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什么?
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推动医疗卫生发展方式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服务模式转向更加注重系统连续、管理手段转向更加注重科学化治理,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意见》分阶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35年,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和优质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重点任务是什么?
围绕人民群众健康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从5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能力现代化。以基层为重点,落实预防为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强化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服务,提升服务体系整体能力。
二是加强分工合作,促进分级诊疗,推进体系整合化。围绕区域协同和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联合体、防治结合等工作,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三是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体验,推进服务优质化。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提高技术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解决影响群众看病就医体验的突出问题。
四是加强科学管理,压实责任,推进管理精细化。加强和改进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功能定位,实现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五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动力,推进治理科学化。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建立健全适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如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
《意见》要求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抓住“人才”和“机构”这两个关键点,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提升卫生健康人才能力。落实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加大基层、边远地区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扶持力度,推进农村卫生人才定向培养,激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扩大全科医生队伍。完善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实施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培养一批领军人才,提高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优化布局结构。
二是按照功能定位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备标准,构建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网络,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巩固基层服务网底,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强化县级医院龙头地位。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辐射提高全国和区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扩大康复和护理等接续性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健康需要。
如何促进体系整合,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分工合作?
《意见》要求立足于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通过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在纵向和横向上推进体系整合,实现“上下结合”“防治结合”“医养结合”和“中西医结合”。
在纵向上,促进“上下结合”。一是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网格化布局城市医联体,形成以市带区、区社一体、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完善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行县乡一体化和乡村一体化管理,建立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二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签约服务队伍,增加签约服务供给,丰富签约服务内涵,完善签约服务筹资机制,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在横向上,一是促进“防治结合”。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深度协作,完善网格化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以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管理为主要内容,优化公共卫生服务。
二是促进“医养结合”。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安宁疗护机构等,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业务协作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老年人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
三是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深入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牵头建设医疗联合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
如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意见》提出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快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增强服务的连续性、便捷性和舒适性。
一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健全覆盖主要专业的国家、省、市三级医疗质量控制组织,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全员参与、覆盖临床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
二是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加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医药器械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依托高水平医疗机构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强化科研攻关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三是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完善分级诊疗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健全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制度,建立重大急性病救治中心和慢性病联合门诊等,促进服务连续性。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便捷性。改善就诊环境,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人文关怀,落实优质护理,增强服务舒适性。
如何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效能?
《意见》提出要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提高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效能。
一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二是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管理。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实施岗位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强化质量控制、风险防范和绩效考核。
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基层功能定位和服务特点的评价评审体系,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强化绩效考核,将服务质量数量、运行效率、患者满意度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如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服务体系治理能力和水平?
《意见》提出要加强联动改革,深化筹资机制、编制人事薪酬和综合监管改革,发挥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作用,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在完善卫生健康筹资机制方面,一是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责任。二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分类管理、医院参与、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三是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为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提供有效的引导机制。
在深化编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面,一是合理制定并落实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推动医疗联合体内编制分别核定、统筹使用,人员统一招聘和管理。二是落实“两个允许”的要求,科学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薪酬水平,落实有关分配激励政策。
在强化综合监管方面,健全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工作体系,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依法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完善依法联合惩戒体系,加强责任追究和联动问责。
在加强信息化支撑方面,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交换与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跨部门、跨机构公共卫生数据共享调度机制和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强化数据安全监测和预警。
本版文字源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