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8月11日 星期

夜入西溪岭


□ 应红枫

海岛的夏夜,总是有涛声点缀在闪闪烁烁的星光下,而清朗的月色,却使满天的星斗黯淡了不少。

约两三好友,踏着夜色的朦胧,再次拐入距离我家南侧不远的西溪岭。

西溪岭,我喜欢这个地名,古人曰:山有水乃活,岭倚溪成景。就凭“西溪岭”三字,哪怕不是亲历体验,也能让人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绝妙的山水风景画来。西溪岭山村有百来户居民,享受着一方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沿着那条被先人的足迹打磨得溜光圆滑的山岭石阶,我又踏上了这条铺满大树浓荫的西溪岭。很多次,当我重又走上那条山岭石阶时,以往的记忆总是在不断地扫描搜索着一些似曾相识的景象:那些茂密的巨樟和啁啾的小鸟,那落满或红或黄的树叶的石阶和路边丛丛的蕨草,还有从树丛中散发出来的绿草鲜嫩的芳香……

大块大块的阳光被枝枝丫丫的树枝裁剪得碎碎的,一闪一闪地落在脸上,几乎要让我陶醉在这片浓荫中了。

翻过那条山岭,循着溪水的声音走去,前面便是西溪岭村了。西溪岭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站在山坡上望下去,在竹林树影的掩映下,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小道蜿蜒而下,通向小村的每一个角落。

山岭脚下有一池水库,常有一群白鹅在水库中振翅嬉戏,引吭高歌,每天清晨或傍晚,在这个只有百来户人家的小山村里显得分外高亢而嘹亮。

爬上那座低矮的山岭,路边是几家农户敞开式的庭院,一群孩童正在奔跑嬉戏着,银铃般的声音浸漫着这座小小的山村,给这座小山村平添着一份无拘无束的活力。

庭院的墙根下,一群摇着蒲扇或折扇的纳凉老人,手边的方凳上搁着几只搪瓷茶杯,他们惬意地拉着家常,看我们路过,善意地朝我们笑笑,抑或举起扇子向我们挥挥手,似是一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乡村风情画卷。

西溪岭村道路两旁的民居,阳台、庭院都建造得非常别致,矮墙外大多设置有长条形花坛,栽种着月季、百合、大丽花等花卉,抑或栽种丝瓜、蒲瓜之类,青藤蔓延在庭院的矮墙上,把一幢幢农家小院打扮得生机盎然。路基斜坡下的田园里,栽种有玉米、豆子等庄稼,正值夏季,田地里的农作物都在茁壮着令人惊叹,被绿色遮盖着的果实点缀其中。

西溪岭村的南面是一座小型水库,供当地村民用来浇灌田地。静谧的夏夜里,这里水平如镜,透亮地倒映着皎洁的月色。

离水库不远的水塘里,种植有几亩莲藕,茎秆挺拔,荷叶肥硕,像是在平坦的夜色里放置了一盆巨大的盆景。那片荷塘,让视野鼓胀了饱满的绿色,田田碧叶笼盖在夏夜里,一支支莲花亭亭玉立在茂密的荷叶间,微风过处,分外婀娜。还有满鼻子清雅的荷花的芬芳,恰似一幅惬意的水墨村居图。

我眼前看到的,活脱脱是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那一幅场景。

行走在月色下,那方荷塘不断地靠近我,那些景致也更加细腻地逐一展现在了我面前。我们几个绕着荷塘的田埂走过,听见蛙鼓声声,糅合在水库溢洪渠泄下的潺潺流水声中,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清脆。硕大的荷叶在我们齐腰的高度,舞动着华盖般的叶盘,挨挨挤挤地在我们前面,掩盖住我们脚下的田埂小道,难道是要让我们“兴尽不知归路”?

远山含黛,峰峦叠影,碧叶下的流水,淙淙有声。月光如泻,我们踏着蛙鼓声原路返回时,夏夜的星斗依旧灿烂,几缕云彩丝絮般飘动,就在我们头顶不远的地方,慵懒地点缀着碧蓝的夜空。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