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9月21日 星期
向安全要效益 以效益促安全
太仓海事特别监管守护碧水安澜

太仓海事开展巡航。
太仓海事“江海为民工作室”为船员送补给。 本版图片由太仓海事局提供
长江太仓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

□ 全媒记者 甘琛 通讯员 李天培

胜利,属于勇毅而笃行的奋斗者。

从打下第一根桩到100万标箱,用时15年;

从100万标箱到400万标箱,用时9年;

而从400万标箱到700万标箱,却仅用不到5年时间……

江水咆哮,浪花飞溅,昔日“天下第一码头”,成为了长江第一集装箱港口。地处长江口南岸的太仓港,宛如一颗璀璨耀眼的江海明珠,在改革开放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前沿地带发光发亮。

为守护这颗耀眼明珠,太仓海事人不舍昼夜、不止奋斗,创新提出并建设水上安全特别监管区。向安全要效益,以效益促安全,一年来,建设成果熠熠生辉——

2021年至今实现辖区零死亡零失踪的历史最好成绩,太仓港取得703万TEU集装箱、2.4亿吨吞吐量的新纪录,太仓海事局获得太仓市年度考核第一等次、江苏海事系统目标任务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奔跑中奋斗,在奋斗中前进,太仓海事人正抖擞精神全力投身水上安全特别监管区的建设,为实现太仓港1000万标箱、3亿吨吞吐量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动因

特殊港情呼唤特别监管

地处长江航运咽喉,这里是江苏仅有、中国难得、世界少见的天然良港。38.8公里长江岸线,12.5米深水航道,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太仓港在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中占得先机,承担重大的历史使命。

进入“十四五”,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苏州(太仓)港建设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枢纽港。2020年苏州(太仓)顺利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太仓市委市政府将“以港强市”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并提出“十四五”期间太仓港实现年集装箱吞吐量翻一番、达10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3亿吨的宏伟目标。

然而,这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特殊的港情对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港口布局特殊。辖区发展多年形成“南港北锚”特殊布局,造成船舶往返锚地与码头需频繁横越航道,碰撞风险大。通江河口众多,小型船舶进出航道特别频繁,碰撞、搁浅事故险情多发。

——社会敏感特别。石化作业区危险品码头林立,码头对面是危险品锚地,危险品船舶在此聚集。长江太仓段内有太仓市、上海市三个饮用水取水口,一旦发生泄漏等污染事故,千万居民饮用水将受到严重影响。

——监管强度特大。每年近50万艘次船舶、3万艘次危化品船舶、1亿吨危化品过境,随着千万标箱集装箱大港建设的提速,届时船流更加密集、通航环境更加复杂,水上应急搜救、交通秩序维护、口岸监管服务及水域环境保护等面临更大压力。

——水文气象特别。地处长江入海口,每月大潮汛潮流影响显著。受夏季东南大风、台风及冬季寒潮大风的影响,年平均恶劣天气影响天数达50天。

对照太仓港的宏伟建设蓝图,对照海事现代化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对照特殊港情带来的巨大挑战,长江太仓段原有的治理模式存在的短板逐步暴露,2020年多次船舶自沉事故更是给辖区安全监管敲响了警钟。

“以上种种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特别的政策、特别的决心、特别的能力、特别的举措、特别的服务实施特别监管,安全治理必须加快由传统治理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型,实现太仓水域更高水平的安全。”太仓海事局党委书记、局长丁湖海坚定地说。

顶层设计

集思广益绘就发展“路线图”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如何实施特别监管,路线图最关键。为此,太仓海事局积极谋划,做好顶层设计。

2021年2月,太仓海事局党委研究提出打造太仓水上安全特别监管区,并专门成立青年智库团队开展研究编写。为避免闭门造车,太仓海事局征求了包括属地在内23家单位18条意见,同时邀请江苏海事局专家委员会专题调研指导特别监管区建设,奔赴宁波舟山港等开展学习调研,经过3个多月的编写修订,数易文稿,终成方案。

7月1日,太仓海事局联合江苏太仓港口管理委员会正式印发《太仓水上安全特别监管区建设方案》(简称《建设方案》)。《建设方案》分6大部分,分别是太仓港发展现状和水上监管现状、建设太仓水上安全特别监管区必要性分析、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预期成效、保障机制。

