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3月25日 星期

中交疏浚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建设中的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二期工程。
安全员正在检查施工船舶。

中交疏浚作为中国交建旗下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业务板块之一,其旗下核心企业——天津航道局(以下简称“天航局”)、上海航道局(以下简称“上航局”)和广州航道局(以下简称“广航局”)均具有悠久历史,是中国疏浚业的开拓者。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作为世界疏浚龙头的中交疏浚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力争防抗疫情和复工复产两条战线的同步运转?

3月20日,记者从上航局、天航局、广航局了解到,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中交疏浚的这三支生力军多措并举,强化创新意识,科学谋划,让复工复产跑出了疏浚“加速度”。

□ 全媒记者 李薇 通讯员 梁政 杜智 郭志东 文/图

“妙招”优化“用人链”

3月16日,朝阳的光辉洒在浙江宁波附近海面上,码头上停靠着数艘万吨级集装箱船,巨大的岸桥正紧张地运转货物。从码头向东望去,一片长达两千多米的热闹工地映入眼帘——这就是上航局承建的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二期工程。

据介绍,该工程是国内等级最高的集装箱码头工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着桥头堡任务,上航局梅山项目部用心服务,暖心“抢人”,确保了该项重点工程的人力充足。

“你好,是河南原阳从事倒砂施工的工友小宋吗?你和你的工友哪天到达工地,需要项目部提供帮助吗?”为了抢到优质的劳动资源,像这样的电话,项目部每天不知道拨打多少个,项目部还专门成立了返程工人联络小组,确保了解每位工人的返程信息。记者了解到,对工人们担心的路程防疫问题,该项目部采取一站式包车服务,还贴心地为工人准备好一路上所需的热水和食品。有工人说:“务工二十多年第一次有包车来接,在这样的项目部干活,俺觉得‘中’!”

天航局广东肇庆项目部和横琴项目部的施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为了保证项目人员安全入场,他们采取了最为周密的措施:和属地医院联合,组织项目职工及协作单位工人进行新冠病毒抗体和核酸检测。这样一来,项目成本高了很多,但是安全系数有了保障,为项目疫情防控和科学复工复产上了“双保险”。

天航局蓟州项目部则另辟蹊径,解决了这个难题——属地化用工。“疫情发生以来,蓟州区一直保持零感染,我们可以就地用工,这样最安全。”集体讨论时,项目班子一锤定音。采取属地化用工原则,聘用蓟州当地有健康证明的人员,这一措施一下把疫情对项目复工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工程推进驶上了“快车道”。

“你现在人在哪里?”“现场进了几个人了?”记者了解,复工复产以来,广航局各项目部、船舶积极打通复工复产操作链,工程部、安监部等利用视频会、电话、微信等手段,每日与重点复工项目保持沟通联系。同时,公司复工复产微信工作群随时更新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系列政策,各项目部也积极反馈项目复工复产推进情况。目前,广航局越来越多的项目部开门开工,深中通道、泉惠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均已全面复工。

“重拳”拉紧“时间弦”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二期工程堆载用的宕渣占工程所需物资的大头,考虑到疫情对宕渣的供应影响,上航局梅山项目部主动出击,项目经理姜保刚专程奔赴各地执行“抢料”任务,争取在工程复工前做好宕渣供应准备。

“今日运输宕渣5500方,完成倒砂2000方,卸载面积1500平方米,明天需要增加挖掘机2台、运输车5辆”“宕渣运输要提早,给倒砂管道让出2小时进场时间”,这是复工以来上航局梅山项目部每日生产调度会上的对话,记者了解到,每日的生产调度会又被称为“数字调度会”。上航局项目部要求大家“用数字说话”,并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分析出当日的工程进度详情和问题。

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梅山工程实现多点同时施工,充分拓展了施工面和机械作业空间,施工进度稳步增长。

