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陈俊杰 通讯员 吴婷竹 洪思思
时间无声,奋进有痕。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嘉兴海河联运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
十年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嘉兴港航依托长三角桥头堡区位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深耕长三角经济腹地,在改革浪潮中搏击勇进、负重前行,擘画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河联运发展画卷。
十年间,嘉兴累计完成水运投资280多亿元,海河联运堵点瓶颈全面打通,“三横三纵一通道”高等级航道网逐步建成;沿海万吨级港口与内河港口联动发展,集装箱吞吐能力稳步跃升,排名全球第83位,海河联运箱量今年预计突破75万箱,增速居浙江全省首位。
十年间,嘉兴海河联运数字化平台投用,实现“海河联运一张图、船舶货物一线牵、物流信息一点清、企业申报一路通、政府监管一体化”。
嘉兴十年,动力澎湃。
海河同奏 升级扩容
翻开嘉兴海河联运建设史册,一项项航道扩容升级关键水运工程,织就了五彩斑斓的梦想,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凯歌。
2012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同年6月,嘉兴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嘉兴市水运复兴行动计划》,嘉兴成为浙江全省首家制订地市级水运复兴计划的城市,海河联运建设发展大幕由此拉开。
航道通则海河联运兴。“我记得很清楚,2012年12月18日,杭平申线(浙江段)航道改造工程开工,嘉兴海河联运发展步入了新时代。”时至今日,回忆起这一海河联运主通道工程建设情形,嘉兴市港航管理中心的郑松仍难掩激动。
2020年,历经8年建设,投资总概算71.14亿元,全长116公里的杭平申线(浙江段)航道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通过黄姑塘支线、乍嘉苏线、海塘支线及何家桥线实现与嘉兴港独山、乍浦和海盐三大港区无缝对接,千吨级海河联运船舶由此畅行无阻。
杭平申线的建设是10年间嘉兴港航打造“三横三纵一通道”高等级航道网,推动海河联运发展的生动缩影。10年来,为破除制约海河联运发展的关键瓶颈,嘉兴港航先后建成了湖嘉申线航道一期工程、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嘉兴段等一大批高等级航道,补齐了水运发展基础性短板,航道里程达1978公里,其中三级航道163公里,四级航道192公里,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355公里)占比约18%,通航里程、四级以上航道里程、航道密度均列浙江全省第一。
高等级航道网络越织越密,让嘉兴与湖州、杭州、上海、江苏等长三角省市的联系更为紧密,一条贯通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黄金通道”雏形初现,开始发挥出“流金淌银”的效益——
嘉兴平湖以乍浦港区为核心,通过杭平申线拓展港口经济腹地辐射范围;
海盐则形成了以上海隧道、上海城建等企业为主的装配式建材产业带;
海宁已逐步形成特色粮食产业带和集装箱产业带……
以海宁港区海昌作业区为例,依托杭平申线高等级航道,货物从海宁港出发可以通过水水中转,直接对接嘉兴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根据估算,该模式将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30%,提高物流效率40%。
“内河航道条件在改善了,沿海万吨级航道建设也在加快,沿海万吨级码头不断投运,集装箱码头能力提升,老旧码头的改造提升,特别是海河联运中转港池等一系列关键工程的建成投用,让嘉兴海河联运能力爆发式增长。”嘉兴市港航管理中心副主任步海宾说。
一条条航道、一座座码头赋予了嘉兴海河联运无限潜力,而嘉兴也在继续稳步推进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湖嘉申航道二期工程、京杭运河二通道等一大批航道工程建设,为海河联运航道网持续升级扩容。
枢纽发力 振翅高飞
十年磨一剑,嘉兴港航以恒心践初心,推动海河联运枢纽建设驶入快车道,为港产城融合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于2002年、2006年两次到嘉兴港视察,并在2003年的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一个便捷出海口、两个积极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波舟山港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加快推进“四个一流”建设,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强港。
嘉兴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合作发展,在激烈的区域港口发展竞争中,发挥全国仅有的两港优势(全国内河主要港+沿海重要港),依托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和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走出了一条具有嘉兴特点的港口发展道路,全力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
政策引导扶持,为嘉兴海河联运指明了发展方向——
2018年,浙江省政府首次出台政策加快全省海河联运发展,明确建设嘉兴港海河联运枢纽;
2019年又将嘉兴海河联运列入全省“四港联动”“141”示范工程;
2020年4月,嘉兴海河联运枢纽示范试点项目纳入了浙江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2021年9月,浙江省政府专门印发了《支持嘉兴建设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行动方案》,对嘉兴发展海河联运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2022年4月,嘉兴市交通建设和管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嘉兴市建设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实施方案》,嘉兴海河联运发展利好不断。
目前,嘉兴已形成“一枢纽、十通道、八联”的海河联运总体布局。
