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本版新闻列表
 
2020年1月15日 星期

别让过年成为心里的负担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旧迎新、吉祥欢乐,永远是华夏儿女过春节的主题。对中国人来说,春节决不仅仅意味着“休息”和“放假”,它更多的是体现着一种文化、一种气氛、一种情结。忙碌了一年,在除夕佳节,一家人团聚一堂,嗑着瓜子,看着春晚,刷着红包,是开开心心的事情。但看似一片喜庆的画面之下,也许掩藏着一些你不知道的心理问题。

别让过年成为心里的负担

怕亲戚 怕催婚 怕问工资……

年轻人:受不了亲戚们的“尬聊”

“我经常忘记一些远房亲戚该叫什么,我爸总是要我给那些亲戚敬酒,可是我连人都认不全,哪儿来那么多话敬啊,但不敬又会说我不懂礼貌。”95后小曾说道,从小到大,好些远亲都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闪现一下,其他时候都没机会见到,生疏是难免的,但不得不尬聊、尬吃。

“你结婚了吗?”

“你生小孩了吗?”

“你谈对象了没?”

“工资多少?奖金多少?”

“你找到工作了吗?考个公务员多好!”

过年时,三姑六婆总要进行这些灵魂拷问。这种问题让人尴尬无比,但长辈们似乎无所察觉,甚至坚信这是一种关心。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抱怨过年成了一种趋势。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段子,控诉着家人不懂自己。小朋友们怕过年,怕被一群大人聚在一起问分数、排名次;工作后怕被盘问,怕被发现混得不好;未婚的怕被催婚,已婚的怕被催育,一胎的怕被催二胎。就连开个同学会,都是谁开的车更好,谁穿的皮草更贵,谁保养得更好更年轻,仿佛过年就是给人添堵,这看起来真的很像一个互相伤害的节日。

网友@一个多夜说,他的姨父在去年过年的同学聚会上,遇见了在教育局工作的老同学,又恰巧知道了他有个适龄儿子,便一拍即合让表姐和老同学的儿子相亲。先是把两个年轻人叫来,在长辈面前相看——毫无悬念,没有什么一见钟情发生。那先培养感情吧——又安排他们加微信,一天八顿地催他们聊天——没有共同话题。眼看着两个年轻人聊的字数与日俱减直至屈指可数,姨父痛心疾首,痛下决心——要安排他们单独约会。表姐这时已经忍无可忍了,表示不愿意再进一步和男方接触,耽误彼此时间。姨父怒其不争,抖着食指当着七大姑八大姨的面指责:“太不懂事了,太不懂事了!辜负父母的苦心,这么好的相亲对象还不知足,我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听话的女儿!”表姐气急,父女俩大吵了一架。大过年的,父女二人冷战了多天。

年轻人的价值观早已和老一辈不同了,比起搭伙过日子,他们更想追求思想上的灵魂伴侣。比起按部就班,急匆匆赶上人生班车,他们更想留心脚下的旅途,他们甚至不觉得婚姻和孩子是必要的。

在思想观念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老一辈依然用旧价值观定义年轻人的人生——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当官发财。他们可不会问同龄人这样冒失的问题。他们之所以无所顾忌地问年轻人,是因为觉得他们还是孩子,而“孩子”是没有隐私的,也不必考虑面子,全部的酸甜苦辣都可以摊开在人前,一览无余。年轻人难以满足长辈的要求,自己的生活得不到亲人认同,就会患上“春节焦虑症”,害怕过年。

发红包 办酒席 送礼物……

中年人:伤不起的人情往来

随着过年的符号化,每一样商品都标榜着“幸福感”“年味儿”“享受生活”“犒劳家人”。“买买买”似乎成了对春节的最高敬意,也成了表达爱意的最佳手段。

再加上高昂的旅途费,给父母的红包,给小辈的压岁钱……回乡探亲,人们的钱包压力不小。

网友@齐不是胖说,小时候我们都很喜欢过年,新年越来越临近的时候,幸福感就会越来越强烈。能收到“巨款”——压岁钱,犯任何错误都有“大过年的”当挡箭牌。那时的父母仿佛过年那几天会突然变得很有钱,他们会抛开一整年的辛苦,集中“奢侈消费”,来给你兑换一个完美的春节。可如今物质的丰富,让我们感受不到新衣裳、年夜饭带来的喜悦感。成家后,过年的人情世故就变成了我们这代人的责任,要我们去面对了。

