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水运文化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6月6日 星期

于成龙的治河故事

京杭大运河。

□ 赖晨

清代有两位著名的清官,一位是山西的老于成龙(字北溟),人称“天下廉吏第一”,另一位是比前者小22岁的小于成龙。

小于成龙被康熙厚待和廉能的程度远超前者,康熙称他“廉能天下最”。鲜为人知的是,他还为黄河、运河、永定河(浑河)的治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改过不惮

于成龙在安徽任按察使时,遇到了大水利家、河道总督靳辅。靳辅主张开大河、建长堤,以敌海潮。于成龙提议开通原来的河道。二人所议不合,各持己见,被康熙帝提到朝会上与九卿廷议。大家以为于成龙虽是著名清官,但对河工未经阅历;而靳辅久任河务,已有成效,应采纳他的意见。

康帝认为靳辅的方案不能兼顾下河,于是下令于成龙督理,靳辅负责技术把关。争论出了结果,朝廷决定开下海,任命礼部侍郎孙在丰主持其事。

靳辅仍然主张重堤束水,并建议开中河,疏拦马河减水坝所泄水。于成龙力主疏浚下河,罢筑重堤,并谓中河虽开无益。

康帝觉察到于成龙不懂水利,但其治水的积极性不好泼冷水。老专家靳辅固执己见,也不受康熙皇帝喜欢。这时,江南道御史郭琇上疏劾靳辅治河多年,听命于他人,今天议筑堤,明天议挑浚,浪费银钱数百万,没有终止之期,还说他夺取民田,妄称屯垦,取米麦越境贩卖,特别是违背皇帝的旨意,阻挠开浚下河。礼部侍郎孙在丰赶紧补刀。

靳辅被革职留任,于是他举报孙在丰与漕运总督慕天颜联姻,附和于成龙。一群治河名臣,因观点不一而内耗。最终,于成龙被削太子少保,降两级调用。康熙帝还是给他机会,让他留任安徽按察使,第二年以左都御史兼镶红旗汉军统领。

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靳辅病逝,于成龙任河道总督。他记住了历史的教训,刻苦研究靳辅的方法,杜绝了自己曾是外行而陷身权斗的悲剧再次发生。

康熙三十一年(1692),于成龙第一次任河道总督,他从百姓利益出发,坚持豁免河夫、增设河兵,改派募为雇募,减少百姓负担,彻底根除明清以来的扰民弊端,利国利民,影响深远。他根据治河实际情况,支持开捐例,虽然被康熙质疑是否加重了百姓负担,但最后他用事实说服了朝廷。

于成龙在三年内,实地勘察,修堤筑坝,把淮扬地区河道稳定下来了,让百姓安居乐业。

康熙二十五年(1686)至二十七年(1688)初,因黄河风涛险恶,漕运不便,曾在宿迁、桃源、清河三县黄河北岸遥堤、缕堤内,挑开一道三百里中河,并改由仲家庄出口,建双金闸一座。漕船一出清口,即可截流径渡北岸,由仲家庄运口进入中河(又称中运河),历皂河、泇河北上。自此,中河代替了明代以来的“河漕”,使黄、运分离,避免了黄河一百八十里风涛之险。

新任河督于成龙因中河逼近黄河大堤,不便再筑堤束水,于是自桃源盛家道口至清河弃中河下段,改凿六十里新河一道,命名为“新中河”。

康煕三十二年(1693)正月,他亲自查看两河(运河、黄河),查看轻重缓急。康熙三十三年(1694),于成龙在上书中指出:大运河自通州至峄县,黄河自荥泽至砀山,大堤低矮单薄的都应加高筑厚,高家堰诸处改石质工程,毛城铺诸处加以疏浚引导,江浦以下江都、高邮诸处大堤,建议大举修治。他先把高堰加固,宽达到五丈左右。堤加固了则造成了舟桥不通畅,裴家场的水冲泄像飞驰一样。于是他又在清口泄水之处加筑大墩,逼洪泽湖水十分之八入黄河,十分之二流入运河。经历三年,淮扬奠定了河安,百姓能够耕田种植了。

