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6月15日 星期

畅通“动脉” 保供稳链

日前,洋山分站成功引领世界最大集装箱船“长彩”轮首航上海港。上海港引航站供图
6月12日,太仓港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一派繁忙。5月份,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8.4万标箱,同比增长16.3%。计海新 摄

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交通运输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决策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强化区域联动和调度协调,高效统筹水运疫情防控、保通保畅、安全生产工作。

目前物流保通保畅总体取得了“问题动态清零、交通网络畅通、运行指标向好、枢纽逐步达产”的阶段性成效,正逐步从全面打通大动脉、基本畅通微循环,向巩固扩大物流保通保畅成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转变。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5月份,我国80个重点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3亿吨,同比下降0.7%,日均环比增长3.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08万TEU,同比增长4.2%,日均环比增长4.4%;我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76万TEU,同比增长5.2%,日均环比增长3.9%。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4096万TEU,同比下降10%,日均环比增长7%,呈加快恢复增长态势。

5月份,长江三峡和西江长洲船闸共通过货物3130.8万吨,同比增长1.2%,日均环比增长8.3%。

5月份,我国集装箱港船舶平均在港时间、在泊时问分别为1.98天、1.04天,明显低于国外主要集装箱港口平均水平的3.3天、2.4天。

宁波舟山港出台硬核举措保通保畅

本报讯(全媒记者 陈俊杰)记者6月13日从宁波舟山港集团获悉,5月以来,宁波舟山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出台18条保通保畅措施和46条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具体举措,全力破解港口物流各环节的堵点难点,为保障货运物流畅通高效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贡献港口“硬核”力量。

宁波舟山港协调国际大型班轮公司,持续增加挂靠航线运力,全力保障出口舱位供给,今年5月份全港集装箱航线增至299条,再创历史新高;加大空箱资源倾斜力度,优化空箱资源布局配置,发挥多式联运通道优势,将空箱资源提前输送至南北两翼及内陆站点,提升腹地进出口企业的空箱保障能力。

同时,宁波舟山港不断提升海铁联运作业能力,加强人员配备、设施设备和堆场能力保障,强化内陆站点发运和堆存能力,保障海铁联运通道运输能力稳定。宁波舟山港统筹全港内外贸作业和码头泊位资源,根据各码头场地堆存率及作业饱和度情况,及时调整船舶航线挂靠方案,采用两靠、装卸分离等举措,平衡各码头繁忙程度,提升码头资源利用率,并持续配合开展进口集装箱“船边直提”和出口集装箱“抵港直装”试点,实现港口作业“零延迟、零等待”。

针对港区周边拼箱仓库业务量剧增导致的爆仓情况,宁波舟山港联动拥有海关监管资质的港外拼箱仓库,搭建统一进仓预约平台,为出口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预约进仓服务和预约进仓人员防疫信息支持,同时设立出口拼箱预进港绿色通道,允许已完成海关放行、但未到进港时间的集拼装箱提前进港,提升拼箱仓库的货物接收能力。

40万吨级矿石船实现“套泊热接”

本报讯(全媒记者 杨柳 特约记者 马桂山)6月13日12时30分,40万吨级超大型矿石船“内比丽娜”轮离开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矿石码头,14时30分另一艘满载矿石船“香港海”轮安全靠妥码头,从前船离港到后船靠泊,仅用2个小时。

“套泊热接”作业是指克服港区进出港航道狭窄、交通流密度大等困难,将两船靠离泊时等待时间压缩到最短。此作业模式可将原先4—5小时靠离时间压缩至2—3小时,从而节省约50%靠离时间,将码头泊位空泊时间降到最低,形成无缝衔接的靠泊作业模式。

“套泊热接”模式使泊位使用率从之前平均80%提升到90%以上,节省了货主的物流成本及码头作业等待时间。以董家口40万吨矿石码头泊位为例,该泊位一年可增产1500万元,同时每次作业为船舶减少6万元成本,一年可为船舶节约成本3000万元。

广州港前5月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2.4%

本报讯(全媒记者 龙巍 张植凡 通讯员 邹井棋)6月14日,记者从广州港集团获悉,今年1—5月广州港净增外贸班轮航线8条,外贸航线总数达到149条,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2.4%,其中南沙港区同比增长21.3%。海铁联运方面,广州港1—5月累计发行中欧班列7列,南沙港区实现中欧班列首发,海铁联运箱量同比增长49.9%。

据介绍,广州港充分发挥港口物流大通道功能,加快打造综合物流体系,大力拓展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持续完善广州港“穿梭巴士”支线网络,稳定运行好“中欧”“中亚”“湘粤非”“穗渝”等海铁联运班列,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全力推动疫情下国际物流链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同时,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生产经营和投资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区域港口资源优化,全力推进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和在建项目高质量实施,加速释放项目产能,打造广州国际航运枢纽新的发展能级。

