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8月11日 星期

越是艰险越向前
——长江引航中心“抗疫专班”纪实

□ 全媒记者 康承佳 特约记者 金校 通讯员 张庆明

绿,是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绿,是长江引航员速干衣的绿。此刻,绿是战斗,是抗疫保畅的坚守。

白,是日夜兼程头顶月光的白,是长江引航员防护服的白。此刻,白是希望,是无需多言的感动。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为了稳外贸、保畅通,长江引航中心迅速成立“抗疫专班”,引航员舍家为国、奔赴一线,疫情不退,他们不撤。

到今天,他们依旧穿着橄榄绿、身披天使白,执行高风险引航任务,奋战在稳经济、保民生的引航一线,追赶星火、不问归期,白衣执甲、为国引航。

站出来

舍家为国奋勇向前

“贝西克XX”轮到港后,10名外籍船员核酸检测呈阳性。该轮出港在即,谁来引航?5月23日,一小时不到,14人递交请愿书,多人打电话向组织请战——

“请党组织给我这个机会,我年轻,扛得住!”

“在党需要的时候,我听从召唤,随时待命!”

……

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

鲜红的手印、铿锵的承诺见证着“抗疫专班”的初心与使命。5月24日凌晨4时30分,江阴引航站四名引航员登轮引航。160公里的航程,历经8小时,两批引航员三次接力,终于圆满完成引航任务,下船后立即进行医学隔离。

就是这样一批国家有需要随时站出来请命的勇士,对于家庭,从来都是缺席——

“他每一次离开,我都怕是生离死别。”江阴引航站高级引航员陈学思妻子姚叶丹告诉记者,“抗疫专班”组建初期,陈学思首批申请加入。“爸爸是第一名!”七岁儿子一脸天真,一脸自豪,他完全无法想象这“第一名”背后的生死大考。

“引航员陪家人的时间,不是按天数算,是按小时计。”陈学思满心愧疚地看着妻子,顿了顿,仍然坚定地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作为老党员,保家卫国就该走到最前面。”

舍家为国的故事,几乎是每一个引航员的家庭蓝本。

江阴引航站二级引航员张蕾申请加入专班,回家跟妻子郑有红辞行时,妻子已经怀有八个多月的身孕。“没多久孩子就出生了,能不能不去?”郑有红几乎哭着恳求。“专班结束后,我就回来陪你生宝宝。”张蕾给妻子许下承诺。

宝宝终究还是提前出生了。而如今,孩子都快一岁了,妻女还是没等到张蕾专班结束。“我女儿会叫妈妈了,但就是不会喊爸爸,我陪她的时间太少了,错过了出生,也错过了成长。”张蕾几近哽咽。

不负祖国的男儿,背后是对家庭的莫大亏欠——南通引航站高级引航员姚泽炎带头加入“抗疫专班”,女儿的婚期被迫一再推迟;南京引航站高级引航员雷胡根父亲病危,弥留之际他不能陪伴尽孝,当赶回安徽老家,父亲早已闭上双眼……

这并不是引航员个人的故事,而是长江引航中心“抗疫专班”的群像。400多名引航员轮流进入“抗疫专班”,舍家为国,他们一批接着一批上,一轮接着一轮干,白天黑夜轮轴转,全力以赴确保长江航运大动脉和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

冲上去

白衣执甲勇往直前

7月1日15时,“浦项先锋”轮在江阴引航站高级引航员郑君的精心引领下安全靠泊,完成交接后,还没来得及脱下防护服,郑君直接出现头晕、呕吐、四肢冰冷等中暑现象,因为引航员的特殊工作性质,不能到常规医院就诊,只能隔离观察。

“甲板上四十多度高温,八小时的连续引航,顶着日头,很少喝水,也没地儿休息,防护服不透气,里面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几乎是专班引航员的工作常态。”江阴引航站党支部书记华曦告诉记者,七月流火,引航工作一直在高温下进行着。

脱下速干衣,由于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很多引航员身上生了汗斑。“只要没能彻底脱下防护服,治好了还是会复发。”江阴引航站副站长丁骏告诉记者,“每一块汗斑都是一枚勋章,这背后,是引航员引领的数百条外来高风险船舶的见证。”

