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杨柳 通讯员 赵金赛
“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殷殷嘱托千钧力,海事纵笔绘新图。近年来,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以实际行动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建设模范机关,进一步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聚焦基层、基础、基本功,加快推进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能源物资水路运输安全畅通,天津水上一线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持续强化,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水上应急处置效能稳步提升,为地方经济发展、天津港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筑牢了水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7月8日,交通运输部系统建设模范机关表彰会议暨专题党课举行,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获评“交通运输部系统建设模范机关先进集体”称号,中心模范机关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得到认可。
强能力当好“先锋队”
天津,依海而生,向海图强。近年来,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一直居于我国港口前列,海上搜救工作在此越发重要。
作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等重任。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深知,要做到“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成为模范机关,关键是要练就一身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真本领。
为此,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结合支部年度工作安排和三会一课计划,把使命牢记心上,将党建融入日常,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思想建设主线,提升预警预防意识;以持续改进作风为能力建设主线,提升搜寻救助能力;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政治建设主线,提升科学处置水平,推动形成市搜救中心、搜救分中心、辖区企业、联合演习等多层次常态化演习机制,开展多样化、实战性的演习演练,提升协调指挥和现场处置能力。近三年来,指挥中心组织开展LNG运输保障、商渔船防碰撞等各类专项演习演练20余次,寓练于战,工作人员搜救技能不断强化,中心海上搜救“先锋队”“尖刀班”的名号越叫越响。
2021年7月26日,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组织开展了全国首个石油平台海域通航安全风险防范演习,中心注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服务效能,首次融合卫星通信、微波自组网和海岸电台多种技术手段于一体的远程可视化通信指挥演练,全方位锻炼了天津市海上搜救队伍应对处置中远海特别复杂海上险情的能力,得到了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的充分肯定。
行之有效的理论实战和培养体系下,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先进典型。2020年,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被评为“交通运输部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直属海事系统先进青年集体”;支部成员赵金赛获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直属海事系统十大杰出青年”“交通运输部系统建设模范机关先进个人”,于新清获评“天津市先进社会组织工作者”“天津海事局廉洁之星”,盛永信获评“天津海事局优秀青年”。支部3名成员进入天津海事局海上搜救青年骨干人才名单,支部人才建设成绩斐然。
人才建设成绩斐然,设备建设自然也不会落下。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高度重视技术支撑,使用市专项资金开发涉海监控资源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一线音视频实时推送,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改造海事巡逻船船岸“维萨特”(VSAT)卫星通信系统、配备4G视频通信设备,提升中远程搜救通信能力,并在2021年平台演习中检验了可行性;开展邮轮大规模救援能力研究,承建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邮轮应急信息数据库,并开发集演习演练、搜救资源、搜救动态于一体的邮轮沙盘系统。
顺体制、理机制方面,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推动成立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河水上搜救分中心,构建了一个中心、五个分中心的两级水上搜救管理格局,织密水上搜救应急网络,并积极探索浅水区应急救援手段,编制《浅水区险情应急处置简明操作手册》,从程序、装备、队伍、演习等多层面构建浅水区应急救援模式。
聚合力壮大“主力军”
海上搜救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具有风险高、时间紧、救助难度大等特点,需要协调一切政府和其他社会资源,组织各种力量对遇险人员开展搜寻救助。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党支部固制度、强联动,聚合力壮大搜救“主力军”,打造搜救“可靠力量”的步伐从未放缓。
坚持规划引领,顶层设计突出“实”。与天津市政府和市发改委协调,组织编写并推动《天津市海上搜救应急能力建设专项规划(2021—2030)》于2021年5月8日颁布实施,为构建与天津市战略地位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海上搜救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与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枢纽战略定位,和天津港世界一流港口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海上搜救应急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
提升预案水平,应急处置注重“效”。组织修订《天津市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政府、搜救中心和成员单位三类职责边界,优化预警和响应程序,规范应急处置和信息报送流程,做到应急有方、遇险不慌,有效提升了预案的衔接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法制保障,奖励激励落地“真”。在天津市司法局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与天津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天津市海上搜救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并于202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进一步拓宽了奖励受众范围,增加了绩效管理要求,对鼓励社会救助力量积极投身于海上搜救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天津已建立水上搜救联席会议制度,天津海事局联合天津市交委共同制定并印发了《天津市水上搜救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会议召集人、牵头单位、主要职能、成员单位、工作规则和工作要求等,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处置合力,全面构建“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属地为主、专群结合、就近就便、快速高效”的应急反应体系。
