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

生态航道释放绿色“红利”


□ 全媒记者 张小刚 通讯员 胡淦

近年来,湖南水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绿色航道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引进和研发力度,积极推动航道治理与生态环境修复营造相结合,加快推广航道工程绿色养护技术,打造连接三湘四水的绿色航道体系。

“鱼道”成亮丽风景

在位于湘江上的土谷塘航电枢纽和大源渡航电枢纽的船舶关闸通道旁,都有一条内部成半包围格子结构的生态鱼道连接拦江大坝的上下游。前者呈折叠状,全长728.5米,后者则呈长直线状,长1552.9米,都从下游按梯度通往上游。在鱼道周围,经常能看到数量众多的白色水鸟在低空盘旋伺机捕食。碧波荡漾,鸥鹭飞翔,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图画。

据了解,根据湘江中一些鱼类洄游产卵的习性,鱼道在每年的3—7月份放水供鱼类通过,其他月份则视情况短时间放水。鱼道内的水流较急,半包围的格子状结构可以为过往的鱼类提供歇息的空间。有时候,一条鱼需要两三天时间才能溯流而上完成整个过程。

湖南省湘水集团土谷塘航电枢纽分公司副总经理唐康介绍:“建设生态鱼道主要是为了保护鱼类。船鱼分道,可以尽量减少船舶过闸时对鱼类造成的影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鱼类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湖南省在航道建设项目中,将鱼道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为鱼类开设“生命通道”。湘江干流长沙、株洲、大源渡、土谷塘、近尾洲5个枢纽已开辟鱼道,其他几个枢纽拟建或正在建设中。

绿色理念贯穿始终

湖南省将“绿色航道”理念贯穿航道项目建设全过程,特别是在生态固滩、生态护坡技术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相关工艺和材料广泛应用于“一湖四水”航道整治工程。

湘江株洲至衡阳2000吨级航道建设工程作为湖南省“绿色航道建设”的样板工程,其绿色生态环保工程投入高达2.61亿元,占比8.35%。项目中引航道护坡采用生态连锁砖、路堤边坡采用卵石格宾挡墙、弃渣场采用挡渣坝围挡等生态护坡技术;项目中创新提出的耕植土剥离与临时堆存方案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得到权威机构充分肯定并计划在全省推广。

湘祁二线船闸项目,将用做临建用地及弃渣场的近400亩低洼耕地、山坳疏林地复垦后,地类标准及耕种条件较占用前大幅提高,实现土地复垦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获得祁东县政府及归阳镇衡祁村村民一致好评。

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的出现,也让航道更加“绿”了起来。2021年12月,岳阳莲花塘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成,具备海事业务办理、船舶加油、生活物资采购等功能。长沙、株洲、衡阳和茅草街等4个服务区基本建成,目前,正结合各水域情况,完善海事业务办理、船员业务培训、生活物资采购、船舶污染物接收等功能。

生态养护备受重视

湖南省省级养护航道共2010公里,近年来在推进航道绿色养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衡阳航道事务中心主任唐云岩介绍,在航标维护方面,钢制单船标油漆工作已外包给专业施工队伍,并要求使用环保油漆,减少油漆作业次数,水上浮标由原来的一年2次油漆减少为一年1次。同时,积极探索新型环保材料使用,2021年投入36座高分子PE单船标在衡阳航道处辖区试点使用,单船标标体自带颜色,无需油漆作业。

由于原有的航标灯器都是采用铅酸干电池,报废后对环境污染较大。目前,衡阳航道事务中心湘江干线航道600余座航标已基本更换为太阳能航标灯,采用蓄能锂电池供电,且与生产厂家达成协议,废旧蓄电池由厂家回收处理。

据湖南省水运事务中心介绍,目前全省所有基层航道部门在航道日常养护中均使用环保装备和材料,同时做好垃圾分类及船舶油污回收处理;使用“水位自计系统”“航标遥控遥测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减少航道养护工作中船舶、车辆使用带来的潜在污染。在航标维护中,发光航标引入太阳能灯,浮标涂色、保养均上岸进行,并采用环保漆料,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