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热点
本版新闻列表
 
2020年5月1日 星期

特殊的“五一”,能否掀起“消费热浪”?


2020年的“五一”假期是近几年来首个放假5天的“五一”,也是我国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首个小长假。

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时隔十年又恢复的“五一”长假,让“报复性消费”的声音不绝于耳。根据4月3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五一”期间,全国预计发送旅客超过1.17亿人次,日均超过2336万人次。

那么,“五一”长假旅游人数会不会迎来爆发性增长?景区是否能重现人山人海的盛况?餐饮企业回暖是否如期而至?各地消费券政策出台后实体店能否恢复元气?

旅游:

“降低承载量、预约、短途游”成为关键词

4月27日,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2020年“五一”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各地要切实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把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各项工作抓实抓细。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各地景区已陆续开门迎客。多个旅游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景区开放数量超过5000家,主要为山岳型景区、开放性景区和市民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

4月以来,部分景区游客已逐渐增多。重庆“水上旅游名片”——两江游船3月27日复航以来,游客日接待量从复航之初的不到1000人次,增长到目前的2000人次以上,预计“五一”期间还会出现较大增长。山东台儿庄古城3月底恢复开放,目前景区98%的业态已复工运营,开放以来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其中清明假期接待游客约7万人次。

不少地方通过发放消费券或现金红包、提供住宿优惠等吸引游客。比如,浙江发放10亿元文旅消费券和1亿元文旅消费红包,号召“浙江人游浙江”。湖南凤凰县在景区开放3个月内,当地11家酒店、113家宾馆客栈、55家民宿实行“住一晚送一晚”优惠。

公众因疫情而暂停的旅游需求正在恢复。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的《国人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显示,43%的被调查者有意愿在今年上半年旅游,其中,选择5月出游的比例达到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在旅游产品的选择上,90%以上的受访者倾向于国内游,国内中短程游、城市周边游占比分别为43%和24%。

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4月27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要坚持防控优先,确保有序开放;坚持客流管控,加强景区入口、重要游览点等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管理,严防人员瞬间聚集;要推动实施预约制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要审慎评估收费景区开展优惠活动并加强应对调控力度等。

此前,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要求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建立完善预约制度,严格限制现场领票、购票游客数量等。

根据这些规定,各地纷纷做出相应调整,降低景区承载量、预约旅游、短途旅游成为关键词。

安徽黄山风景区原先晴好天气时核定的日最大承载量为5万人次,清明假期期间因疫情防控需要将景区日最大承载量压缩至2万人次,4月15日起进一步调整为1.5万人次。

重庆洪崖洞景区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奇说,洪崖洞单日最大承载量约为12万人次。为做好疫情防控和有序接待游客,“五一”期间单日接待游客不超过3.5万人次,并实行网上预约。

据了解,目前,已经开放的景区大都推出了预约制,游客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微信、景区官网、电话等多种渠道预约。

一些景区的预约更加精细化。西安大唐芙蓉园每天限流1万人次,游客需提前预约。大唐芙蓉园将每天的预约分为10时至14时、14时至18时、18时至21时三个时段,目前“五一”期间门票均已预约完。

此外,由于大部分省区只鼓励省内旅游,短途游将成为“五一”旅游的主要形式。据了解,3月以来,各地短途旅游恢复较快,近郊游、踏青游、乡村游成为许多游客的第一选择。在出游方式上,在长时间居家“禁足”之后,游客大多选择家庭集体出游,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多选择自驾出游,300公里以内的短途自驾“微旅游”受到欢迎。

餐饮:

商家期盼恢复元气

“36家餐厅5折起吃。”4月24日起,深圳福田中心商圈的星河Cocopark已经打出促销攻势,折扣活动贯穿整个“五一”假期。商家早已摩拳擦掌等待“五一”长假的报复性消费。

“宁愿战死不愿坐等”,眉州东坡创始人王刚说出了餐饮企业家心声。刚过去的一季度,疫情下的餐饮行业承受了史无前例的压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份,餐饮收入1832亿元,下降46.8%;1-3月份,餐饮收入6026亿元,下降44.3%。例如,老牌餐饮企业全聚德一季度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下降55.03%;净亏损8850万元。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周卫民表示,“五一”假期,景区餐饮场所要执行景区餐饮场所的防控指引,严格控制就餐人数,保持座位的安全间距,缩短就餐时间,倡导打包外卖。同时,天津市防控指挥部也就“五一”餐饮管理发出通知,要求餐厅尽量实行送餐及分餐等措施,禁止大规模聚餐、串桌等行为,加大餐桌间距,避免人员密集。

换言之,疫情期间严格管理下,餐饮企业的翻台率等经营指标仍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目前我所接触的连锁餐饮企业,因为城市不同,业态不同,恢复的情况都不一样。大部分餐饮品牌恢复了40%-80%的同期营业额。但是基本上赚钱的很少,这个时候拥有资本后盾的会有优势,资金实力弱的会倒闭。”大墨餐饮品牌咨询创始人白墨表示,今年五一假期预计不会太火热,餐饮企业元气恢复也不会太好,预计真正恢复,要到年底了。