在搭建好水上搜救合作平台的同时,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还加强协作联动,着力于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在北方片搜救合作联席会议框架下,加强与河北、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的信息互通和应急联动,重点推动津冀两地水上交通动静态数据联网互通,应急资源共享共用;将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纳入海上搜救成员单位,显著提升海上灭火救援专业化水平;与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与市水务局、市气象局召开近岸海域水环境形势会商会,强化汛期海洋环境污染风险分析研判;吸纳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和中信海直等单位的116艘应急船舶和3架直升机作为指定搜救力量常备待命,形成全面覆盖海区、港区和内河的水上搜救应急网络。
千锤百炼,是为了与风浪搏击,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冲得上、顶得住、救得下,更好践行初心与使命,忠实履行党员职责。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张春雨介绍,仅2021年,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与各单位一起,有效处置各类海上险情43起,调派救助船舶163艘次,调派救助飞机6架次,救助遇险船舶35艘,救助遇险人员395名,救助成功率97.29%。尤其是成功处置了天津港北锚地无名海钓船翻扣和“辽绥渔35048”轮翻沉等突发事件,取得了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成绩,有效筑牢了天津市海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挖潜力打造新引擎
入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缚蛟龙。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支部党员在攻坚克难,也在不断创新,争先创优。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不日新者日退。近年来,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以“攻山头”“炸碉堡”的攻坚精神,抢先机、出新招、闯新路,深挖潜力,打造水上应急搜救事业发展“新引擎”的举措,落地有声,见行见效——
强化技术支撑。完成海岸线80公里以上距离的搜救可视化实战检验,接入卫星AIS和LRIT数据信息,并对其全球主要港口和重要航路进行建模,实现天津海上船舶污染风险分布、风险状态、风险预警的实时动态可视,在中远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看得见、传得回、到得了、救得下”,以及对天津籍船舶的全球动态实时感知和监控,为高效处置船舶遇险遇袭等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撑。
开展前瞻性研究。在天津市与吉林省战略合作框架下,与吉林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卫星遥感船舶智能识别应用研究,积极探索卫星遥感数据在重特大海上险情处置和海洋污染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补齐天基感知短板,提升广域感知能力。
探索建立全球化态势感知能力。开展了国际海上战略通道保障能力建设研究,对国际海上重要通道、重要支点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对重要物资全球运输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大数据分析,定期编制研究报告,为保障国际物流链畅通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提供基础信息保障和决策支撑,首期上报的《2021年上半年国际海上重要通道、重要支点及重要物资运输情况报告》得到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示肯定。
同时,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还全面推进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天津海事局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推进渤海湾船舶交通流一体化组织试点和天津海事局两级水上“大交管”建设,编制《渤海湾水域船舶交通流一体化组织建设及运行方案》及五个配套工作机制,印发《天津海事局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及运行方案》,建立了两级全要素水上“大交管”运行架构体系,并试点运行南疆海事局、大沽口海事局“五中心一窗口”水上“大交管”,为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打下坚实基础。
战“疫”保畅服务大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了始料未及的变局,打破了原有的运行秩序。面临疫情防控的特殊考验,更能检验一支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彰显其责任和担当。
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党支部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模范机关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与病毒赛跑、抢战“疫”先机,守土尽责筑防线,严格执行水运口岸出入境运输“货开客关”措施,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水路运输保障,积极协调为航运从业人员接种新冠疫苗,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以2021年为例,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协助地方政府稳妥处置“弘进”轮等22艘国际航行船舶的86名船员核酸检测阳性情况,紧急救助伤病船员118人次;协调港口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货运船舶靠港作业未发生因疫情防控受限情况;协调船舶公司、船员公司相关从业人员疫苗接种,累计完成接种1873人,接种率90.2%,助力在船船员建立免疫屏障。
今年上半年,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保持局疫情防控指挥体系高效运转,积极参加港口疫情输入防范工作,修订疫情防控预案9次,组织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77次,研究制定了《天津海事局机关疫情防控分级响应预案》《分支局海事安全监管工作应急替代预案》《海上搜救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手册》等,妥善应对天津市3轮疫情。特别是坚持“五优先”机制保障能源物资绿色通道畅通,形成船舶带疫作业保障方案获部安全总监、海事局局长李国平批示表扬并要求海事系统推广。
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工作背景下,保畅保稳工作也成为民心所系、国之重任。
全力保障能源物资水路运输安全畅通,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成立专项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保障能源物资水路运输工作方案》,聚焦船舶压港和货物滞港两大风险点,形成了十项保障举措;主动对接企业,了解储运情况和运力安排,提高工作预见性和针对性;积极协调各方,优先保障进出港和靠离泊作业,力争做到“泊位空缺,随时进港”“船舶完货,随时开航”。
2020年至今,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安全保障船舶进出港22.0万余艘次,完成货物吞吐量11.74亿吨。其中,今年1至7月,安全保障船舶进出港5.9万余艘次,完成货物吞吐量2.7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5.6%和2.9%,为天津港在疫情影响下实现船舶流量和货物吞吐量双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信念、是行动。”张春雨表示,创建模范机关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接下来,天津海事局指挥中心将以获评“交通运输部系统建设模范机关先进集体”荣誉为新征程起点,继续以实际行动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建设模范机关,求真务实、久久为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在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新征程上展现海事作为,体现海事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