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8月5日 星期

暑未消 秋风起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当夏天的余热还未散尽,立秋带着一缕清风已悄然而至。8月7日20时28分57秒将进入“立秋”节气,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开始。刘禹锡曾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尽情地表达着爱秋喜秋的情怀;辛弃疾也说:“却道天凉好个秋。”如此可爱而又充满诗意的秋季,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

气候篇

凉风渐起 暑热未散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暑去凉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立秋有三候:

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丝丝凉意,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

二候白露降。立秋之后,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随着天气转凉,这时候的蝉感觉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蝉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习俗篇

啃秋、晒秋、贴秋膘

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在古代,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祖先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辛勤换来的收获。民间有啃秋、晒秋、贴秋膘等习俗。

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祛除积蓄在体内的暑气,迎接丰收,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运动篇

宜做有氧运动

立秋时节,几场秋雨,气温大大下降,这种凉爽舒怡的天气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但爆发性的无氧运动轻易引起身体不适,甚至造成运动损害,所以,一定要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锻炼时以身体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适度标准。推荐以下三种运动:

慢跑

慢跑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并可使体内的毒素等多余物质随汗水及尿液排出体外。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瘦身。

登高爬山

爬山可以明显提高腰、腿部的力量,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耐力等都能得到锻炼。爬山还能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秋季爬山,由于温度变化大,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因此能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

游泳

初秋的冷水泳能对神经系统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加快心跳速度、促进血流量,进而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秋季游泳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力,可以抵御季节交替时感冒的发生。

养生篇

润燥养阴是重点

古人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须顺应时节,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根据“燥则润之”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的食品为主。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养肺护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养肺。立秋过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要加强调养。专家指出,要适当多润肺,多补充水分,少食伤胃食物。起居还宜早起早卧,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做深呼吸,以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不过度劳作,可适度慢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保护脾胃

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比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吃些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食物,如芡实、山药,并避免吃寒凉食物,如梨,西瓜等。

少辛增酸

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气太盛。中医认为,肝属木,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能损伤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天要“增酸”,增加肝脏功能抑制肺气。在水果中含酸性物质种类最多的是山楂,此外,柚子、石榴也是秋天常吃的酸味水果。

调节睡眠

秋天,天高风劲,使肺气收敛,因此睡眠应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时头向西卧为好。深秋时节气候较寒冷,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要养成勤开窗通风、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

饮食篇

均衡营养 足量饮水

秋季燥气尤盛,耗津伤液,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痰黏、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除了要多喝水,防秋燥不妨在饮食上下功夫。入秋后,可以多吃以下这些食物。

主食及豆类: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大麦、小麦、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浆、扁豆等。

蔬菜:豆芽、菜花、菠菜、胡萝卜、茄子、莲藕、甘薯、马铃薯、山药、芋艿、芹菜、小白菜、莴笋、洋白菜、南瓜、菱角、胺钕、香菇等。

肉蛋奶:羊肉、牛肉、鸭肉、鱼类、猪腰子、猪肺、鳖肉、乌骨鸡、鲍鱼、鳝鱼、蛋类、奶类等。

其他还有,栗子、胡桃、花生、芝麻、蜂蜜、枸杞子、白木耳、田螺等。

推荐食谱

食谱一:胡椒猪肚汤

第一步,备好猪肚、大排、盐、花椒、生姜和白胡椒。

第二步,将猪肚直接加上盐搓洗干净,再用生粉清洗。花椒和生姜直接切块。

第三步,将猪肚冷水下锅,下入料酒、姜片和葱结,焯水3分钟,然后捞出,从侧边剪开,冲洗干净,找到猪肚和小肠连接部分的白色内膜,用刀刮干净。

第四步,起锅烧油,下入姜片和胡椒粒,煸炒出香味,然后下入猪肚,炒干多余的水分,再加入水,盖上盖,大火煮沸,撇去浮沫。

第五步,直接开始炖煮,烧开后用文火炖煮120分钟后即可。

食谱二:板栗烧鸡

第一步,备好鸡肉、板栗、生姜、花椒、八角、板栗、大蒜和调料味。

第二步,炒锅热油,将板栗倒入锅中油煎1分钟左右,盛出备用。。

第三步,炒锅热油,放入姜蒜末、辣椒段、花椒粒小火爆香,倒入鸡块翻炒均匀。

第四步,加入料酒、生抽、老抽、蚝油、白糖翻炒均匀。

第五步,加适量开水,盖上锅盖中火煮10分钟后加入板栗,继续中小火煮10分钟。

第六步,大火收汤汁,撒入葱花即可出锅装盘。

食谱三:凉拌莲藕

第一步,备好莲藕、青红椒、生姜和白醋。

第二步,将莲藕处理后洗好切片,青红椒切粒了,生姜切末。

第三步,莲藕放入热水锅中加入白醋,烫20秒后捞出,放入凉水中冲凉。

第四步,碗中放入姜末,蒜末,葱花,干辣椒,花椒,淋勺热油激发出香味后放入一勺白醋,香油,食盐,搅拌均匀。

第五步,将调制好的酱汁倒入莲藕上,抓拌均匀就可以了。

本版文字综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中医药报、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