“‘五一’期间,不会有大的反弹,餐饮生意还主要集中在两外(外卖、外带)一券(消费券)上。”一位熟悉餐饮行业的人士认为,餐饮的核心困境从来都不是三高(房租、人力成本,原材料)一难,而是供大于求。因此“五一”预计餐饮业难以恢复元气,恢复应该在七月份,即堂食基本恢复正常,餐饮店大批倒闭,新的店尚未入场的空档期。

中国饭店协会研究院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进入3月以来餐饮企业已经复工复产,但目前客流量平均水平不足去年同期的两成,客流稀少导致堂食营收有限。餐企陷入复工不复市窘境之中,70.59%的样本餐企表示企业最困难的时间为今年4月至5月。

在深圳经营小餐馆的陈明(化名)表示,经历4月以来的复工复产,目前门店仍然面临不少困难。除营收外,人力成本、门店租金占据餐企难复工前三甲,紧随其后的是供应商应付账款、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以及外卖等第三方平台服务费。

“人力成本最大,其次是租金和原材料。因为营业收入覆盖不了成本,但是员工工资依然要每个月支付。”白墨认为,餐饮企业复工与不复工都要政府支持,但关键是很多企业复工以后并不盈利。

“根据我与一些餐饮同仁的交流,大部分期待降房租,但可能性不大。”前述熟悉餐饮业的人士指出,对部分餐饮企业来说,不开工可能比开工要好,不开工只是有房租和财务费用,开工还要负担工资,能源费,税费等,尽管有税收优惠政策。

为此,深圳市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永忠呼吁,希望政府多出台活动、消费券、美食节活动,促进市民消费。同时,政府应注意将其出台政策要精准传至中小微企业。

零售:

消费券能否力挽狂澜?

即将到来的“五一”长假,零售板块能否挽回颓势。前京东新通路战略负责人孟奇认为,因为现在部分区域管控还是比较严格,加上无症状感染以及输入病例的持续发生,零售消费虽然会有恢复,但是较难出现报复性消费。而叠加失业、降薪等影响部分居民收入,消费信心受到一定影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实体零售受到不小影响,线上购物也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认为,随着疫情逐渐控制,这一段时间积蓄的消费欲望会集中释放,因此,“五一”有可能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

各地密集发布的消费券也在“五一”长假升级加码。“五一”期间,广州市发放两类消费券,分别是广州市商务局提供的汽车消费惠民购车补贴,以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文旅类消费券。其中补贴超过10亿元的汽车消费惠民活动已在4月28日启动。

自3月2日济南发放2000万消费券拉动文旅消费开始,浙江、山东、江苏等地开始向市民发放消费券,其中,有多地发放的消费券达到亿元级体量。

消费券能否带动疲软的零售市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曲建认为,地方政府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通过微信等渠道发放消费券,可以推动消费增长。消费券通过为消费者补贴的方式,让大家去到热点地区进行消费。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定向精准扶持,从而带动社会商品零售的复苏。

“消费券有一定效果,但是消费券的形式是满减,所以还是有一定门槛,而且因为适用的场景较多,大部分还是消耗在日常消费上。”孟奇对消费券的效用看法比较保守,他认为近期携程等酒店相关的数据恢复也较慢,“五一”期间,基于旅游产生的零售消费不会很理想。

另外,“五一”期间线上电商与线下实体商品的合作已经全面铺开。上海日前启动横跨整个“五一”长假的“五五购物节”,除参与活动的商家将五五折起售店内商品外,拼多多也至少投入15亿元现金及补贴,联合10000家上海品牌和企业,采用发放现金消费券、线上线下一体化购物、“百亿补贴+百大商场”联合补贴,汽车等大额耐用品五五折等多种形式。

线上线下联合能否产生乘数效应,莫岱青认为一方面取决于优惠力度,另一方面在于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孟奇认为,目前零售市场最大问题在于线下零售没有业务量,依赖于线下的零售商电商转型周期长,学习成本高,短期难见效。随着上下游产业成本提升,价格上也难以有竞争性。

(综合新华网、经济日报、证券时报等相关报道)

延伸阅读

假期不想出门 还可以宅家“云”游

如果出门担心人多,不妨试试宅家“云”游,看看故宫直播,逛逛“云游敦煌”。

日前,在一场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线上分享活动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介绍,4月5日至6日两天,故宫和多家媒体平台合作,推出了3场故宫直播活动,关注量达到2.4亿。

吸睛的不只是故宫。疫情期间,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也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

“云游敦煌”不仅将敦煌石窟壁画分类呈现,还实现了和用户互动与共创。打开小程序,用户可以从艺术类型、朝代、颜色等维度探索壁画,近距离领略敦煌石窟艺术风采,还可以定制专属敦煌色彩、敦煌石窟主题内容。

据统计,截至4月21日,上线两月的“云游敦煌”小程序在线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相当于甘肃2019年国庆假期全省接待量的一半以上。

敦煌文化绵延千年,如何更好地走近大众,打造敦煌文化时代的新坐标,是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一直在思考的命题。4月13日,“云游敦煌”升级为有声版,首映“敦煌动画剧”。打开动画剧,不仅能欣赏到动起来的“千年壁画”,还能听到来自赵声良等人的倾情配音,感受到敦煌人致力于以新方式传播文化的诚意。

赵声良表示,未来将不断丰富“云游敦煌”官方平台的内容,升级该小程序的用户体验,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专业且生动地解读那些跨越千年的壁画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敦煌文化。

(来源:科技日报)

本版图片由本报资料室提供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