“参加专班以来,几乎吃完了这一辈子的自热米饭。”南京引航站二级引航员赵润程调侃。饿了,只能在驾驶室外找个角落蹲着加工自热米饭;困了,躺在通风的甲板上打个盹儿;从第一个黑夜干到第二个黑夜,专班引航员就是一次次在这样的煎熬中抵达终点。

有力支持复工复产,全力保障双循环畅通,这背后无数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张家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赵亮一直肠胃不好,参加专班后连复查都没有时间;常熟引航站二级引航员崔斌,在专班工作时腿部被毒虫叮咬,强忍着到一轮专班结束,导致局部溃烂;为了减少暴露,专班引航员穿上了尿不湿,大热天总是捂出疹子,夹杂着汗水,又痒又痛……

“抗疫专班”,更是全线在战斗!

作为“抗疫专班”的大脑中枢——长江引航中心总调度室,总是灯火通明,自疫情以来,大家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增加不少。忙碌的江阴引航站调度室,调度员每天每人400多个电话,“信息审核、引航员调配、车船保障、拖轮辅助、疫情风险判定……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长江引航的生产指数,值得!”调度员李子丰笃定地说。

为了减轻一线引航员的工作压力,长江引航中心持证领导轮流参加“抗疫专班”。一声令下,全员集结。刚结束一轮专班工作的靖江引航站副站长张庆九告诉记者:“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为身在其中而感到骄傲,为能做出这份贡献而深感荣光。疫情不退,我们不撤!”

接着扛

大战大考一往无前

7月7日上午,安徽环宇公路沥青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四平一行专程到访芜湖引航站送上锦旗,感谢芜湖引航站全力促成国际航行船舶进出芜湖口岸恢复,保障了企业生产。

去年以来,由于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线船舶进出芜湖口岸停滞,安徽环宇公路沥青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陷入困难,随时有停产危险。面对此情况,芜湖引航站“抗疫专班”人员历时32小时、跨越435公里,克服水位高、流速快等多重不利影响,从上海宝山引航“华航和顺”轮靠泊芜湖港,圆满完成任务,为企业送去了“及时雨”。

服务港航生产,一直是“抗疫专班”的信念。征途充满艰辛,奋斗成果显著。

——迎难而上,充分释放“深水红利”。1月29日,船长234.9米、吃水11.2米“国裕702”轮由南京引航站引领至南京西坝码头,将6.4万吨煤炭运抵南京,刷新了12.5米深水航道开通后南京港接靠最大货轮长度纪录,此次引航,有效缩短物流周期,降低物流成本和损耗,增强了南京港在全球航运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精准对接,“中国制造”走向世界。3月30日,张家港引航站引领装载7127吨、价值1160万美元大型设备的中国籍“大贵”轮出江,陆续驶往马来西亚、阿曼、巴林、阿联酋等“一带一路”国家,支援当地天然气、石油、太阳能项目建设。

——勇于担当,助力长江经济带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2021年上半年,“抗疫专班”保障集装箱国际班线1200多艘次,同比增长近16%;国内班线700多艘次,同比增长8%。保障进出口铁矿石船1600多艘次,同比增长近20%,载货7800多万吨,同比增长15%。

——风雨兼程,畅通重点民生物资运输“绿色通道”。“抗疫专班”优先保障电煤船近1000艘次,载货2700多万吨,成品油船1500多艘次,载货近900万吨,装载粮食船舶近500艘次,载货1200多万吨,确保社会运转和民生基础物资及时进江。

一个个故事、一组组数据,正拼接成长江引航中心“抗疫专班”白衣执甲为国引航的生动图景。4月30日,“2020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揭晓,“抗疫专班”获此殊荣。“保畅通、稳经济、守国门,‘抗疫专班’必定继续迎难而上奋战‘第一线’,坚守国门守好‘第一关’,竭诚奉献跑好‘第一棒’,勠力同心当好‘第一人’!”接过获奖证书,长江引航中心主任程学仨热泪盈眶。

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此刻,长江引航中心“抗疫专班”依旧奋战在最前线,战高温、战疫情、保安全、保畅通,他们以生命奔赴使命,是抗疫群英谱里从未缺席的一员。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