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热点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
“十四五”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发布
“新基建”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新动能。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1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能力全面提升。

数字“新基建”加速发展

过去5年,中国的5G建设领先全球。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115万个,占全球70%以上,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7%的县城城区和40%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终端用户达到4.5亿户,占全球80%以上。目前,行业应用快速扩张,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涵盖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

着眼未来,5G发展的“加速度”仍将持续。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力争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6个,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其中行政村5G通达率预计达到80%。

谢存介绍,《规划》部署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卫星通信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据和算力设施。

此外,我国将构建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数据与算力设施服务能力将显著增强。同时,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高质量工业互联网网络,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的核心,数据和算力是驱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规划》提出,鼓励在一线城市周边地区建设热数据聚集区,在能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灾害少的地区建设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吸引冷数据聚集,推动数据集聚区之间资源共享调度,提升数据中心利用水平;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优化数据中心跨网、跨地域数据交互,提升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互联互通质量,提供高质量数据传输服务。

如何构建多层次的算力设施体系?《规划》明确,要推进多元异构的智能云计算平台建设,增强算力设施高速处理海量异构数据和数据深度加工能力;建设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设施,加强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部署。同时,要深入推进云网协同,促进云间互联互通,实现计算资源与网络资源优化匹配,推动计算资源集约部署和异构云能力协同共享,提高计算资源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区块链、IPv6等领域,着手组织实施专项行动,分别印发了三年行动计划进行部署。”谢存说。

5G融合应用走向纵深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5G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1万个,覆盖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工业制造、采矿、港口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加速规模落地,已由最初的生产辅助类业务向设备控制、质量管控等核心业务拓展。”谢存说,在教育、医疗、信息消费等领域5G应用正在加速发展。

在医疗领域,中国移动携手北京协和医院,共同完成了5G高清远程眼科会诊及远程眼底激光手术治疗。“5G网络实现了治疗过程中激光设备的眼动追踪同步,保障远程手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医卫行业拓展部总经理刘金鑫介绍,5G高速率、低延时的特点,让远程会诊中4K高清视频实时交互及医学影像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调阅成为可能。

在教育领域,涌现出一批5G空中课堂、5G虚拟实验室、5G云考场、5G智慧校园等标杆项目,为开展5G在智慧教育中的试点应用积累经验;信息消费领域,AR导游、4K/8K直播在游戏娱乐、赛事直播等方面的应用,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十四五”期间,面向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的5G应用将是重头戏。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上述领域推进15个行业的5G应用,打造深度融合新生态,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

作为5G融合应用的另一典型场景,其与工业互联网形成的技术合力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步伐。目前,“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数超过7600万台。

《规划》提出,持续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加快工业互联网向各行业的赋能应用。“为全面落实这一任务,我们将继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聚焦关键技术和产业短板,集中力量加快突破,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构建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扩大标识服务范围,推动标识规模化应用,构建综合型、行业型、专业型平台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王鹏说。

保障基础通信网络安全运行

随着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网络安全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全局性影响越发突出。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将着力完备网络基础设施保护和网络数据安全体系,持续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水平,打造繁荣发展的网络安全产业和可信的网络生态环境,全面提升行业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构建国家网络安全新格局。

在硬件保障方面,《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海缆维修船舶“国船国造”,加强海缆维修船舶配备,提升海上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根据《规划》,我国将推动建造2艘我国自有海缆维修船,并建设东海、南海两个国家级海缆保障基地。

同时,《规划》明确,加快布局卫星通信,鼓励卫星通信应用创新,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信息通信领域规模化应用,在航空、航海、公共安全和应急、交通能源等领域推广应用;优化产业园区、港口、厂矿等场景5G覆盖,推广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杜广达表示,“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针对基础通信网络这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关键设备安全检测、网络漏洞管理等重要制度,进一步提升针对高级持续性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监测、防御、溯源技术能力,保障基础通信网络安全运行。

上海总部首席科学家周亚超表示,根据《规划》对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要求,信息通信行业“机遇大于挑战”。

在机遇方面,他表示,随着围绕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关基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步落地实施,建设、提升综合性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此同时,以数字信任和可信身份认证为基石,有利于打造可信网络生态环境。

“‘十四五’期间,或将在信息通信行业率先全面推进和实践数据安全分级分类、数据治理、传输共享、开放应用等。”周亚超称。

在挑战方面,周亚超认为有二。其一,5G是关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5G环境与传统网络安全防护有所不同,新技术新应用带来了复杂挑战,如何提升5G安全保障能力成为关基保障的重中之重;其二,当前,急需真正形成融合应用和针对“新基建”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围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具有产业背景的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的网络安全技术和能力。

此外,伴随《规划》出炉,待释放的网络安全需求正催生出一个规模更大的网络安全产业,相关技术的迭代升级进程也在加快。

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胡坚波称,《规划》首次将创新发展网络安全产业作为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开展创新示范应用、繁荣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培育工程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产业核心技术掌控水平。

本文综合自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网、中国船舶报、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