35岁的孔女士说,长大后,很多仪式感就变成了我们这代人的责任。这些人情世故,要我们去面对了,但我们内心又是拒绝的。“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不知道以后我们给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样过年呢,那些形式会越来越简化吧,以后就是吃个饭,抢个红包了。我开个脑洞哦,以后过年在家各处藏一些红包,也许能让大家放下手机,待在家里。

媒体的一个报道曾引发在外打拼人们的共鸣。曹先生的家乡在杭州,他常年在南非工作,以往每年春节,他都归心似箭,第一时间订好机票。今年,他却犹豫要不要回家。因为去年春节,他几乎每天都要发红包、办酒席、送礼物,算下来竟然花了将近10万元,过多的“人情债”掏空了他的钱包。

不是每个人过年回家都要承担如此巨额的开销,但是,曹先生面临的困扰有相当强的普遍性。不少年轻人在评论区倒起了苦水。

@定格说:小时候一提过年蹦蹦跳跳的,长大一提过年吓得哆嗦一下。

@朱小蝶说:三个姐姐各生两个孩子,俩哥哥各有一个孩子,我连结婚都拖到年后,避开灾难。

@BEYONDCLIVE说:辛苦一年赚的钱,过年7天就清零了。

@泊在云端说:一家三口路费要一万,其他都不想说了。

@张三疯说:什么时候取消过年啊!

@二呆酱说:十万太多,回家7天10000没了是真的。

@粉色的猪说:能不能只放假不过年啊!

许多出门在外的年轻人一年只有在春节时能回到家乡。日益沉重的人情负担,给这个传统节日染上了不纯粹的颜色,让节日的喜庆氛围打了折扣。

面对这种情况,移风易俗很有必要。或许有人会问,中国人本来就看重人情,讲究人情,如果过年都不搞人情往来,那过的算哪门子年?这样的说法,显然误解了人情往来的意义,混淆了正常的人情与不恰当的世故。节日少不了人情往来,但人情往来的重点,要从金钱和物质回归到“情”的概念。

中国人重人情世故,就像是中秋节月饼的魅力不在于好吃,而在于它给了人们团聚和互送礼物的理由。春节冒着春运的拥挤,花费时间、金钱辗转回家过年,当然也不只是为了那一碟饺子。

回家过年红包、礼物不能少,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怎样规划春节期间的开销才能做到既顾及人情世故,又不至于透支钱包,让节后的日子变得拮据呢?

养育之恩必须报,精心挑选的年货,包给爸妈的红包是必需的。金额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定,建议孝敬爸妈的红包在自己月薪一半左右为宜。

对于其他亲友的礼物和红包,要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所有收受的“情义”都应回馈,当然价值应该大致相当,过少显得吝啬,过多则会让对方有压力,也增加负担。

至于过年时碰到的那些交集甚少,也从未给过你恩惠的亲友们,客客气气地互道祝福也就足够了。

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和过年方式都不尽相同,但都有对团圆的期待和对亲情的渴望。

一年到头为生计打拼,过年的时候就让我们暂且放下手中的计算器,不必因为对开销的斤斤计较而错过了春节团聚的喜悦。多陪陪身边的人,才是春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办年货 忙家务 身心俱疲……

老年人:身子累花销大

新年家人团聚其乐融融,按理说老人应该特别高兴。可是过年竟然成为一些老人的精神负担,感觉特别累。儿女回父母家过年,在给老人送去欢乐的同时,也确实给他们带来了额外的家务负担。老人们从节前忙碌着去采购,到过节当天烹饪饭菜,再到最后洗刷碗筷……从身体到精力真的吃不消,累得腰酸背痛。

而子女回家后忽略了父母的辛苦,进门后只顾忙着看电视、玩电脑,或干脆整天陪着孩子玩,冷漠了老人,让老人感觉长假过得十分疲惫和乏味。老人虽不满意,可当着媳妇、姑爷的面儿又不好意思发作。孩子们把家都当成饭馆了,饭不熟不进门,吃完饭抹嘴走,哪有回家陪伴的意思。

儿女走了之后任务仍然没有结束,接下来老人们要将厨房里堆的盘子、碗筷等刷洗干净,还要把乱七八糟的屋子收拾一遍。老人一边干活一边慨叹:这个节过得真累人啊!