记者仔细翻阅发现,该《建设方案》明确了运用支点思维、生态思维、通道思维、大港思维和攻坚思维的工作理念,提出了围绕“安全发展政策、江海生态航运、机动保障能力、港口监管网络、物贸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构建了“政策协同、资源协调、执法协作、多方协助”的工作机制,确立了“水上人命安全、长江生态安全、战略通道安全、船舶航行安全、港口物贸安全”的大目标。

时不我待,太仓海事人自我加压,将主要任务细化分解成《太仓水上安全特别监管区建设方案任务清单》,共6大项74条任务清单,定目标、明职责、立时限。

《建设方案》的印发开启了太仓水上安全监管的历史新时期。“构建太仓水上安全特别监管区”也被纳入2021年度太仓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

建设成果

A

安全更稳

实现零死亡零失踪历史最好成绩

一年来,太仓海事人从特别处求特别法,锚定监管难点,一件件突破、一桩桩完善,从2021年至今,实现了“四个纵深突破”,取得了辖区零死亡零失踪的历史最好成绩。

特殊港口布局带来的“船舶横越”监管有了纵深突破。通过构建海事、港口、码头、引航、船舶“五方联动协作机制”,根据船舶高峰流规律,形成了辖区综合调度机制;总结提炼“三三四四”船舶横越管控法,建立起“水上红绿灯”交通体系;在航道南侧创新性设置临时待泊区,减少夜间集装箱船舶横越风险,船舶横越由日均125艘次,减少至82艘次,减少34%,横越监管难题得到有效控制。

特别社会敏感带来的交界水域监管有了纵深突破。太仓海事局印发《太仓海事局落实沪苏海事监管服务保障一体化行动方案(1.0版)》,立足“水上安全主力军、靓丽生态水卫士、以港强市店小二、物贸基地金招牌、沪苏合作强磁极”定位,开展联合水上搜救演习、涉海运输船联合查处、水源地保护区联合巡航等务实举措,实现沪苏交界水域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搜救、一体化治理、一体化巡航、一体化污染防治。

特大工作强度带来的小型船舶监管有了纵深突破。太仓海事局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开展为破题点,充分运用“大船、码头、小船”责任链,以严的主基调实现小型船舶监管大提升。针对砂石分流船,实施砂石运输船“八不进、七不出”“璜泾规则”,实现进出本港船超载基本杜绝、船名标识不合格动态清零、船舶污染防治基本合规。针对船舶配员,运用“信用+智慧+共治”,形成“3331”内河干散货船舶配员检查工作法,建立内河集装箱船舶配员“四严”太仓监管模式,倒逼货主、码头、船舶自觉实现配员合规。针对“三无船舶”,推动市政府印发《太仓市长江沿线“三无”船舶长效治理机制实施方案》,整合海事、交通、公安等多方力量,首次实现动态清零,有效根除“三无”船舶这一水上顽疾。

此外,特别水文气象带来的恶劣天气防范有了纵深突破。太仓海事局建立常态化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年智能推送信息超百万条;深化“浏河船民讲习所”品牌,到嘉定、宝山、太仓搅拌站等小型船舶始发地开展安全宣讲工作,在周边形成安全共识;发布长江太仓段风险隐患防控“四图两册”和长江太仓段水上搜救应急预案、防台风应急预案,执法人员上艇上拖轮在重点水域24小时驻守待命,恶劣天气防范成效有目共睹。

B

生态更靓

实现船舶污染物全链条监管

一年来,太仓海事人牢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特别决心,实现船舶污染物的“生产、收集、转运、处理”全链条监管。

高质量运行“一零两全四免费”实现船舶污染物“不入江”。太仓海事局建立《港口码头、航运公司、接收单位主体责任清单》,推动码头实现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接收全覆盖,修改优化船舶污染物接收流程,形成船舶污染物接收“一规一制一图”,实现船舶污染物全接收、不入江。

建成太仓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实现船舶污染物“有去处”。在苏州市委市政府、太仓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仓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于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承担起“免费船舶污染物接收上岸、应急救援、便民政务”等绿色服务使命,成为江尾海头的一处休整补给的“绿色港湾”。

投运危化品船舶洗舱水接收站实现洗舱水“能处理”。太仓海事局助推太仓阳鸿危化品洗舱站及油污水预处理站顺利建成并安全运行,解决了太仓港危化品船舶洗舱水无法本地处置和船舶含油污水无法本地预处理后转运两大难题,有效打通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最后一公里。

