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罗艺 朱婧
3月1日,我国首部流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周年。两年来,长江沿线水运行业各单位加快推进“绿色长江”建设,用履职尽责、实干担当奏响了一首“绿色奋进曲”,一幅以“绿”为底、以“水”为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万里长江最美画卷正加速绘就。
推广清洁能源 实现“绿色蝶变”
“我们在三峡大坝待闸时使用岸电非常方便,可在手机端通过‘三峡通航e站’预约使用、便捷查询,自由选择离岸供电、靠岸供电以及船电宝供电等任一方式供电,同时使用岸电非常清洁,保护好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长江母亲河,这是我们船方的应有责任。”作为新一代船电宝试点的第一艘船舶“亲河1038”船长告诉记者。
这位船长提到的船电宝是岸电接入系统的一种补充模式,它集电能存储、充放电、远程控制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移动式、更替型、共享型的大容量船用电源设备,可满足船舶在无岸电接入且不启动柴油发电机时的基本生活用电需求。
据了解,2022年,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在已实现10艘船舶船电宝试点的基础上,与国网宜昌供电公司、三峡电能公司共商“船电宝”送电新模式,从安全性、实用性及其智能化三个方面积极推进新一代“船电宝”创新研发。
近年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以绿色锚地为抓手,配合岸电实验区建设及岸电推广使用,研究推出了四种岸电供应系统,分别是:水上服务区综合能源保障系统、离岸固定式高桩供电系统、靠岸固定式供电系统以及船电宝供电系统,形成“三化一点”的岸电服务运行模式,积极打造内河岸电实验区先行示范。
相关人士介绍说:“灵活便捷的船电宝,为解决江心抛锚船舶接电难题提供了新选择,也是推进‘绿色长江’建设的新探索。”
持续防污治污 积蓄绿色动能
2月22日,记者在武汉海事局政务中心见到“两江盘龙”轮船长冯培光,他告诉记者:“《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长江的水越来越清了、越来越绿了,变化真的太大了!以前航行在江面上,经常会看见垃圾等污染物,自从以法之名守护长江之后,现在真的是一江碧水向东流了!”
正在一旁办理业务的“利记01”轮船长鲁进感叹:“随着《长江保护法》深入实施,人们保护绿色长江的意识逐渐增强,就拿我这艘‘利记01’轮来说,它是去年投入使用的锂电池动力船舶,配备10个锂电池组,总容量1440千瓦时,具有零排放、高舒适性、低噪声等优点。如今,长江上航行的船舶更加绿色环保,我相信长江的明天会越来越美!”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汉海事局不断强化船舶污染防治工作,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疏通上岸通道,该局协调推进新五里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武汉化学品洗舱站、汉南专用码头等污染物转岸码头相继建成投入运行,多渠道打通了污染物上岸“最后一公里”,构建了“船—港—城”一体化污染物处置模式。另一方面堵住排放管道,全面推广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管理方案,鼓励引导船舶采用“船上储存,转岸交付”的方式处置船舶污水,对船舶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管路、生活污水旁通管路、含油污水达标排放管路实施“盲断+电子防伪铅封”,出港船舶铅封率已超过98%,实现了到港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目标。
武汉海事局危防处处长丁凡告诉记者,为了做好《长江保护法》的宣传贯彻,武汉海事执法人员定期登上船头开展“船员流动课堂”,围绕防治船舶污染、船舶污染物处置等内容与船员进行面对面宣讲,扎实推进长江生态保护。同时,督促辖区航运企业与船员签订了环保承诺书,让学法用法守法成为行动自觉,推动船舶污染防治工作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建设生态航道 守护水清岸绿
2月中旬,水草丰茂、鸟语花香,长江两岸的生态护岸如同飘动着两条生态“绿丝带”,一幅岸绿景美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是记者在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Ⅴ标段老虎滩生态固滩见到的一幕。
只有念好“生态经”,才能激活“绿细胞”。记者了解到,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最大亮点为“生态工程”,该工程创造性提出生态涵养区、整疏结合治理等理念,建立起完备的综合环保管理体系,通过多项举措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与工作机制,成功将204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荒滩”变成了“绿洲”。
相关人士介绍,为了实现该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长江航道局将航道整治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在戴家洲、张家洲、东流水道的非主通航汊道试点建设3处生态涵养试验区,面积约7.2万平方米,共放置透空格栅鱼巢排8000件,放流鱼类220万尾、底栖动物20吨;同时,全面采用生态友好型护岸结构,广泛运用人工鱼巢、钢丝网格、联锁块护面砖、三维加筋网垫等生态环保材料,实现水下生境、岸坡生境、滩上生境再造。并设立了船舶交通流引导牌4座,生态涵养试验区宣传牌14座,进一步发挥支汊水域生态代偿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黄沙漫天、寸草不长的荒凉滩地使用的生态固滩技术,建设过程中,在现有滩体上以疏浚土作为固滩基质,辅以临时固土措施,种植生命力顽强的先锋植被,通过适当养护,实现滩面植被丰度和多样性的提升,并于局部营造具有复杂生态系统的滨河带,给黄土穿上了“绿衣裳”。据统计,工程实施以来,共建成生态护岸15.4公里,生态涵养区3处,生态固滩1.46平方公里,沿岸百姓再也看不到黄沙漫天的场景了,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绿色、树木葱茏。
随着该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最低维护水深提升到6米,吃水6米内的10000吨级江海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这不仅是一条“畅行鄂赣皖,通达江浙沪”的“水上高速路”,更是一条绿潮奔涌、生机勃勃的“绿色生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