天航局的“天鲲号”被称为“国之重器”。去年底,“天鲲号”来到江苏连云港,实施连云港港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延伸段工程,开始国内施工“首秀”,面对疫情,“天鲲号”暂停了原定于大年初六的船员休换班。截至3月15日,在船人员为31人,在船超过100天的职工有12人,其中最长的140天未下过船,生产未受疫情的影响。

赣榆航道工程施工区域土质复杂,为黏土与姜结石混杂的4、5级土,对管线的运输能力要求非常高,加之最远7公里的输送距离。“只有‘天鲲号’能担此重任,我们再累也要保证工程按期完成。”“天鲲号”政委霍宗杰这样对记者说。

在采访中,他回忆起2月12日19时的那次紧急施工——当时,“天鲲号”所属的天航局赣榆赣项目部接到了赣榆海事处的求助电话:港区航道319号灯浮错位严重,“亚太3”受困,船舶动弹不得,船上载有5万吨木薯粉,正是生产疫情防控急缺的医用酒精的重要原材料。接到消息时,天航局榆项目部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刚完成近10小时的船舶水下管线抢修工作,来不及吃晚饭,便立即赶赴事发地,苦战5个小时后,终于打通了一条保障防疫物资生产的进港通道!

截至3月17日,“天鲲号”累计完成工程量194.5万方,完成总工程量的21.8%,平均日产量超2.5万方,日平均时利率达到95%左右,超过预设施工效率,为后续工程开展争取了宝贵时间。

“硬核”下好“两盘棋”

“巩固好用工的‘防疫安全防护罩’,才能生产无忧。”广航局连云港项目经理何新伟告诉记者,该项目部在场的3艘万方大耙船船员坚守岗位,所有施工船舶均严格做实做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严把施工建设管理关。

3月15日,记者在连云港港30万吨航道二期工程施工现场看到,广航局旗下3艘万方耙吸挖泥船“浚海2”“浚海5”“广州号”在严密的防疫措施下进行项目竣工前的最后冲刺。据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航局连云港项目部重点加强现场船舶管理,所有在场船舶均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由项目部派专人为船舶配送防疫和生活物资,做到为船舶“服务到家”,用管理和细致的服务为施工船员撑起了坚守岗位的大后方。

从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到天津蓟州区乡村改建,从成都锦江绿道打造到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吹填,从孟加拉米尔萨莱海岸防护到肯尼亚拉姆港疏浚港扩建,截至3月18日,天航局137个海内外在建项目中,124个已经恢复施工,复工率达91%。其中,海外“一带一路”项目全面复工,复功率达100%。

“我们复工复产率之所以这么高,就是因为我们的防疫措施足够‘硬核’。”天航局一位负责人坦言。为了该局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复工复产,天航局职工柴文婷跑遍了滨海新区的大小药店和医院购置口罩,驻守南亚区域中心的薛雷和陈学仁乘坐摩托三轮车,辗转孟加拉国达卡市50余家大小药店,一家家寻找。药房货源不足,就想办法联系上游供应商,通过多方途径,终于购买到31400只医用外科口罩。从寻找货源,到采购,到物资发往国内,仅仅用了3天时间,为天航局复工复产提供了防疫保障。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不带“病”上岗,上航局梅山项目部还创新性地采取现场巡视与空中检查相结合的形式,采用无人机巡视施工现场,配合现场管理人员对作业人员进行实施监管,陆空实时监控。自应用无人机以来,现场施工人员未规范佩戴安全帽、未穿戴救生衣、未戴口罩等不安全现象已基本杜绝,施工人员已逐渐形成规范佩戴安全设备的行为习惯和安全思想意识。

压实责任线,系紧生命线,深耕责任田,做到防疫与复工两手抓、两手硬,中交疏浚人在这场“防疫战”与“复工战”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重大疏浚工程的有序推进打牢了坚实的基础,也进一步助力了港口、航道的腾飞和发展,同时成为助力实现“中国梦”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