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

将医改进行到底


“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化解?能否更好解决“挂号时间长、检查时间长、配药排队时间长”的难题?11月17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开展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以及推动综合医改向纵深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5年、2016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先后确定两批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江苏、安徽、福建、青海、上海、浙江、湖南、重庆、四川、陕西和宁夏)。“十三五”期间,各试点省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重要决策部署,在综合医改“试验田”上深耕细作,形成了一大批亮点经验做法,为全国深化医改、进一步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发挥了良好示范引领作用。

解决看病贵

医用耗材降价不降质

59岁的李强家住河南。今年9月,李强冠脉造影显示心脏冠脉3支血管均堵塞,血管封堵达70%。经过权衡,李强选择植入支架,不做搭桥手术,理由是“创口小一点,恢复好一点”。

几天之后,李强分两次手术,分别被植入1个和5个支架,均是进口支架。其中,5个是两种不同品牌的药物洗脱冠脉支架,单价分别为17000元、17320元,1个是铂铬合金可降解涂层依维莫司洗脱冠状动脉支架,价格为18800元。李强光支架总费用就超过了10万元,加上配套的球囊、导管、导丝等耗材,以及造影、检查、手术等,总费用达到22万元。经医保和大病补充保险报销后,李强自付约10万元。这对于他来说,负担有点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冠心病患者植入心脏支架,他们的生命质量因支架得到改善和提高。

1986年,法国医生雅克·皮尔和乌利齐·西格瓦特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因其疗程短、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深受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心脏支架诞生后10余年时间里,我国患者用的心脏支架一直依靠进口,价格奇高无比。再加上手术时辅助材料、检查费用,装一个支架就像买一辆小汽车。

1999年,我国终于生产出了自己的心脏支架,价格有所下降。但进口的支架单价仍要两三万元,加上很多患者不只放一个支架,心脏支架仍高不可攀。

因过高的价格,放弃植入心脏支架选择保守药物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对放弃植入支架的患者来说,堵塞的冠脉血管像定时炸弹,时时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今年11月5日,我国首次开展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市开标,此次集中采购的对象是心脏冠脉支架。经过集采,国产、进口支架共10种产品中选,均价从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降幅约93%。预计明年1月,患者就能用上中选的心脏支架。

万元的心脏支架为何突然降至469元?

对此,蓝帆医疗集团负责人称,集采明确市场用量有很大吸引力,医院需求采购量达到10万条,中标后还将得到不少于剩余量的10%,预计市场用量还将看涨。再加上医保预付货款、缩短结算周期、确保医院使用等配套政策,给了企业明确预期。

“集中带量采购不是一个单独的政策,而是一个机制。它由国家组织,医保、卫生、质监等多部门共同发力。比如,全程加强质监,医保预算结余医院留用,考核医院用量,企业被发现回扣案件将影响集采,确保集采中选价格落到实地,让百姓真正用上优质优价的产品。同时,倒逼医药行业自我革新,砍掉不合理的流通成本,重心转向研发和创新。”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钟东波说。

李强算了一下,自己用的6个支架中,有5个都中选降价了,剩下那款有中选产品可以替代。李强说,放支架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支架能降到700元左右。但是,他心里也很疑惑:支架降价后,质量可靠吗?

“相对于药品集采来说,这是心脏支架集采的一个创新点,中选后的使用也给予了医疗机构极大的自主权,保证了中选产品适合临床需求,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常峰这样评价。

据一家企业介绍,心脏支架是被高度监管的医疗器械,任何主要原材料、生产工序、技术的变更,都需要进行第三方国家检测机构的“型检”和药监局的“申请变更”。而且每个支架都有唯一识别号,所有产品全程可追溯。

“心脏支架是植入人体的产品,就像人体的器官一样,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无论哪个企业,在这个原则性问题上,都不能有侥幸心理。”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说。

告别看病难 多地试水互联网医疗

今年,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民众对互联网诊疗的需求井喷,也有人将2020年称为互联网医疗的“爆发元年”。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透露的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同时,一些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也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

今年10月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透露了一组最新的数字:目前,中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

当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拥抱互联网,“互联网+”医疗的配套措施也在加紧跟上。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层面就有多份涉及互联网医疗的重磅文件出台。

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再次提及医保政策“松绑”的问题。

11月初,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其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自愿“签约”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互联网+”医保支付将采取线上、线下一致的报销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还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解决慢性病患者复诊取药的有关经验做法,纳入常态化工作,明确了“互联网+”医保支付的范围和方式。

例如,“互联网+”医保支付的范围是门诊慢特病等复诊续方需求,参保人在本统筹地区“互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和药品费,可以按照当地医保规定支付。医保负担部分由当地医保经办机构与实体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直接结算。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易复诊总经理马光磊表示,这一新政策提出医保要加强互联网诊疗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清晰了互联网诊疗这种新型医疗行为的报销范围,包括诊疗行为、复诊购药以及外延处方等方面,是一个非常完善的指导文件。

