”,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向南流淌。这条大通道衔接了沿线众多煤炭基地和输出路线,将产煤区和用煤区“织”在一起。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副主任贺建军介绍,浩吉铁路有三大特点:

首先是集中调度,列车运行时刻,包括列车运行计划,都是根据指令,由调度系统自动生成,比以往人工作业效率更高,更安全。据了解,浩吉铁路运用智能综合调度、智能牵引供电、基础设施智能运维、融合北斗的工务基础设施监测、智能大脑平台、综合安全大数据等多项技术,标志着我国货运铁路综合智能化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此外,列车运行稳定高效,从始发站到终到站,固定时刻固定运行。从列车的计划开始,就可以掌握整个列车运行的时间,为煤炭的装车卸车,以及上下游客户生产组织,以及库存的控制,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再次,优化到发时刻,提高了运输效率,压缩了运输时间。过去需要一个多月才能运到的煤炭,通过浩吉铁路,最快一天之内可以到达湖北。

“浩吉铁路开创性地将集疏运系统同步规划建设,目前已同步建成集疏运项目21个,保证了浩吉铁路的最大运输效能。”李永金介绍,开通运营后,还将实现铁水联运。

车出起始站200多公里,进入陕西榆林境内的靖边北站,这里是浩吉铁路煤炭运输集运端的始端,与靖神(靖边北至神木西)铁路相接,开通初期可供14条万吨列车在此吹响集结号,实现编组、列检。

集运端直连矿区,将有力推动蒙陕一带煤炭企业生产。“矿区开掘出的煤炭能在第一时间坐上靖神快车道,进入浩吉主干道,直通华中地区,距离缩短的同时,物流成本也将大幅降低。”靖神铁路总经理杨志光表示,类似靖神的集运线在浩吉铁路上半段共有6条,覆盖蒙陕甘宁的主要矿区,大大纾解了上游煤炭企业的新增产能。

在襄州北站,浩吉铁路疏运自此开始。襄州北站站长徐海伟指着线路说,从北方来的万吨煤炭专列将在这里分解,一部分转入焦柳线、襄渝线等,一部分继续南下。“目前站内已建成19条轨道,每天可编解列车40对,待到正式开通运营,将是一幅百舸争流的热闹景象。”

“通过衔接沿线众多矿区和电厂,打通能源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浩吉铁路的运输效率和辐射范围将大幅提高,真正成为一条纵贯祖国南北的能源运输大动脉。”李永金说。

一孔之见

“绿色铁路”奏响时代最强音

□ 祁玲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加,我国交通运输结构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多拉快跑、追求更高的铁路运输经济效益以外,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不容忽视——“绿色铁路”已经成为未来铁路发展必然的方向。

低污染的电力牵引、微乎其微的有害排放、快捷方便的安全出行、平稳安静的降噪技术、全天候服务的可观运量……“绿色铁路”具备的安全、高效、节能降耗、节约成本四个属性,无一不体现着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完美契合。可以说,建设“绿色铁路”不仅能够改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还将优化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促进沿线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铁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建设“绿色铁路”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体系的优先方式。

如何建设“绿色铁路”?要从环境建设入手,保护好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从视觉景观入手,打造精致的绿化景观带,全力建成铁路沿线生态画廊;要从生态保护上入手,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动植物生长和栖息环境的破坏。浩吉铁路便是在“绿色”上做足“功课”,严守环保底线,在规划中制订完善的污染防治措施,在施工中加强环境监理和环保监测,最终真正成为一条绿色环保的煤炭运输线。

本文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网、华夏时报、北晚新视觉网、中国江西网等报道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