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11月7日 星期

在“湿地之城”共赴“江湖之约”


清晨,湖北省武汉市沉湖湿地芦苇摇曳,透过高倍望远镜,一只白羽大鸟出现在视野中。“是卷羽鹈鹕!”湿地保护志愿者杨睿兴奋地说。卷羽鹈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连续两年来沉湖湿地“报到”。

被誉为“水鸟天堂”的沉湖湿地,是武汉众多湿地中的一个。武汉拥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湿地面积达16.2万公顷,占全市面积的18.9%。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习近平指出,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让我们共同努力,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

大会看点

作为全球第一部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湿地公约》于1971年2月2日由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海滨城市拉姆萨尔签署,全称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经过50余年的发展,《湿地公约》的内涵已由关注水禽栖息地和迁移水鸟的保护,延伸到注重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发挥。缔约方发展到目前的172个。中国政府于1992年正式加入《湿地公约》,成为公约第67个缔约方。

通常每三年召开一次的缔约方大会,是公约最高决策机构,主要审议公约过去三年的执行情况、公约发展战略,修订《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通过相关决议。按照惯例,缔约方大会的参会人员主要为各国政府代表团、相关国际组织及民间团体代表、专家学者等。

除了审议公约发展战略性议题,发布公约战略框架等大会成果,此次大会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审议全球湿地发展战略等重大履约事项。

根据议程安排,大会定于2022年11月5日至13日举办,在湖北武汉设线上线下主会场、在瑞士日内瓦设线上线下分会场,探讨公约发展方向,审议重要履约事项。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武汉线上线下主会场主要活动包括大会开幕式、部级高级别会议、中国湿地成就展、中国系列边会、湿地考察等。

与此同时,设在日内瓦的线上线下分会场,将举办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区域会议、各国边会、国际湿地展、闭幕式等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为系统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武汉市还将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内一处废弃水厂进行生态化改造,并策划特色展陈,展示中国履约30年成果。

——重要议程:

■此次大会期间将对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进行授牌,其中包括我国合肥、济宁、南昌、盘锦、武汉、盐城等城市。

■大会将积极争取中外各方支持,推动在中国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和科研平台,重点开展国际培训研讨、科研宣教及红树林保护项目。

■大会将以制定公约第五期战略规划为契机,推动审议通过《2025后全球湿地保护发展战略框架》,引领公约发展方向,并对未来一个时期内的全球湿地保护作出规划,推动全球湿地保护开启新的篇章。

中国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湿地保护成效明显,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目前,中国湿地总面积8.5亿亩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中国目前有901个国家湿地公园,600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省级重要湿地1021处,13个国际湿地城市。

▶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中国湿地高等植物约200科692属2315种。全世界雁鸭类有168种,中国湿地就有54种,约占32%。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就有9种,占60%。中国湿地还是世界水禽的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候鸟迁徙的停歇地,如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是天鹅的重要繁殖地,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江西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在此越冬的白鹤占全世界总数的95%以上。

▶我国陆续实施了三个五年期实施规划,中央政府累计投入198亿元,实施了4100多个工程项目,带动地方共同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守护“地球之肾”的重要性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缓解和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作用显著。然而,受农业活动、气候变化等影响,全球湿地缩减和退化形势严峻,守护湿地亟需各方携手同行。

根据《湿地公约》,广义上的湿地不仅包括所有湖泊和河流、地下蓄水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绿洲、河口、三角洲和滩涂、红树林和其他沿海地区、珊瑚礁等,还包括鱼塘、稻田、水库和盐田等。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经过反复调查和研究,将《湿地公约》湿地分类体系进行了整合与归并,划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5类34型。

《湿地公约》秘书处2021年12月发布《全球湿地展望》特别版报告指出,湿地在减排、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扭转生物多样性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最为有效的碳汇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例如,在以滨海湿地为代表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中,红树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可达热带雨林的55倍。仅占地球表面积3%的泥炭地,储存了全球30%的陆地碳。“蓝碳”即蓝色碳汇,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全球湿地展望》报告还强调,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可助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升湿地管理水平可带来健康、食物和水资源安全等红利。据估算,全球湿地每年提供的健康、福祉和安全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达47.4万亿美元,可见守护湿地就是守护人类本身。

本文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水运网相关报道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