“可以说‘互联网+’医保支付已进入了实操层面,对医保支付改革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马光磊说。

其实,国家层面释放积极政策信号的同时,不少地方已经提前“试水”。

今年4月,青岛市医保局探索在实体医院互联网医院进行医保支付的创新服务。

复诊患者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青岛医保”,选择市立医院互联网医院,通过视频或图文的方式与医生进行在线咨询。

线上医生在核验患者复诊身份后,开出复诊处方,经第三方处方流转服务平台将处方送给患者,患者收到短信即可选择医保定点药房,药房收到订单后,将药品连同统筹报销结算单、药事服务单送药上门,患者收到药品后,可选择医保支付,真正实现患者足不出户即可问诊、续方、购药、医保支付报销的一站式诊疗服务闭环,破除“因药就医”难题。

在北京,一些医院的“云诊室”挂号也可医保实时结算。今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通过“互联网+”医保资质审核,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医事服务费实时结算,药品、检查检验线下医保结算的儿科医院。这次互联网诊疗系统升级,还开通了检验检查申请单、住院证开具和线上预约线下号源等功能。

首都儿科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该院通过“京医通”平台完成互联网诊疗的患者人数为4022人,9月份就诊量环比增长59.1%,外地患者占比73.1%,本地患者占比26.9%,其中,皮肤科、消化内科、保健科、内分泌科接诊量最高。

在上海,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互联网医院已开通医保异地在线结算,示范区三地参保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使用手机完成复诊配药和在线支付。

化解看病烦 带给人民群众新期待

传统的院内就诊环节从8个减少到3个,缴费排队次数从至少两次到如今的“零排队”,平均单次门诊服务节省近20分钟……在浙江,就医新气象逐渐取代广为百姓诟病的看病烦现象,打开了小康生活的新可能。

究其背后,小小一张健康医保卡以“一码之力”撬动着深刻变革。该卡于去年7月在浙江上线,由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互绑互认、融合而成,是一个集纳多项看病就医功能的二维码。截至6月30日,领卡人数已超过660万,累计用卡1516493次。

“这张电子卡可以取代原来百姓手上各家医院的实体就诊卡、社保卡和市民卡,承载了预约挂号、排队叫号、扫码就医、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移动支付等全流程掌上就医功能,集聚了互联网医院、医保结算、健康管理等全方位服务。”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上述负责人介绍,健康医保卡支持的“掌上就医”让手机成为患者的专属移动自助机,使得门诊大厅拥挤现象缓解,诊疗环境改善,一年下来排队时长总计减少约45000个小时。

浙江省医改联席会议办公室、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表示,作为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浙江抓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契机,大力推进医院内部和部门间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持续优化就医环境;城市医院门诊和病区智慧结算率分别达79%、71%,高峰时段平均排队时间缩短到2.7分钟,平均住院日从8.6天下降到6.9天。

“看不见”的虚拟卡片不仅精简了就医流程,推动着“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的解决,还实实在在实现了“降本增效”。

据统计,健康医保卡使用后,医院原本用于人工窗口、自助机的运维成本也在不断降低,按照每家医院每年20万的自助设备运维成本计算,一年来已经节约近7000万元。

在上海,为方便就医,开始实施医疗付费“一件事”,尽可能节省时间。上海市医改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上海依托“随申办”APP统一基础平台,作为医疗付费“一件事”的总入口,实现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脱卡信用付费、诊间移动付费、窗口托底付费”的付费方式全覆盖。

此外,上海市还挖掘“随申码·亲属随申码”功能,首创儿童医保电子凭证,并针对限额不足或无信用卡的患者,陆续上线信用卡提额、在线数字信用卡申请等服务;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实现线上预约挂号、线上复诊开方和在线付费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功能。

“上海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赵丹丹介绍,上海率先出台实施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公卫20条”,加快互联网+医疗助力疫情防控。修订本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启动市疾控中心异地扩建等项目;建立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推进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建设“上海方案”。

“从综合医改试点的推进来看,有成绩,也有不少问题。各地的改革进展还不平衡,从改革成效来看跟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新期待相比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同时也有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试点省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在“十三五”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医改典型经验发布会说。

薛海宁表示,接下来将会继续指导和推进试点省份统筹做好深化医改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实打实、硬碰硬地推进综合医改向纵深发展。加强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的督促和指导,把深化医改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督促指导试点省份全面实施医改的“一把手”工程和“操盘手”工程;强化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的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力度,挖掘试点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的评估和激励。

(本报综合整理报道)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