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6月23日 星期

蜀渡赋

都江堰安澜索桥。

□ 屠小宁

渡,道之延伸也。舟楫之利,始于尧舜。蜀有千河,逆折回川,舟渡之便,解李翁之难。遥思古蜀,拉鲊渡诸葛南征,益州渡王濬楼船,朝天渡玄宗幸蜀,岷江渡翼王绝叹。而今之蜀渡,邓家渡伟人驱身革命,太平渡红军奇兵制敌,李庄渡师生抗日北上,南坝渡独舟奋战抗震。夫蜀渡,尽历国之大事也。渡,城镇门户,商旅驿站,舟去一二,往来百千,渡始行远,渡归田院。渡人亦度心,杜公桔柏咏渡,张先巴子行舟,得失进退官仕渡,春秋冷暖文人舟。山阜川渎,气节风骨,水盈水竭,贫贱贵富。夫蜀渡,渡之文化也。究蜀渡其性,乃民需民品。公渡官办,兴船利楫,义渡募捐,乡民共举,私渡利微,但从者任愿。而渡工芸生,居宅江渚,世代相传,劳苦功泽。经营渡口实则经营情怀,经营道义也。而以善为核心,渡之根本也,以渡昭义,行舟便民,蜀渡之精神也。

当今盛世,大道通豁,桥梁遍布。于是,弃水走陆、拆渡建桥,渡口隐于市野。千万之百十,泱泱城廓,无一渡之存,悯然也。时代发展,开新弃旧,大浪淘沙,物竞天择。渡,退之于必然。然则,物之渡口可不再,人文之渡口当常驻,故必将留之。留之乡愁,城际廓外,渡上舟里,人来客往,轻风细雨。留之文化,此岸彼岸,足下远方,情怀意象,笔墨辞章。留之精神,善义共举,为民担当,危难时挺出,庸常中普渡。嗟乎,壮哉蜀渡,善哉蜀渡,过去将来,与巴山共存,蜀水永驻。辛丑仲夏,蜀中舟者,舍南草赋。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