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7月9日 星期

汛期来临 这份安全指南送给你


近期,全国多地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将全面进入主汛期。暑期来临,交通出行、旅游活动增多,公众需高度重视主汛期各类灾害风险,学习基本防汛安全知识,提高避险意识。什么是汛期?汛期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自救?这份防汛安全指南一定要备好!

应急科普

这些汛期灾害你了解吗?

在夏季,汛期是以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考虑到暴雨、洪水两方面因素,入汛日期采用雨量和水位两个入汛指标确定。我国多数江河的暴雨洪水发生在伏秋大汛期,暴雨洪水的季节性与雨带南北移动和台风频繁活动有密切关系。

分析表明,我国各地汛期开始时间随雨带变化自南向北逐渐推迟,而汛期的长度则自南向北逐渐缩短。

每年7—8月是全国洪水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珠江、钱塘江、瓯江和黄河、汉水、嘉陵江等有明显的双汛期,前者分前汛期和后汛期,后者分伏汛期和秋汛期。与汛期有关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

暴雨

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洪水

汛期局部强降雨或长期降雨使靠近江河湖海流域的地区水系泛滥,将大量淹没房屋和人口,卷走人们的生活用品,还会淹死农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减产,造成饥荒。仅15厘米高的水流就有将人冲倒的力量,当水流达到60多厘米时,产生的力量足以冲走汽车。

滑坡和泥石流

当土壤含水量达饱和时,将造成山体和土壤松动,引发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短时间内,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滑坡和泥石流经常在山丘地区尤其是地震易发地区发生。

科学防灾

这些汛期知识你掌握了吗?

汛期来临,天气形势复杂多变,暴雨洪涝、台风、高温热浪、山洪地质灾害、强对流等灾害频发。许多旅游热门景区或地区是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多发地区,存在各种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安全风险。因此我们在户外活动中,除了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外,也要掌握一些和汛期相关的知识,增强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才能防范和化解旅游安全风险。

【关键词】 一听二看

山洪、泥石流到来前有哪些征兆?

河水异常。如果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时,说明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山体异常。山体出现很多白色水流,山坡变形、鼓包、裂缝,甚至坡上物体出现倾斜。

声响异常。如果在山上听到沙沙声音,但是却找不到声音的来源,这可能是沙石的松动、流动发出的声音,是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征兆。如果山沟或深谷发出轰鸣声音或有轻微的震动感,说明泥石流正在形成。

其他异常情况:干旱很久的土地开始积水,道路出现龟裂,公共电话亭、树木、篱笆等突然倾斜,雨下个不停,或是雨刚停下来溪水水位却急速下降等。

【关键词】 来不及转移

1. 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 如洪水继续上涨,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 如果已被洪水包围,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通讯中断时,尽量用颜色鲜艳的标志物等,以引起搜救人员的注意。

4. 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 千万不要贸然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注意:当地无明显降水也会发生山洪。因为上游所在地区经过强降雨,形成了山洪的洪峰顺流而下。

【关键词】 泥石流VS山洪

“山洪”和“泥石流”就像表亲,看似很相像,但在破坏力和逃生等很多方面却不同。

相同之处:

山洪和泥石流相似点很多。比如,成灾的前兆相似;爆发时间和区域大致相同,在6—9月的雨季,均发生在山区,山洪发生的区域有时会伴随发生泥石流;成灾突然;水体浑浊等。

不同之处:

1. 泥沙混合比例不同,泥石流中大小石块和泥沙含量大,山洪流体密度小于1.3吨/立方米。

2. 山洪的发生频率和重复发生率远远高于泥石流。

3. 泥石流比山洪破坏力强,被冲撞和淤埋人员难以自救,生还概率小。

4. 避险逃生不同。在遭遇山洪和泥石流危险时,都应向两侧山坡高处跑。遇到山洪可以就近爬上树或者建筑物等高处避险,但遇到泥石流则不可取,因为泥石流可将沿途一切摧毁。

【关键词】 滑坡跑对方向

滑坡有滑坡平台,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80%以上的滑坡是由强降雨引发的,尤其在暴雨或雨后一段时间,土体被泡软泡透时最容易发生。