不久,于成龙被调回北方,并为治理永定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治理浑河

北京永定河,古代叫作治河,上游叫桑干河。治水“源出山西太原之天池,伏流到朔州、马邑复出,汇众流,经直隶宣化之西宁,东南入宛平界,始名庐沟河,下汇凤河入海”,是海河的五大支流之一。燕地人称“黑”为“庐(卢)”,“卢沟”就是黑河的意思。《汉书·地理志》有“累头山,治水所出,东南至泉州(今武清县)入海”的记载。宋以前的历史典籍,以及诸如《水经注》等地理专著,均提到过治水。因“经大同合浑水东流,故又名浑河”。元朝到清初,其含沙量高,而有小黄河之名,永定河时常迁徙,几乎每十年改河道一次,故称无定河。对此,清朝人包世臣在其《记直隶水道》一文中解释说:“浑言其浊,无定以其系流沙,倏深倏浅而名之也。”值得注意的是,“浑河、无定河“这些名称从元代才有,而绝对不见于前代文献记载。

当时,经常受灾的有十余县,浑波所过,荡为巨津,“向来居民耕获之地,今则帆樯四达”。霸州城南一带,更是“渊深不测,一望汪洋……良田久已问诸水滨”。更严重的是,石景山以南至卢沟桥一带浑河堤岸,一旦被冲毁,将危及京城的安全。康熙七年(1668),浑河水决,竟入正阳、崇文、宣武诸门,即是明证。

清初,清廷无暇、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治河工程。只是采取局部治理的办法,何处堤工被冲毁,即在何处修筑加固。例如,顺治九年(1652)和康熙七年(1668),曾两次修筑石景山以南至卢沟桥一带决口堤带。清廷还规定,“嗣后,堤岸决坏之处,其田土属旗人者,都统督旗人自行修筑;属民者,有司官督民自行修筑,永定为例”。

清朝统一全国后,治河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正如康熙所说:“今天下无事,惟治河最要。”浑河的治理,又居众河之首。康熙在诗歌中充分表达了他的决心,其诗道:“吾想畿内不能防,何况远河淮与黄”,“岂辞宵旰苦,须治此河安。”

康熙三十七年(1689)四月,于成龙被任命为直隶巡抚。据《清史稿》记载,也是在康熙三十七年,保定以南各条河流和浑水汇合,“势不能容”,河水泛滥,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大片良田和村庄被淹没,百姓困苦不能言。康熙黄帝亲临视察,拨给国库资金三十万,责成巡抚于成龙进行治理。

这年三月廿六日(5月6日),康熙在畅春园召见直隶巡抚于成龙。于成龙以浑河图形呈览,向康熙汇报了他与比利时耶稣会士安多等查勘浑河、清河的情况。据其所说,他与安多等“自霸州至郎城,履旧河形,细加丈量。由永清、固安至张协,有旧堤一道,约七十里,尚可帮修,水溜亦在此处,可以挑浚”。康熙对他们说:“朕经行水灾地方,见百姓以水藻为食,朕曾尝之百姓艰苦,朕时在念。是以命尔于雨水之前,速行浚河筑堤,使田亩得耕,百姓生计得遂。”

于成龙采取“疏筑兼施”的方法,组织大批人力修筑堤埝,西“自良乡老君堂河口起,经固安北十里铺,永清东南朱家庄,会东安(今廊坊市安次区)狼城河,出霸州柳盆口三角淀,达西沽入海。河道长一百四十五里,筑南北堤一百八十里,挑河长一百四十余里”。这个工程,于成龙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同年七月廿一日(8月26日),于成龙疏言:“霸州等处挑浚新河已竣,乞赐河名,并敕建河神庙。”康熙决定赐原浑河名为永定河,并谕令建庙立碑。这即是永定河之名的来历。