我国自主研发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出运

本报讯(全媒记者 杨柳 通讯员 侯文捷 李博冰轩)6月11日,我国首套自主设计、建造和调试的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在天津大沽口海事局全程护航保障下顺利装船出运。该多功能管汇由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临港场地设计并完成建造,将应用于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所属东方气田群开发。

据悉,本次出运的水下多功能管汇是工信部“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工程化示范应用”创新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500米水深的带控制系统的水下管汇工程化产品,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水下生产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取得重要突破。

为做好此次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出运护航工作,大沽口海事局充分发挥“五层联动”动态执法模式优势,突破以往政务服务—交通指挥—船舶监管“三元”信息互通的局限性,将涉水施工监管、航运公司管理等执法信息纳入动态信息数据库,形成高效的“多元”信息互通协同网络。

上海港引航站洋山分站5月引领船舶数量创新高

本报讯(全媒记者 黄玲)记者6月14日从上海港引航站获悉,上海港引航站洋山分站克服疫情及大雾多发等不利因素影响,4—5月共计引领船舶1802艘次。特别是5月,完成994艘次引领任务,创历史新高,其中,套泊作业合计860艘次,占比达47.7%;18000TEU以上船舶105艘次。

洋山分站积极响应“坚守岗位一个月,多引一艘是贡献”的倡议,一线引航员主动放弃休息、晚出班,确保出勤率;调度员迅速切换到闭环管理模式,始终保证6人驻岛工作,同时预留备班机制,确保生产人员安全稳定,坚持提供优质的岸基服务,顶住压力把疫情对引航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保障了洋山港区主业生产平稳有序。

海事部门保障同江口岸今年首航

本报讯(全媒记者 王寅娜 通讯员 张红心 张颖)6月12日,伴随着一声汽笛,载有2860吨货物的“龙推610”缓缓驶出同江口岸西港水运码头,前往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港,标志着2022年同江口岸明水期国际货运航线正式通航。

为加强国际航行船舶管理,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坚决履行口岸疫情外防输入海事相关责任,开关前,佳木斯同江海事处要求各涉航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疫情防控、危管防污等工作;加强船舶安全检查,执法人员从严从细,严把国际货运船舶安全监督关,保证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强化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向船员宣贯《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V9.0)》,要求船员扎实细致执行好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督促船员强化疫情防控意识,阻断外部疫情输入,同时,参与同江市水运口岸外防输入应急处置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裕溪船闸待闸船舶数量较高峰期大幅下降

本报讯(全媒记者 陈珺)6月14日,记者从芜湖海事局获悉,经过一个多月管控,截至目前,裕溪口水道待闸船舶数量明显减少,由最高峰时的1200余艘降至400余艘,停泊秩序明显改善,待闸水域通航环境安全有序。

据了解,4月以来,受疫情及裕溪一线船闸升级改造等影响,裕溪船闸待闸船舶数量从年初的200余艘迅速增至最高峰1200余艘。对此,芜湖海事局抓好“疏、防、控”三个关键环节,联合裕溪船闸管理处发布船舶待泊管理通告,对进入裕溪口水道的待闸船舶实行总量控制。同时,分别在西梁山、裕港水域设置劝导线、核查线,现场驻守核查进入裕溪口水道的船舶信息,劝导待闸船分流到东梁山停泊区水域锚泊待闸,暂缓进入裕溪口水道;推动船闸临时调整运行模式,进一步缓解上行待闸船舶锚泊压力。

针对待闸船舶航行、锚泊秩序,芜湖海事局按照船舶作业种类和吃水深浅合理划分停泊水域,采取无人机与海巡艇相结合立体巡航,宣传引导待闸、码头作业和过驳作业3类船舶有序规范锚泊,并积极做好待闸船舶物资供应等服务保障措施。

重庆奉节海事处服务旅游客船复工复产

本报讯(全媒记者 周佳玲 通讯员 邹瑜)6月13日,重庆奉节海事处深入宝塔坪旅游码头开展登轮检查,为复航旅游客船“星际阿波罗”轮保驾护航,全面助力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客船复工复产。

据了解,这是“星际阿波罗”号自1月2日停航后首次复航,载客317人,始发港万州,目的港巫山神女溪。

奉节处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宝塔坪旅游码头对“星际阿波罗”进行登轮检查,详细检查船舶疫情防控、乘客安全保障等措施,配合船员做好乘客上下船、行程码核验等工作。随后对船舶配员、船员证书、开航前自查、进出港报告、污染物交付等进行重点检查,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执法人员要求旅游客船负责人严格按照复航要求,严格控制登轮人数,对登轮旅客做好体温检测、信息登记,并做好船上各个区域的清洁消毒,保持舱室通风。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