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7月1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建设日新月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碧海变通途,广深港高铁将香港与国家高铁网串联,“跨境理财通”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港澳居民在湾区内地城市生活更加便利……
25年成绩单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固
世界最自由经济体。1997年以来,香港连续25年获评世界最自由经济体殊荣。在加拿大菲沙研究所的《世界经济自由度2021年度报告》五个评估大项中,香港在“国际贸易自由”及“监管”方面继续位居首位。
★ 2020年香港商品贸易总额达81973亿港元(约72878亿元人民币),是全球第6大商品贸易中心。
★ 目前,香港已与20个经济体签订8份自由贸易协定,及与31个海外经济体签订22份投资协定,为香港企业及投资者提供法律保障和更优惠的准入条件。
★ 2021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数目逾9000间,香港的初创企业数目亦增加至约4000间,两项数字均创新高。
★ 在港交所上市公司的数量从1997年的619家增加到目前的2500多家。
亚洲第一金融中心。香港与纽约和伦敦并称“纽伦港”。在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今年发布的最近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香港的总排名维持全球第三位。
★ 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从2004年5月底的62.98亿元到2022年4月底的8419亿元,增长了近133倍,全球逾七成离岸人民币支付款额经香港处理。
★ 香港的外汇储备在2021年底接近5000亿美元,是1997年底的5倍多。
★ 香港交易所现货股票市场1997年日均成交金额为150亿港元,2021年日均成交金额为1667亿港元。2021年沪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为200.79亿港元及216.3亿港元。香港交易所2021年IPO集资总额422.97亿美元,居全球第四位。
国际开放程度提升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25年以来,香港在积极融入国家大发展的同时,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成为内地与世界交流连接的重要窗口。
★ 从香港回归之初到2022年5月17日,外国在港领事机构从88家增加到119家,其中包括63家总领事馆,56家名誉领事馆,此外还有6家官方认许机构。
★ 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免签证或落地签证的国家和地区由最初的40个,增至现在的168个。
社会发展不断进步
经济社会繁荣。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稳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安定幸福。
★ 1997年,香港GDP总值1.37万亿港元,人均GDP为19.20万港元;到2021年,香港GDP总值2.86万亿港元,人均GDP超38万港元。
★ 从1997年年中到2021年年中,香港人口总数从650.21万增至741.31万,25年来增长近百万。香港人口密度是全球最高的地区之一,2021年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801人。
★ 从1997年到2021年,香港的文化、康乐和体育设施数量不断增加:公共图书馆从64间增至82间(含固定和流动),游泳池场馆从32座增至44座,体育馆从74座增至102座,足球场从291个增至317个。
科技创新发展。近年来,推动香港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国家推出了不少务实举措,香港科技创新成果渐显。
★ 亚洲第一的人才竞争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2021年IMD世界人才竞争力报告》指出,香港在亚洲排第一,比去年上升三位。
★ 对海内外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加。特区政府2006年6月推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2021年增加配额至4000个。截至2021年底,共接到来自近100个国家或地区的36689宗申请,其中9131名申请人获分配名额。
★ 香港在2021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位居亚洲之首、世界第二,当中“科技”方面的表现为世界第一。
三地携手发展
政策惠港
●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几个月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
● 2019年8月,《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
● 2020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印发。
●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两个方案落地。
● 2022年6月,《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台。
“1小时生活圈”渐成现实
● 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24日开通;
● 广深港高速铁路——2011年12月26日,广深段通车运营; 2018年9月23日香港段通车运营;
● 南沙大桥——2019年4月2日建成通车;
●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 通关——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继开通,创新实施“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便利通关模式,大部分出入境旅客通过自助方式通关、基本实现排队不超过30分钟,通关效率全面提升;
● 机场——加快建设白云机场三期、深圳机场三跑道、香港机场扩建等,大湾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亿人次;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标箱,世界级港口群加速形成。
构建高标准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目前,大湾区内地已在建筑工程、医疗、教育等8个重点领域实现对港澳职业资格的认可或作出便利安排。
澳门单牌车便利入出横琴政策实施,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横琴口岸旅检区域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
内地与港澳实施“跨境一锁”计划,陆路跨境货物通关效率提升。
金融等服务业有序开放,“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成功落地,粤港澳居民的“钱袋子”有了更多投资选择。
创新要素加速流动
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的“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建设提速,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等一批科技领域的“国之重器”加快建设。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畅通,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超3亿元。
“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形成,大疆无人机、云洲无人船等创新型企业持续涌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高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产业集群迈过万亿元大关。
重大合作平台布局落子
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一批创新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范围得到复制推广,合作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深港合作渐入佳境。
随着横琴合作区建设全面展开,管理机构揭牌运作,一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注册澳资企业近两年增长2倍,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成效初显。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顺利落户,“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启动建设。
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三个区块的先行启动区建设热火朝天,广州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规划建设稳步推进。
民生福祉
大湾区内地城市定向港澳招录公务员、开放事业单位向港澳招聘人才等创新举措推出,为港澳青年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选择。如今,广东已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过23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达3400余人。
今年4月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受访者愿意移居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比例逐年递升,2019年是52%,2022年已达到72%。
“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大湾区一年多以来,辐射范围持续扩大,受益患者也越来越多。今年5月,香港居民戴先生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进行手术,植入通过“港澳药械通”引进的心血管新械——可吸收抗菌封套,手术非常顺利。
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在广州工作的香港居民区锦雄,属于并符合广州紧缺人才标准,这两年他所缴个税超过应纳税所得额15%的部分,都获得了当地政府补贴。
“湾区社保通”政策的落地,澳门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申请办理珠海社保业务。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27.92万人次。
大湾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深化。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将于今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
共同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3个空气监控站点分布粤港澳三地,携手打造同一片蓝天下的美丽湾区。
维多利亚港畔,西九文化区,状似金色方鼎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7月2日向公众开放。
本文综合自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经济周刊、央视新闻、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