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

万马奔腾海宁潮
——海宁水运迈入“融杭接沪”新时代

□ 全媒记者 张凌云 杨婧

潮涌海宁,巨变20年。昔日公路颠簸,航道老旧,制约潮城经济发展;今日公路联网,航道纵横,推动海宁日新月异。造就这一盛况的,正是海宁自2001年以来,将发展战略从“接沪融杭”转至“融杭接沪”,在水运基础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造力度,推动城市成为浙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

11月17日,记者来到海宁港航,探寻“融杭接沪”的“秘密”。“近年来,海宁港航启动航道提档升级、港口码头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调结构、保安全、治污染、提能力,攻坚克难、蝶变跃升,用一项项瞩目成就点亮千年运河两岸,谱写海宁水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海宁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施震立向记者介绍。

航道升级进行时

“融杭接沪”兴水运,“通江达海”迎开放。“融杭接沪”战略体现了海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雄心壮志,也考验着海宁的水运能力。然而,曾经的海宁航道等级低、通航能力有限。直至2017年,海宁的航道里程长达370多公里,等级却并不高,其中硖尖线航道全长24.97公里,8公里的尖山段为六级航道,实际通航能力不超过300吨级。如此,既严重制约了辖区水运发展,也难以满足海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此,海宁港航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着眼全局、寻找突破、精准发力,先后对辛江塘、斜郭塘、洛塘河西段等航道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并规划“两横两纵一连”(杭海线、杭平申线、硖尖线、京杭运河二通道、辛江塘)的主干航道网。

2019年,杭平申航道海宁首条高等级航道(三级航道)通过交工验收。2020年,京杭运河二通道海宁段建设工程开工,标志着海宁史上最大水运投资项目正式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此后,随着“通江达海”、海河联运行动的落地,京杭运河二通道海宁段工程、黄家门桥、硖尖线提升改造工程有序开展,如硖尖线航道提升改造项目完成后,船舶通航能力可达1000吨级,而内河联运渠道、杭平申线海宁段与京杭大运河、湖嘉申线、乍嘉苏线等航道则构成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助推海宁真正实现“通江达海”。

码头建设展新颜

绿色水运“大花园”,招商引资“金名片”。当航道改造提升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码头也在焕然一新。过去的海宁码头小、散、乱,规模、管理参差不齐,挤占空间多,服务效率低。对此,海宁港航结合浙江省“大花园”建设,采取“关停一批码头、提升一批码头、新建一批码头”的策略,腾出空间、新建园区、重塑码头、整合资源,让新建的大型物流园区和公用码头集约不失高效,美观又显专业。

2017年,六平申航道尖山作业区建成运营,码头年吞吐量达到265万吨,年通过能力270万吨。2021年,“五区十四码头”辖区共有码头32家。现代化、规模化的骨干航道作业区和镇级公用码头两个层次的港口码头体系全面成形,年港口吞吐量可达4000万吨。

在此过程中,海宁港航结合“五水共治”工作,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发展道路,通过开展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持久战攻坚行动,努力提升港口码头环保水平,强化内河船舶污染防治监管,并逐步推行港口企业管理、样板码头经验交流、码头企业视频监控等举措,同时结合行业管理服务提升攻坚行动,促进了绿色水运,盘活了水运经济,为当地招商引资打造了名副其实的“金名片”。

水运复兴谱华章

产业融合拓天地,全速进击长三角。海宁水运“十三五”收获丰饶,“十四五”盛大开局。多个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不仅显著提升了当地内河水运能力,而且有力促进了沿河产业的转型升级。

曾经的海宁沿河产业多以煤炭、石料、水泥等传统建材行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低、岸线与腹地产业匹配规划差,加之航道和码头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很多原本运输到海宁的原材料和产品只能走“水陆结合”路线,运输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直接在海宁沿河扎根,逐步形成了以粮食产业为主的长山河产业带,以新能源产业为主的六平申线产业带,以集装箱出口产业为主的杭平申线产业带,和以煤炭、建材等大宗物资为主的杭海线产业带。

特色沿河产业带的形成既推动了海宁社会经济发展,又为海宁产业融合开拓了新天地,对周边区域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更是给长三角南北两翼产业带一体化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长三角一体化势不可挡,海宁“融杭接沪”正谱华章。运河繁荣灯火璨,船只穿梭航道忙,一切都在见证着海宁水运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