与政策引导对应的是嘉兴不断提升海河联运服务水平,提增海河联运“黄金效益”。早在2012年8月,嘉兴就出台了《嘉兴市支持航运业发展资金操作细则》,此举有效改善了水运物流企业的发展环境——
十年间,嘉兴积极推广“散改集”“陆改水”,整合空箱资源,推行“港到门”,实施“一企一议”,实现货物由港口到企业门口快速直达;
十年间,嘉兴细化并落地海河联运、“公转水”等补助政策,出台集装箱海河联运资金补助、免征嘉兴港外贸集装箱货物港务费等减费政策,助力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仅2021年,嘉兴共发放集装箱补助资金1600万元,免征嘉兴港外贸集装箱货物港务费约350万元,实现助企纾困、带动发展;
嘉兴一以贯之的发展决心,精准谋划的顶层布局,优质高效的贴心服务,让海河联运发展突飞猛进。
“在2021年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嘉兴港排名第83位,较2020年上升了6位。而且今年嘉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突破75万标箱。这两个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海河联运的发展。”步海宾告诉记者,今年1—7月,嘉兴港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达29%,在全国沿海港口排名第一,其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来源于海河联运。
如今,海河联运已成为嘉兴乃至浙江交通的“金名片”。
从集装箱数据来说,目前嘉兴海河联运在内贸方面已经服务于安徽、上海等地20余个码头,建立了12条内贸航线,21条海河联运内河班轮航线,最远到达河南。
随着嘉兴海河联运体系逐步完善,嘉兴港海河联运的集装箱航线航班也从内贸扩展到内外贸兼备。目前,嘉兴港已开通至日本、越南、俄罗斯、泰国4条近洋航线,乍浦港区至宁波舟山港、独山港区至上海港2条外贸内支线,海河联运枢纽建设效能进一步发挥。
立足嘉兴港,辐射长三角,嘉兴海河联运枢纽港建设风生水起,带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不断加速,为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的“蓝色引擎”。数据显示,2021年,嘉兴滨海区域以占全市5.8%的土地面积,贡献了15.5%的规上工业总产值、14.3%的规上工业增加值、16.2%的利税总额,滨海区域“百亿企业群、千亿产业带”培育成效显现;嘉兴港万吨级泊位数、集装箱吞吐量均列浙江全省第二位。
数字赋能 智创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这为嘉兴海河联运建设发展带来了新的时代命题。
把舵定向,答好新考题,嘉兴海河联运瞄准“数字化”。聚焦“前海后河”的优势和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嘉兴成功搭建海河联运在线平台,作为浙江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2”营商环境集成应用“一流强港”子场景的重要内容,该平台实现了海河联运全要素协同和智慧化服务,推动海河联运高效运转,健全了海河联运企业服务机制,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获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批示肯定。
“今年1—9月,我们有6300箱货物出口到国外,都是通过海河联运实现的,节省了454万元运费。”谈及今年8月上线的海河联运在线应用平台,嘉兴顾家家居物流部厉经理乐开了花。他告诉记者,只要在该平台上输入货物运输的起运地和目的地,平台的“比价格”功能就会自动规划出海河联运和公路运输两种物流方式,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对比一目了然,“最终我们选择了物流成本更低的海河联运方式。”
立潮头之上,行创新之举,嘉兴港航骨子里透出一股走在前列、敢为人先的奋进精神。
十年前,嘉兴港航就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推进智慧港航建设,“内河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应用”项目成为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支持项目,补助资金254万元。
十年后,嘉兴港航以需求为牵引,坚持改革破题,打造了一批接地气、减负担、惠民生的场景应用。船舶污染物零排放精准管控被列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基层和社会谋划的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清单”;全航区建成激光流量监测点29个、AIS基站22个、RFID读卡点30个和航道视频监控点239个,运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感知技术,实现航区内全面感知与互联互通;在浙江全省率先试点启用“码头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码头安全监管智能化、港口船舶防污全流程电子化。
“以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强支撑,以数字化改革创新提能级,时光流转间,嘉兴海河联运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华美蝶变。”步海宾说:“曾几何时因为怕堵航,嘉兴航道严禁120吨以上船舶通行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非凡十年,海河联运对嘉兴而言,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时代意义,更有催人奋进、奠定未来的深刻启示。面向“十四五”,嘉兴又锁定新的目标:力争集装箱海河联运吞吐量突破160万标箱,基本建成效率高、服务优、成本低的长三角地区海河联运枢纽港。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嘉兴港航正沿着浙江省委确定的“八八战略”路径,紧扣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脉搏,深度融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在建设世界一流强港、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的新征途中奋楫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