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7月21日 星期

大暑养生记住五字诀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个时节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心气易亏耗,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易生疰夏、中暑等病。大暑节气养生,要记住“忌、防、宜、祛、养”五字诀,平安度过“桑拿天”!

忌生冷

近日,26岁的小张连续几天午饭后都会喝点加冰的冷饮,随后出现了胃胀、消化不良的症状。但小张认为自己揉一揉、打打嗝就会好转。然而,在她又一次喝了冰咖啡后,胃胀的感觉实在难以忍受,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工作状态,于是她到哈尔滨市第四医院消化内一科就诊,经过检查和治疗,并且连续多天不吃、不饮冰冷食物及饮料后,症状才完全好转。

无独有偶,58岁的吴女士几天前外出后,大汗淋漓,一到家便打开风扇,然后从冰箱里拿出半个西瓜,吃了起来。吃完后,又喝了一大杯绿豆水。这一套降温措施下来,终于凉快了不少。可就在晚上准备休息时,她突然觉得肚子一阵阵痛,背部、额头也冒出虚汗。情急之下,只好在家先自行服药,可依旧没有效果。于是,次日一早便赶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

“最近一段时间像小张和吴女士这样因寒凉伤胃、患胃肠道疾病的市民不在少数。”哈尔滨市第四医院消化内一科主任杨效莹表示,天气热时不少人贪凉,在吃饭时喜欢配着冷饮,会让胃部骤冷骤热,刺激肌肉组织神经收缩,像是在热水中放入冰块一样,立刻就产生大量气体,引发胃胀、胃痛。食冷饮还会造成咽部的血管收缩,给咽部带来刺激,从而造成咽部的抵抗力下降,这样就可以造成咽部感染。

“吹空调,喝冷饮、冰啤酒,喜食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瓜果,这些都易引发胃肠病。”杨效莹提醒,大暑时节,忌食过于生凉食物。饮食上,以清淡为主,不可多食肥腻、辛辣、煎炸食物。但是,要注意不可只吃水果和蔬菜,偏食容易造成蛋白质缺乏,体质下降。平时,人们要注意适当补充矿物质和蛋白质,食用黄豆、绿豆、青豆等豆类,可食用瘦肉、鸡肉补充蛋白质。

防中暑

近日,上海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气温明显上升,在轨交12号线提篮桥站站台,一名男乘客突然因身体不适坐在一根立柱边,站务员见状立即上前将其搀扶到空旷的位置上休息。值班站长闻讯后,拿来温水到场协助救助,并帮忙拨打120电话。很快,120救护车赶到车站,医护人员判断乘客是中暑了,在现场做了简单的治疗措施后,男乘客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最终,其家人和朋友赶到车站,将乘客接走。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国华介绍,每年都会接诊到中暑的病人,一般以轻症中暑的病例为主。近1个多月,科室已经接诊多名轻症患者,2名重症患者,其中一名中年患者,因缺少水分、电解质补充,在户外从下午两点半活动到下午6点,突然晕倒在地,碾转到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时候,已经过去了10小时,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杨国华介绍,中暑分轻、重度,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热射病”,主要表现为高热、无汗、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一般情况,紧急抢救的黄金时间为半个小时。

海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光裕表示,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阳邪是由火热之气化成的,是夏季的主气。一旦暑邪入侵人体,腠理便会打开,汗液分泌液会随之增多,可导致体液减少,而有口干舌燥、大便偏干、尿液偏黄、心烦意乱等症状,这就是中医讲的“伤津”。如果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身体乏力寡言等“热病”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昏倒、休克、甚至死亡。这些都是中暑的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陈光裕建议,外出要注意防晒,带好遮阳伞、戴上帽子,避免长时间日晒,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对于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人员来说,这一时期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困难,可多饮凉白开或绿豆汤,及时补充水分。并且,最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仁丹、清凉油等药品。

此外,闷热的天气给心脑血管病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危险。有此类疾病史的人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室内通风,闷热时可采取物理降温,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家中最好常备氧气袋,胸闷气短时可吸氧来缓解,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宜食粥

多位专家都提到,大暑时节喝碗粥,消暑的同时,脾胃也舒坦了。米粥本身的营养较为单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天应吃够12种食物。以粥作为一个很好的载体,添加多种辅助食材,即可达到均衡营养的目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粥的含水量通常达90%,粥里的水和淀粉结合,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慢,在人体留存的时间较长,比单独喝水让人感到更加滋润。

范志红推荐了6款夏日养生粥,每种口味都不同,但都有养生的功效。

西瓜皮绿豆粥:消暑利尿

西瓜皮有助利尿,还能清热解暑。绿豆是养脾胃的良品,可以帮助防暑、利尿、消肿。

做法:将大米同绿豆入锅煮10分钟,削去西瓜皮的外皮,切成丁后放入锅内,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成粥,吃的时候可以加些白糖或陈皮丝。

薏米红豆粥:祛湿消肿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薏米富含有助利尿的钾,非常适合易水肿的人。体内湿气大的人也可以常吃,但体质虚寒者和孕妇不宜长期食用。

