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月4日 星期

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长江海事局开展长江大保护宣讲活动。长江海事局供图

□ 全媒记者 陈珺 见习记者 马榕蔚 特约记者 程杰 刘尊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推进船舶污染治理,推动长江航运与生态文明协同共进。

新征程上,长航局系统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航运要素治污减排降碳,在提质增效上求突破,推动建立自主良性的长江航运绿色发展体系。

“我们将推动船舶污染物水中、岸边、陆上全链条闭环管理,服务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长江海事局党委书记、局长阮瑞文表示,以长江海事现代化助推长江航运绿色发展的现代化。

两岸换“绿”装大江满目“新”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今日之长江,全流域处处生机盎然。

“芦苇依依、飞鸟翱翔,之前在长江上几乎绝迹的江豚又慢慢回到这里。”在长江岳阳临湘段南阳洲,岳阳海事局临湘海事处执法人员将一条在岸滩搁浅、长约40厘米的小江豚,牵引至江中深水区,成功帮助江豚“回家”。“只见3头江豚时而上游下蹿,时而相互嬉戏打闹,不停地做着翻滚、跳跃、点头等动作,非常可爱!”

宜昌海事局的退休老同志告诉记者:“长江不仅恢复到儿时的模样了,而且更美了。潮平岸绿,江边垂柳依依,江面百舸争流。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保护长江贡献一份力量。”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江船舶水污染物从过去直排入江,到达标排放,再到现在的“船上存储、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长江船舶污染防治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可以说,长江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治理模式,为我国内河船舶污染治理提供了长江方案。”长江海事局危管防污处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船载污水处置设备存在操作复杂且达标排放难,船舶偷排超排难以彻底禁止等难题,长江海事局迎难而上、创新思路,提出了“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船舶水污染物治理新模式,即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一方面切实堵住船舶的排污口,另一方面切实保证污染物上岸处置,形成船舶污染物接转处全链条监管。

眼下,初战已告捷。2018年率先在三峡库区试点“零排放”,2021年6月延伸至岳阳,2022年起在马鞍山以上全面推广,实现“零排放”全覆盖。

“不断加强宣传,提高水上从业人员环保意识,使之不想排;采用电子防伪铅封技术对船舶污水排放管路进行铅封,使之不能排;不断加强船舶污染物交付与接收过程现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使之不敢排。”上述负责人介绍道,“三招齐发”极大降低了船舶污染物排放对长江水体带来的污染。

共抓大保护奏响“长江之歌”

在今年的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长航局提出,补短板、强弱项,健全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为有效开展船舶铅封工作,长江海事局组织开发电子防伪铅封条,开发并上线运行“江船零排”系统,使每个排污口都有了“电子身份证”。

雷霆般的长江船舶污染物防治战役中,2022年以来长江海事局完成船舶电子铅封2.6万艘、对7.7万个污水管路铅封或盲断确认,目前累计出港船舶铅封率近92%,到港船舶已基本实现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

“我们都支持盲断,船上不能偷排污水,这样既保护长江,同时也节约成本。”湖北恩施巴东县鑫诚船舶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启成说。

重庆渝扬实业的总经理周维兵也不住地点头赞许。作为“零排放”探路者,渝扬实业所属船舶运行成本平均每艘船下降了80%左右,污染物“零排放”和靠港使用岸电已成为公司提质增效的秘密武器。

长江海事局还配合地方政府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建设,推动构建了“船—港—城”一体化船舶治污闭环管理格局:船舶安装污水存储柜,不排放污染物;港口配套设施齐全,能接收污染物;城市能转运、处置船舶污染物。

数据显示,目前长江海事局辖区港口码头配备船舶污染物固定接收设施3165处,流动接收船162艘,基本实现长江沿线港口码头、锚地船舶污染物接收全覆盖,形成码头固定设施接收为主、流动接收船流动接收为辅的船舶污染物接收新局面。

“我的家就在江上,保护长江,就是保护自己的家。”船员笑着对记者说。

久久为功绘就绿色发展蓝图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推长江航运绿色发展,长江海事局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继续花大力气巩固战役成果,深入推进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以更高标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部门协同、明晰责任、措施到位、精准发力,新时代长江大保护的交响乐章正在奏响。

——精准“堵”,继续开展船舶电子铅封。

2023年,长江海事局将继续运用“江船零排”系统,实时筛查未铅封船舶,科学精准完成辖区船舶铅封“动态清零”,同时加强对已实行铅封船舶的铅封现场检查工作,严肃查处私拆铅封、私接暗管偷排直排等违法行为。

——全力“疏”,推进船舶污染接收转运处置能力建设。

推动实现船舶水污染物免费接收政策落地实施,加强与地方政府以及交通、生态环境、住建、发改委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各地出台船舶污染物免费接收政策;推动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将船舶污染物转运码头纳入城市管网系统,降低船舶污水转运成本;督促引导辖区经营性码头和污染物接收船安装船舶污染物计量设备,力争实现计量设备全覆盖。

——强化“查”,加强对船舶污水偷排直排和虚假交付等突出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开展船舶污染物交付情况大数据分析,对涉嫌长期无污染物交付记录及交付记录极少的到港正常营运船舶进行核查,对污水偷排直排和虚假交付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做好船舶污染物交付全过程监管,积极探索实施交付过程可视化监管、污染物交付量自动识别录入等信息化监管,逐步规范船舶污染物交付行为。

保护长江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面向未来,长江航运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谱写绿色航运新篇章,勾勒船舶与航运、经济与生态、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美好画卷。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