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6月5日 星期

青山不改 绿水长流


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传统的发展观,思考未来的命运,深刻地意识到,只有真正有效地保护好自然环境,保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才能为后代留下一个青山如黛,碧水如画的美好家园。

学古人低碳度夏

□ 彭胜发

转眼又到了炎炎夏日,天气也变得燥热起来,大家搬出风扇,打开空调降温,而古代却没有这些电器,但度夏的生活用具却不少,那些古老的度夏用具相比于现代工具而言,反而显得环保低碳。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用细腻而生动的笔调描绘出古代少女夏夜摇扇捕捉萤火虫的诗意场景。在酷热的夏季,古人几乎人人手持一扇,有的富贵人家更是为过一个安稳丰富的夏天,特意准备了80多把扇子,一天换一把,当然这种情况下的扇子已成了工艺品了,扇面往往装饰精美,有名家山水书法作品。扇子在古代素有“摇友”“凉友”的雅称。据史载,扇子起源于夏代,盛行于明清。其种类繁多,有折扇、竹扇、绢扇、羽扇、葵扇和麦秆扇等。西汉刘歆在《西京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长安巧匠丁缓做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如此大的扇子,只可怜了那个摇扇子的人。

除常用的扇子外,住凉屋也是古人消暑度夏的方式之一。凉屋,顾名思义,即为凉爽的屋子。起先古人为让屋子凉爽起来,通常在潺潺溪流旁建房,或将水运输至屋顶,让其沿屋而下,大有人工水帘洞的味道。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记载:“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古代也有冷饮,初期多为冬季寒冷时节在深地窖藏冰块以备酷暑来临之需。周朝时,设置了专门掌管藏冰之事的凌人。《周礼·天官·凌人》中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即为在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待三月时启用冰块。古代为冰块而设置专门官员,可见饮用冰块之难,应该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

此外,用瓷器做成形态各异的瓷枕也是古人消暑的创举。瓷枕之所以能成为夏季取凉消暑的日常用品,主要取决于瓷器表面那一层冰凉的釉,炎热的夏天枕在上面,自然会清凉许多。古有“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的诗歌,便是对瓷枕的盛赞。

由扇子到瓷枕,可见古人度夏消暑的方式是生动而富有乐趣的,而且更原生态和低碳。

单车无羁

□ 叶志勇

早上出门的时候,空气特别的清新,让人心神一振,可是当我拿出车钥匙去开自行车的时候,发现只有那粗大的车锁孤寂地躺在地上。我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但我马上就明白,我的自行车被偷了。

我只好步行上班。寂静的大街空无一人,听不见喧嚣的城市噪音,看不见如麻的车水马龙。我闻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路旁的绿草青树,我发现城市也有它可人的一面。

但我仍想起那辆青色的自行车,它载着我穿行在这个城市已有好多年了,就像是我的两条腿,它让我从一个起点到一个终点,又把终点当成起点,向另一个终点进发。我觉得它与我就是一对好朋友,彼此信任,肝胆相照。它默默地载着我,我也从不嫌弃它,在任何场合我都与它在一起。这车虽旧,但它忠诚地待在我身边。

转过拐角,有学生骑车匆匆上班。我又想起另一辆丢失的蓝底白花的自行车。那是爱人刚工作时买的车,她一个人骑得飘逸灵气,后来就加上了一个我。在乡村的小路上听着风,吹着呼哨,看夕阳染红了山峰,那辆有着温馨色彩的自行车就这样一路载着我们进了城市。我们仍然在周末骑着自行车去郊外看山听湖,在一片天籁声中与山水交融。在繁忙的城市道路上,那辆自行车让我们心情得以放松,在身体的运动中我们欣赏着多彩的风景。

当我们与它感情日笃的时候,一夜之间它消逝得无影无踪。我的心空荡荡的,六神无主。它并不是很值钱,但它又是那么不可或缺。

在城市生活中,它可以温暖你寂寞的心,让你觉得你与它一路同行,不孤单,不冷清。如果有凉风袭来,有暖阳罩来,这样的风驰电掣真是妙不可言。因此,在丢失两辆自行车后,我固执地认为,我失去的不是车,而是对乡村生活的一种记忆,是平淡生活的渐渐流逝。

现在,我选择了步行,选择了骑城市公共自行车。我如此低碳地生活着,享受城市清新的空气和时时溢出的快乐心情。我不再对丢失的自行车牵肠挂肚,这不是我见异思迁,而是我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我对它们的敬意,它们创造了低调清新的生活,温馨了平淡枯燥的生活。