做法: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这款粥四季皆宜,在炎热的夏季最为适合。

丝瓜粳米粥:清热化湿

丝瓜味甘性凉,可解暑除烦,清热化痰。身热烦渴、痰喘咳嗽的人,可多吃一些。

做法:取丝瓜、粳米适量(比例大致为2:5),丝瓜去皮、切块;将米淘干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煮;粳米煮熟后再加入丝瓜,煮沸后等待5—8分钟即成。

莲子百合粥:健脾润肺

莲子有健脾补肾、清心安神的功效,百合润肺止咳。此粥有助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不适。

做法:将百合切成小块,莲子用热水泡软,然后加入大米和百合同煮,待水烧开后,再放入莲子和小枣,改用中火继续熬煮到熟。

冬瓜瘦肉粥:消暑健脾

冬瓜是夏天适宜吃的凉性蔬菜,具有生津止渴,清热祛暑的功效。与大米和瘦肉同煮,能清热解毒、健脾利尿,兼有减肥的功效,适合暑热烦闷时食用。

做法:大米入锅后煮25分钟,将冬瓜切成小方块,猪肉馅加盐、湿淀粉拌匀后同加入锅中,继续煮10分钟。

荷叶莲藕粥:促进食欲

莲藕味甘多液,可增进食欲;荷叶性凉,它独特的清香有助消暑利湿。此粥具有缓解暑热所致的头昏恶心、食少腹胀等功效。

做法:将荷叶洗净放入锅内,水烧开后捞出荷叶,汁留下,再将莲藕切成小粒,与大米一起加入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调味后便可食用。

专家提醒,谷类外层营养成分比里层多,豆粒外层含大量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在淘洗时不要太用力、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洗,也不要加碱,会破坏维生素。煮粥应一气煮成,不能中途间断或加冷水,否则粥味不浓不香。此外,由于粥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不推荐患有胃病或胃部不适的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否则血糖容易快速升高,不利于控糖。

祛湿气

夏季雨水增多,湿气加重,外湿易侵袭人体,加之暑热天气,人体的脾胃功能有所减退,内湿也容易出现,特别是素来体虚之人更易生内湿。如果面部油脂增多、大便软烂、排便不畅且次数多、舌淡、苔厚腻,则可能惹湿了。

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杂病科副主任高三德介绍,大暑养生应注重防暑祛湿,调养心神。高三德提醒,在大暑时节千万不能暴晒、淋雨,或呆在气温过高、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雨后不宜坐卧湿地,慎防暑湿之邪侵袭,讲究饮食卫生,多补充水分。中老年人以喝温开水或热茶补充水分为好。另外,每天饮水量必须要保持在1000—1500毫升左右,少量多饮为主,不能等到口渴才饮水。要提醒的是,早晨起床后,要先喝些水以补充夜晚消耗的水分。

他提醒,暑天健脾祛湿非常重要,可用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陈皮3克水煎代茶饮。

此外,大暑时节,按摩3个穴位可以起到避湿的作用。一是腋窝的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调理睡眠和改善心脏不舒服。二是肘窝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三是膝窝的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平时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养身心

33岁的吴先生前日在吃夜宵、喝酒后,与人打架而受伤。进医院时脸上、身体上抓痕明显,脸部红肿,嘴唇也破了。

“我自己都不明白当时火气怎么就能那么大。”吴先生说,他平时没有动手的习惯,加上当时只是一点小矛盾,要放在平时,他压根就不会当回事。然而,当天气太热,吴先生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不太舒服,身体的不舒服也让他变得比较急躁,几句争执后,脾气一下子就被点燃,“大脑都有种气到空白的感觉”,于是便与对方发生了肢体冲突。

所幸,双方伤势都不重,到医院简单处理后便离开了。“真是昏了头,回想起来有些匪夷所思,自己居然能为这点事与人打架,真是丢脸。”吴先生很懊悔。

“吴先生的情况,可以称之为‘情绪中暑’,随着气温升高,类似接诊量目前已有上升趋势,患者以年轻的男性为主。”武汉市武昌医院急诊科主任高洪锋坦言,“情绪中暑”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虽然在医学上暂无权威定义,但一直是该科与心理科的一个研究方向。他认为,高温低压的天气,确实会对情绪有些影响,可能还会对大脑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导致一些人在情绪上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出现非理性举动。每年夏天入伏后,类似原因的接诊量都会明显增加。

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急诊科主任万少兵也表示,随着气温升高,该科已接诊到一些“情绪中暑”患者,依据往年接诊情况预计,入伏后会迎来更多这样的患者。这些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出现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心率升快和情绪焦虑等症状,有的引发自身疾病,有的一气之下伤人伤己。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养护好心脏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房颤专病门诊邢俊武主任医师提醒,预防“情绪中暑”首先要做到静心养生,避免不良刺激;二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方法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清爽的大自然中,尽可能地使自己保持心平气和;三是保证充足睡眠,尽量减少熬夜;四是饮食上注意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等食物。

这段时间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尽量避免外出,减少露天日晒下活动,以防中暑等情况出现,运动锻炼宜选择在气温相对不高的清晨或傍晚进行,可选择较为和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瑜伽、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微微汗出为度,如若进行跑步、足球等强度较大的运动,应当控制时间,避免导致身体虚耗过度。

本版文字综合自生命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