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热点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8月19日 星期
《“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公布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8月16日,科技部官网公布《“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基本形成,科普人员数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科普设施布局不断优化,鼓励和支持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创建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提高科普基础设施覆盖面。

《规划》出台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推进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作为“十四五”科技创新领域专项规划之一,明确“十四五”时期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十四五”总体目标

科普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显著提升,科普法规、政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普的氛围加快形成,科普公共服务覆盖率和科研人员科普参与率不断提高,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升。

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基本形成,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加大科普投入;科普人员数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科普设施布局不断优化,鼓励和支持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创建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提高科普基础设施覆盖面。

科普事业“十三五”成就

科普事业成效显著

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放合作的协同工作体系,初步建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为核心的政策法规体系。

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末,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已达到10.56%,实现“十三五”科普规划确定的超过10%目标。

科普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202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171.72亿元,比2015年增长21.6%。

科普场馆数量稳步增加

全国共有科技馆、科学技术类博物馆1525个,比2015年增加21.2%。

科普传播更加广泛

全国共有科普网站2732个,科普类微博4834个,发文量200.82万篇,阅读量达到160.90亿次,科普类微信公众号9612个,发文量138.68万篇,阅读量达到28.04亿次。

六大任务

1

强化新时代科普工作价值引领功能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把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融入创新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推动学风作风和科研诚信建设,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为科技创新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整治网络传播中以科普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批驳伪科学和谣言信息,净化网络科普生态。

2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加大对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创作。

鼓励支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适应公众需要,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创建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引导中央、地方及行业主要新闻媒体参与科普创作与报道。大力发展网络科普。鼓励和支持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科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科普品牌。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普类期刊集群,培育世界一流科普期刊。

开展促进科普领域市场化发展的政策研究。推进科普与科技、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科普机构。

3

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发展

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组织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公众科学日、科技工作者日等国家重大科普示范活动。

推动科普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围绕健康生活、公共安全、地震安全等专业领域,加强主题科普内容开发与推广,创作一批高水平的科普作品。

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预案中的应急科普措施,推动将应急科普工作纳入政府应急管理考核范畴。

加强针对社会热点的科普。探索建立社会热点科普响应机制,研究社会热点科普的主动推送解决方案,及时响应社会热点,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科学解读信息,提升公众认知能力,做好舆论引导。

4

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科研机构要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支持、激励考核等措施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强化对科普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开展科普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围绕科技强国建设的重大成就、重大政策、重点发展领域开展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认知水平,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

针对新技术新知识开展前瞻性科普,促进公众理解和认同,推动技术研发与应用。

围绕科技成果开发系列科普产品,运用科普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使用科技成果,通过科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5

抓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过程、各环节,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的认识,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能力。

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最美职工、大国工匠、巾帼建功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6

开展科普交流与合作

完善科普多边和双边国际交流机制,拓宽科技人文交流渠道,积极加入或牵头创建国际性科普组织。

聚焦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减灾防灾、科学考古、宇宙探索、机器人等世界青少年关注的主题,深入开展青少年国际科普交流。

发挥我国科技优势特色,推动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等领域的国际科普合作。聚焦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灾害风险、气候变化、环境安全等人类共同挑战,策划组织国际科普活动,增强国际合作共识。

推动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公众科学日等重大科普活动更好辐射香港、澳门。推进海峡两岸科普交流合作,鼓励科普场馆间互展互动,加强优秀科普作品、产品、展品等交流推广。

本版文字摘录自《“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