圆满完成全港岸电示范区建设实现船舶靠港“碳减排”。太仓海事局推动辖区14家非危化品码头岸电全覆盖,142套岸电设备全部录入信息系统,引导满足使用条件的船舶主动申请接用岸电,船E行信息系统岸电接入率在长江江苏段辖区率先达到100%,实现船舶岸电使用成倍增长,创造岸电信息化推广使用的“太仓速度”。

完善危化品安全监管能力实现本质安全“稳提升”。太仓海事局全面启动“1+3”高质量选船机制,提高危化品船舶本质安全度,指导危化品码头更新应急预案,形成太仓港危化品“一货一案”应急手册,推动太仓港船舶污染联防体建设,构建全辖区船舶污染防治应急资源联动共享大格局。

C

港口更强

各项数据快速增长

一年来,太仓海事人立足保通保畅,以特殊的使命感,通过“三个聚焦”,全力书写好畅通长江航运的咽喉这道国家与社会交给海事人的必答题,实现港口各项数据快速增长。

首先,聚焦顶层设计,成立长江航运东大门通道安全“共建共治”联盟。太仓海事局联合江苏太仓港口管理委员会、太仓市人民检察院等八家单位成立了长江航运东大门通道安全“共建共治”联盟,建立了防失控、防断缆、防落水、防非法聚集,共建“信用+智慧”通道安全航段、建立通道安全应急协作机制、建立通道安全应急演练机制,强化通道安全共建、强化通道安全基础、强化通道安全应急的“四防三建三强”的“共建共治”机制,共同护航片区通道安全。

其次,聚焦全过程监管,构建“三大三全”新型监管机制。“到港船舶全选船、信用管理全覆盖、安全风险全识别、港口生产大调度、通道安全大管控、港航数据大融合”的海事新型监管机制初步构建,“港航一体、门户管理、全域感知、精准管控”的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太仓模式初见成效。

此外,聚焦疫情防控,保障水路疫情防控安全平稳。该局开通了内河船员疫苗接种绿色通道,本地疫情期间为受疫情影响船舶紧急提供生活物资300余艘次,展现海事为民情怀。

D

产业更兴

“港口流量”转为“经济增量”

一年来,太仓海事人坚持有位必须有为,充分发挥太仓港天然禀赋,以特别的服务,助力太仓港口型物流枢纽建设,将巨大的“港口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打牢“实”的基础,保障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平稳有序。太仓海事局服务集装箱四期码头提前试营业,出台9项举措、解决10个问题,助力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服务鑫海、万方、协鑫码头等开展砂石装卸业务,为地方基础建设提供稳定货源;开辟绿色通道,保障电煤船运输,2021年4.2万艘次电煤船安全进出港、装卸煤炭4588万吨;做好长江流域新造船试航维护工作,2021年护航新造船安全试航410艘次。

做好“高”的文章,助力港口高端物流迅猛发展。太仓海事局全力支持海通(太仓)汽车码头建设,助力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探索汽车整车集装箱运输新模式,向年整车吞吐量100万辆的目标发起冲锋,将太仓港打造成新的汽车整车出口口岸;从新造船下水、船舶试航、登记等,全流程服务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年建造交付各类船舶23艘,实现太仓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突破。

提供“新”的动能,塑造港口发展新优势。太仓海事局推动实施香港籍国际航行船舶自引自靠作业;推出集装箱“整船带货”民生实事工程,帮助企业以包船模式整租外贸远洋船舶,助推国货行销世界;按照试点运输“定港口、定航线、定船舶”原则,开展宁德时代大容量大批量锂电池海上安全运输试点,抓好行业起步的大好时机,形成新能源水上运输看太仓的品牌效应。

一年来,太仓水上安全特别监管区建设成果喜人——

2021年至今实现辖区零死亡零失踪,航行更安全;28222.7立方生活污水,285.4立方洗舱水,301.3万度岸电,江豚重现,水清天蓝,环境更优美;145192艘次船舶进出港,703万TEU集装箱,2.4亿吨吞吐量,港口更强大;开辟运营集装箱班轮航线217条,汽车整车进出口岸建设初成规模,产业更兴旺;太仓市年度考核第一等次,江苏海事系统目标任务考核第一名,气象新变化。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牢记‘生命重于泰山’的嘱托,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聚力改革创新突破,为加快实现江苏海事局‘二次飞跃’打好头阵。”丁湖海表示。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