很多老人盼儿女回家,但有的子女因为工作忙回不来,也有的是因为某些原因不愿意跟老人一起过年。此时老人如果和儿女赌气,就可能出现心理不平衡,轻者郁闷,过不好年,重者还会患上心理和身体疾病。看到别人合家欢聚会使自己显得更为孤独凄凉,有时甚至会魂不守舍,产生幻觉和妄想,出现思念过度的心理障碍。

对于收入较低的老人来说,经济上的原因也会给他们的精神上造成不小的压力。置办年货、招待客人、给孙辈压岁钱等,都要有不少花费,每次过年都有“过关”的感觉。有的老人甚至因此睡不好觉,感觉胸闷,后背肌肉发紧,怕出门遇见熟人……等年过完了,病也好了。

有的老人怕过年除经济原因外,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如患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老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怕吵、怕热闹,害怕平静的生活被打乱。过年了,儿女不回来,觉得家里冷冷清清,希望儿女回来;儿女回来了,又觉得太吵、太烦,真是左右为难。儿女们回家过年,一家人热热闹闹,但老人承受能力有限,机体功能减弱,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老人,血管弹性变差,兴奋过度可以引起急性血压升高,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乐极生悲。

有的老人过年前精心购物、打扫卫生,过年期间又要忙于招待客人。加上有些老人迷信守夜的传统,如果再坚持搓麻将、看电视,身体肯定吃不消,很可能春节一过完,身体出现不适。

老年人在置办年货、做家务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感到劳累或不适,应该赶紧休息,不要勉强。老年人也应让子女们学着操持年节,自己在旁边做个“顾问”就行了。

有的老年人因子女在外工作,期盼春节可以与孩子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所以在准备过年时,他们的心情也一直处于激动、兴奋的状态中。心理上的亢奋,容易让老年人感觉更累。

老年人应该放松心情,保持平和心态。过于兴奋、激动、劳累,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应遵医嘱坚持服药,出现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快过年了,老年人平时的锻炼、休闲活动,可能会停下来。正常的作息规律也被忙碌的节奏打乱,有时甚至无法按时进餐、无法午休。老年人上了岁数,自身的调节功能下降,一旦良好的生活规律被打破,不仅体力不易恢复,还会扰乱正常的肠胃功能,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便秘等问题。

老年人忙年不要劳累过度,尽量保持以往的规律生活,三餐定时,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睡眠。有了好的身体状态,才能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过年要保持好心态

回家过年,成为每个人年底的必须行程。为了过好年,过上一个快乐开心的年,建议你拥有三种心态,才会让自己在过年的时候如鱼得水,不会有什么口舌之争,也不会尴尬。

好奇心

现在农村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在外打拼的我们来说,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不知道家乡发展到底如何了,虽然经常与父母电话沟通,但还是不能完全地感受到最新的动态。

回家过年,保持一颗好奇心,向父母或者亲朋好友了解一下家乡近来发生的新鲜事、发生的大事、发生的趣事,这会让我们能够迅速地回到那个熟悉的家乡,回到那个梦中的家乡,这会让我们在与邻居沟通交流或者闲聊的时候不会那么尴尬,也会让我们能够接近话题,不会让自己保持沉默,也不会让自己显得孤单与寂寞,就不会产生与家乡有隔膜的情绪。

保持一颗好奇心,让家里的人认为你还是在关注着家乡的事情,关注着家乡的情况,关注着家乡的变化,会让人感觉到家乡始终是你心中的牵挂,会让别人认为你没有忘本,会让别人认为你没有忘掉祖宗,这样别人才会给予你家乡的待遇,给予你家乡人的乡情、憨厚与淳朴。

求知心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过年习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过年特色,尤其在农村,很多地方还保留着传统的舞龙、舞狮、放春牛等活动,这会增加过年的气氛,让你感受到过年的喜庆与吉祥。

现在很多人感觉到年味越来越淡,就是因为传统的节目越来越少,年轻人都不记得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家乡传统的节目都有什么,只是感慨着没有了小时候的感觉,物质生活的提高也让很多人忘记了原本的传统节目。

此时,为了找回记忆中的年味,不妨向村中的老人去了解一下,带着一颗求知的心,去寻回梦中的过年气氛。

回家过年,带着一颗求知心,会让自己保持着谦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同时也能感悟到古老的智慧,说不定就能让自己思索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豁然开朗。

热忱心

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过年习俗,但待人热忱都是一样的,过年时候,拜年、串门都是农村基本互道祝福的方式,此时的你可能就会成为话题的主角或者接待的主人,那么保持着自己的一颗热忱的心,待人接物,会让人感觉到你还是原来的你,还没有忘掉家乡的习俗,也会让人认为你的家风是如何的优良,间接会增加你父母的荣耀。

当然,回家过年最多的还是为了陪伴父母,为了家中的团圆,为了让父母不感觉孤单、寂寞。也让自己如鱼得水,融入年的高兴与热闹之中。

本版文字综合新华网、泉州晚报、今晚报、新浪、腾讯、搜狐等媒体报道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