康熙继续派人治理永定河,到康熙四十年(1701)七月,基本告竣。从此,该河安定了三十多年。

殉职黄淮

康熙三十七年(1689)冬,河督缺任,康熙再次任命于成龙任此职。而这时于成龙已生病了,但他不敢请求辞免十二月的任期。

这时的黄河、淮河已经敝坏到极点了,两岸的拦黄大坝修筑而河床日渐增高,一打开桥闸,下河便成了沟壑,于成龙只能仰天长叹,也没有办法。

康熙三十八年(1690)春,康熙再次前往黄河视察,于成龙在中河迎驾,康熙对他特别慰劳。到清口时,皇上亲自指示要害,命令他不要随驾。三月回来时,于成龙只在京口迎接。皇上惊讶他的消瘦,再三追问后说:“我有良药应当赐给你。”第二天在江天寺驻跸的时候,赐给他医药及御书“澄清方岳”匾一块、御制诗一幅。皇上到扬州视察芒稻河时,赐给他佳哈御舟。次日到九里冈,又赐给他御书“乐休祉”三个大字、御书的堂联二十三字。四月,于成龙送驾于皂河口后,才敢回到淮河河干,不敢休息。再后来,他吃饭越来越少,而事情越来越多,使得病情加剧。

十月,皇上找来于成龙的长子于永裕,问他父亲的病状,命他快速前去探视。于成龙感激皇上恩泽,请假休息两月,得到皇上的恩准。皇上又派御医带些良药探视,关怀备至,赐给高丽人参一斤、辽参二斤。小成龙刚刚请假回到济宁,立即考阅将领,望着阙台谢恩,恭敬地领受。

康熙三十九年(1691)二月,于成龙回到淮上,病情加剧。二十三日,他对于永裕说:“我已病入膏肓,不是医药可以治愈的。两河事情重大,是很难处理的,亟需修缮治理,请禀告皇上,选用贤能的大臣,别误了国事,犯下大错。”第二天写了谢表,对于永裕说:“我受皇上的隆恩深重,今只有三件事抱憾:一是治河工程没有完成;而是你的祖母今年八十岁,没能侍奉到给她送终;三是祖坟没有修筑。”二十七日,于成龙在治淮的衙门内病逝。

康熙痛切哀悼,特别赐给抚恤,谥号“襄勤”。康熙命令侍卫快速在淮河祭奠并安排归丧于京师。

生 平

于成龙(1638—1700),字振甲,号如山。于家的祖先据说是汉昭帝时期丞相于定国的后裔。清崇德三年(1638),他出生于辽东盖平县,祖上为辽东望族,生父于国安(汉军镶黄旗),母亲康氏。于成龙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居广宁闾阳驿(今辽宁省北镇市)。于成龙小时候家贫,为富户做过家奴,负责牧猪,人称小猪倌。

于成龙9岁入私塾,11岁举家入关至北京通州张家湾,13岁时移居延庆州开始科举学习。由于封地的因素,于成龙16岁时随生父定居固安南房村(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柳泉镇南房上村),此后他在宦海沉浮,他父亲在此定居,死后葬在这里。于成龙开始学习满文。20岁进国子监学习,23岁毕业做了吏部笔帖式。

康熙七年(1668),于成龙因嗣父(大伯父)于得水的军功,以荫生的名义被朝廷委任为直隶省乐亭县知县,这一年他已经三十岁了。

于成龙的治水活动始于任乐亭县令时。康熙七年(1668)六月,乐亭大雨,滦河水泛滥至城下,深达七八尺。当地百姓房屋倒塌,农田受损,于成龙带领百姓筑堤修河。

于成龙出仕一年后,便兼任滦州知州。滦州为直隶州,级别与知府平行。于成龙推行善政,深得民心,受罪犯越狱案牵连本该降职,但老百姓几次联名上书,请求上级让他留任,感动了朝廷,朝廷下令巡抚金世德勘察他执政为民的真凭实据。

百姓代表着民意,于成龙得以恢复职务。几年后,于成龙因没在限期内破案缉盜,依法又该降调。康熙帝下旨:“于成龙抚绥疲邑,与民相宜,其留任。”吏部按规定办事,但康熙帝评估官员过错时尊重了民意,更加关注这位畿辅要津的青年官员,几年后破格提升他为通州知州,声望日增。

三年后的1982年,于成龙受两江总督于成龙(和他同名的清官)推荐,被任命为江宁(今南京市)知府。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驻跸南京时,对清廉的于成龙颇为嘉许,提拔他为安徽省按察使。并在回京后赐给于得水貂裘,奖励他教子有方。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