1. 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

2. 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

3. 不要往地势空旷,树木生长稀疏的地方逃生,可以就近选择树木生长密集的地带逃生,密集的树木可以阻挡泥石流的前进。

4. 不要停留在低平的弯道凹侧,因为弯道处水位较高。也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方。

5. 不要往土层较厚的地带逃生,要向地质坚硬、无碎石,不易被雨水冲毁的岩石地带逃生。

【关键词】 崩塌要会躲

崩塌和山体滑坡就像是孪生兄弟。它们同属于斜坡变形破坏。

崩塌发生突然下落速度快,其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1. 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

2. 当你在滑坡体中部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注意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3. 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

4. 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关键词】 落石

崩塌落石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汛期出行要提前规划线路,尽量避开低洼路段、临水临崖路段、施工路段、盘山道路等。

安全提示:

1. 注意观察落石标志。

2. 遇到了山体落石,千万不能滞留在车内。

3. 遭遇垂直山体,如果在没有经过加固的原生态山体,一旦发生落石,距离山体越远相对越安全。

4. 在人工加固的路段,发生落石情况时,如果路段外侧没有可以躲避的空间,可以选择贴近墙体躲避。如果山坡与加固墙之间有一定的角度,多数的落石会飞向远处,之后应该尽快向落石区域两侧移动。

【关键词】 道路中断

出行者途中如遭遇交通中断,切忌冒险涉水,水深未知路段应下车探察或绕行,不可盲目强行通过;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警指挥。

安全提示:

1. 当发现山体异常、道路坍塌时要采取倒车、弃车奔跑等方式,果断撤离现场。

2. 发现土块、小石块掉落,或感到震动时,不要冒险从下方通过,立即停车撤退。

3. 在塌方比较严重的地方,应原地待援,或者原路返回寻找补给。

4. 国道断路塌方,有关职能部门反应比较迅速,车主可原地待援,并将生活物资做规划使用。

5. 在泥石流过后,若道路已被堵住,不要着急开车过去,把车停靠在泥石流发生较远的地方,或者原路返回,以防会被更大的泥石流冲走。

【关键词】 防溺水

汛期一定要远离河道,不要在河道里逗留、钓鱼、捡石头等,教育部门要加强暑期学生安全管理,做好汛期安全教育;学生家长要严格看管好自家小孩,严禁私自戏水、游泳;各类学校要强化家校协调沟通,提醒家长落实监护人责任。

【关键词】 暴雨出行

夏季暴雨天气多发,易导致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为公众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步行安全提示:

行人应当避开落地广告牌、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区域,不要靠近或在变压器下避雨。远离建筑工地临时围墙以及建在山坡上的围墙。不要贸然涉水前行,警惕水坑、井盖。

步行出门时,一定要走地势高的道路,不与车辆争路,尽量避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雨天道路湿滑,车辆刹车系统不灵活,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另外下雨天千万不要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

驾车安全提示:

出门前先检查发动机盖和车门的封闭情况及雨刮器、制动器的状况,发现故障及时排除。行车时要降低车速,前后车辆保持距离,雨天能见度较低时,可以打开防雾灯。

路面积水不超过半个车轮时,一般车辆可以正常通过,但要放慢车速,速度过快容易让水吸进空气滤芯,导致发动机进水熄火。

如果车辆在涉水行驶过程中熄火,千万不要在车内等待救援,以免水位过高时电动门窗自动锁定,危及人身安全。

【关键词】 避免雷击

雷雨是空气在极端不稳定状况下,所产生的剧烈天气现象,它常挟带强风、暴雨、闪电、雷击,甚至伴随有冰雹或龙卷风出现。

1、雷电交加时,勿打手机或有线电话,以防雷电波沿通信信号入侵,造成人员伤亡。

2、发生雷电时,应关闭电视机、电脑,更不能使用电视机的室外天线。

3、如果在野外遇到雷雨,千万别站在孤立的高楼、电杆、烟囱、房角房檐、大树、高塔、广告牌下。

4、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小贴士

遇到各类险情,请第一时间拨打110、119、120等报警电话,以及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24小时值班电话,准确告知事发地点、险情程度、被困人数等,争取营救时间。

本版文字综合人民网、中新网,北晚新视觉网、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