是为此文,怀念那些骑自行车的日子。

夏风摇曳桔梗花

□ 冯敏生

惟夏之日,百花俱开,山间湿漉漉的空气,弥漫着芬芳。我由当地文友的带路,去拜访一位仰慕已久的护林人。

此刻,正是山里人采药的季节。苍术、柴胡、丹参、黄芪、桔梗等山林中隐藏的许多中草药,随之也弥漫着清香。最吸引人就数桔梗花了,那笔直的绿茎上,站立着一朵或者数朵暗蓝色的花朵,呈圆筒五星状,如倒挂悬钟。

桔梗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我们山里娃,常趁着暑假上山采药勤工俭学。记得当时村供销社收购的柴胡每斤价格1角时,桔梗的价格就在9角左右。

我们山里娃,倘若在林间邂逅盛开的蓝色桔梗花,心里顿时激动万分,若获至宝。小心翼翼将宛若白胖人参一样的桔梗根挖出来,再将蓝色的桔梗花收集了一大捧带回家,插在瓶子里,供家人观赏。

“桔梗花,桔梗花,淡淡芬芳/轻声唱,忘了忧,耳边回荡/手中花,绕心房,守候在我身旁/就像那慈爱目光,安静如常……”

我们在弘农涧河河谷金屏山山脚下,忽然听到前方有人在唱歌。只见前面向阳的山脚下,有一座小木屋院落。院落门前,一条碧绿的小溪潺潺地流淌着。

一位身穿迷彩服的年轻女子在溪边清洗着蔬菜,唱着动听的《桔梗花》。年轻女子发现我们的到来,站起来向我们摆摆手打招呼。

她热情地把我们引进小院。院子是用青石板砌成,种着许多桔梗花、金银花。木屋内收拾整洁干净,木桌木凳,花瓶里插着一束盛开的桔梗花,特别引人注目。女子沏了一壶金银花茶,招待我们。她父亲早上去后山巡山了。

我们从谈话中得知,这位女子是个自由职业者,爱好户外摄影。她的父母亲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下放的知青。当年,为了大炼钢铁,烧制砖瓦,他们知青组成的青年伐木突击队,将这一带的白皮松和橡树林全毁坏了。就像理发师剃光头一样,将山坡剃得光秃秃的。

后来,她父母返城,上了大学,结了婚,在自然生态环保部门工作。这时,他们才发现当年的行为太鲁莽,对山林犯下了大罪。

女子的父母亲退休后,为了“赎罪”,他们又回到这个地方,当起了义务护林员。从白皮松、橡树、栎树等树种育苗到山林补植补造,从中幼林优抚到巡山护林,他们对待每棵树,对待每片树林,就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尽心尽责。

后来,她母亲因为在一次巡山途中遭遇暴雨,惊吓受凉患病去世。她父亲就把母亲埋葬在木屋后的山坡上。

因她母亲喜爱桔梗花,父亲开春后特意在母亲的墓前,种植了一片桔梗,让她母亲每天能看到蓝色的桔梗花。

女子的老父亲巡山到了傍晚才能回来,我们行色匆匆,这次无缘见到这位饱经沧桑的老护林员,只有带着诸多遗憾,与年轻女子道别,从原路返回。

我身后山谷又飘荡着《桔梗花》那悠扬的歌声:“桔梗花,桔梗花,淡淡芬芳/轻声唱,忘了忧,耳边回荡/手中花,绕心房,守候在我身旁/就像那慈爱目光,安静如常……”

走进六月的风光

□ 占素华

当六月像一张简朴的素笺

温文尔雅地只想给岁月留白

可光阴却不甘寂寞

它似一位气宇轩昂的画师

手执轻盈的彩笔

在这万紫千红的时节

大方地描摹绮丽的风光

此时,太阳花心神荡漾

它正精心地梳妆

迎着微风细抹胭脂

而院子里的瓜果之香

裹挟着泥土清新的气息

不知撩动了谁的心扉

麦子穿上金黄的裙襦

一浪一浪,起风时宛如演奏的交响乐

诗化成乡村的朝气与活力

前方,阡陌纵横的田园间

皆是农民们劳作的身影

那些深浅不一的脚印,将岁稔年丰

走成了栩栩如生的油墨画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