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船舶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9月15日 星期

古木船修造何以为继

大禹陵乌篷船。
古木船模型。

□ 全媒记者 陈俊杰 通讯员 陈惠 林伟凡 文/图

“以前总是在电视里看到这种摇橹船,这次来了千岛湖怎么着也要体验一番。”9月10日,在千岛湖景区,尽管等待摆渡的游客在摇橹船前排起了长队,可是游客王月仍坚持等待。而旁边的电动游船,却少有游客选择,工作人员正用喇叭喊着,让大家选择电动船,以避免排队。

游客们对极具特色的古木船型的喜爱,让这些古老水运“主力军”化身旅游经济“生力军”,成为服务景区、弘扬船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可在热潮背后,古木船的身影难掩落寞。近日,记者走访浙江绍兴、嘉兴等地发现,浙江的古木船型从建造到维护修缮,面临着市场需求不大、匠人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与其相关的船文化也丞待保护完善。

“吸睛”不“吸金”

在绍兴船文化博物馆5000多平方米的展区内,100余艘古木船模型和2000多件船史资料被妥善保存,“明瓦船”“戏班船”“画舫船”……那些早已从人们视野中淡去的绍兴古木船,被按比例缩小、精心还原后摆放在馆内,十分吸睛。

“绍兴是水乡、桥乡、酒乡,但我觉得还应该是船乡,绍兴从河姆渡时期算起,船的历史有八千年,船型有100多种。现在每年有300多艘乌篷船,活跃在各个景区。”绍兴松陵造船厂负责人、绍兴船文化博物馆承建者何关明告诉记者,这样一个市场并不算大。

何关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乌篷船的建造单价来说,便宜的三千多元,贵的一万多元,按照每四到五年一更换的周期来算,四五年内市场规模也就在300多万元。“如果建造时使用更好的材料,加之保养得当,乌篷船能使用20年。”何关明说,“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怎么传承?首先就是要有市场,没有市场,做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日后就无法持续。”

虽然市场很重要,但如果过于逐利,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据介绍,前几年在绍兴一些旅游景区,旅游用的乌篷船大多数由景区自己请工人建造。“这种情况下,一些乌篷船不用传统的工艺编制乌篷,而是用铁皮、羊毛毡代替,外地游客来游玩,就会给他们错觉,认为绍兴乌篷船就是这样的,没有体现绍兴水乡的文化风格和品味。”何关明说。

值得欣慰的是,自今年6月1日开始,根据船检质量体系要求,绍兴所有景区如要建造乌篷船,必须到具备造船资质的船厂进行建造,这可能会使这一情况有所改观。

技艺渐“凋零”

嘉兴禾东船厂位于嘉兴芦花荡服务区旁,时常会有一些古木船修复业务,且其自身也承担着嘉兴特殊木船的修缮工作。

“现在很多技术变先进了,但是手艺却退步了,我们现在造木船的老工匠大概有6—7名,基本都是60多岁的,也不是专业团队,都是外请的。平常他们也会去干别的事情,在我印象中,已经有三四批人被换掉了,现在负责的是一位刚到60岁的师傅。”嘉兴禾东船厂的相关负责人王海湧略显无奈地说,“前面一批70多岁的工匠都已经不做了,后继的工匠比较少,也没有人带徒弟,因为木船的工艺学了也不赚钱,以后根本养不活自己,未来恐怕没人会修一些特殊船型了。”

会修船的工匠越来越少,会造船的自然也愈加稀少。“绍兴的造船历史悠久,有许多独特的技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水乡绍兴公路交通网日趋发达。木船正在逐渐萎缩和消失,以乌篷船为例,乌篷编制、船体、木工、绘画,每一道工序都要很多人去做,如果一个人去学,几乎很难。”何关明说,“加上制作古木船的工匠们年事已高,后继乏人,可能十年以后,这一技艺就会消失了。保存绍兴古木船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据介绍,除了技艺传承的断代,古木船建造的木材也难以找到像以前那么优质的了。“造船需要用到的木材很多,如杉木、柏树、银杏、榉木等,以杉木来说,现在10多年的杉木和以前20多年的杉木粗细差不多,但密度却不一样,造出来的船自然没有以前的好。”王海湧告诉记者,造船时,粘缝、油灰,都要自己敲,原来的麻板可以买的,现在要自己做,还有麻丝要全国各地去找。

大道不孤护传承

虽然困难重重,但热爱古木船文化的人并没有放弃传承与保护。

“无论是修船还在造船,都要有初心和匠心,要精益求精,现在我们也在探索船舶模型的制造,并利用视频拍摄等手段,将古木船修造的原始资料保存下来,为传承尽一份力。”王海湧说。

技艺传承中,船模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在2014年,何关明就召集工匠复刻古木船模型,由8名70岁以上的造船师傅组成“绍兴古木船文化研究小组”,目前已经复刻出100多艘各式乌篷船。

为了还原古木船,这些年,何关明往返全国各地收集船史资料,有时为了收集资料,一整天连饭也顾不上吃。目前,绍兴船文化博物馆展区内有2000多张古木船相关照片,时间跨度长达百余年。光是收集这些资料,他就花了11年时间。

“复刻船模就花费了700万元。到目前为止,我在绍兴船文化博物馆的投资已逾两千万元。接下来还要继续投入。”何关明说,“船文化保护传承靠一个人来做,势单力孤,更多的需要社会和国家推动。”

记者了解到,绍兴船文化博物馆内的非遗工坊修缮工作正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底全面竣工。“非遗工坊能培养出更多的手艺人,造出更多的绍兴古木船,那我也就没遗憾了。”何关明说。

“何关明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最难的一部分。运河最主要的文化就是船,古木船都是木制结构,到现在保存的古木船已经很少很少了,需要我们去挖掘和保护。浙江船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嘉兴船文化博物馆馆长何建春为何关明点赞。

所幸的是大道不孤。宁波一位企业家尤飞君,每个周末总会跑到沿海各个城市,直奔当地的博物馆、古渔村、古迹遗存点,寻访与古代舟船相关的史料;舟山船模的传承人钱兴国,他的工作室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舟山船模不仅传承我国古木船文化的记忆,更是对研究古今帆船发展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陆梦,对于馆内展品如数家珍,神采飞扬地把这些船舶背后的故事讲给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听,旺季时每天需要连着讲两场至少5个小时……在浙江,还有很多的人为保护和传承古木船文化做着努力,深情守望着这份文化自信。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