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龙巍 张植凡
7月24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建造的MSC 16000TEU集装箱船1号船命名交付。
该船船长366米,型宽51米,型深30.2米,设计吃水14.5米,最多可运载16616个标准集装箱,是目前华南地区建造的最大吨位的集装箱船。在命名仪式上,嘉宾将该船命名为“MSC NOA ARIEILA(MSC 诺亚·阿莉拉)”号。
填补建造空白
据记者了解,这型船于2021年3月签订建造合同,计划在广船国际建造8艘,由MSC地中海航运公司下单建造,中国船舶租赁公司和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直租形式给予融资。
在此之前,包括广船国际在内的华南地区造船企业从未建造过吨位如此之大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承接该批量船订单后,广船国际在中国船舶集团大型集装箱船专家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大型集装箱船建造技术攻关,先后攻克了止裂钢切割与焊接、止裂钢机器人自动焊接等技术难题。
据悉,截至目前,华南地区建造的三大主力船型(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规格之“最”均由广船国际创造。
除了此次命名交付的16000TEU集装箱船“MSC NOA ARIEILA(MSC 诺亚·阿莉拉)”号外,分别是在2014年交付的32万吨超大型原油船(VLCC)系列船和2019年交付的3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系列船。
风光背后,是广船国际30年如一日坚持对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广船国际党委副书记张庆环表示,“广船国际”这个品牌创立30年来,坚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先后攻克了世界首艘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极地凝析油轮、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豪华客滚船、甲醇双燃料船舶、油电混合动力船舶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研制任务,多次填补相关领域技术空白,形成了国际领先优势。
攻克技术难题
在以往的造船市场中,中国船企拿不到中高端订单。面对不断变幻的国际形势,广船国际副总经理周旭辉意识到,要想在与欧美日韩等世界造船强国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不能再继续走生产低端产品的老路,必须依靠创新,开发研制新技术。
据了解,大型集装箱船在运载过程中,需要承受巨大的集装箱重量,在海浪的作用下,极易出现扭转、开裂的情况。为确保船体的强度,需在甲板、舱口围壁等整船受力和经受交变载荷强度最大的位置采用厚度大、强度高,具备极强的低温韧性、应变性和抗开裂性能的止裂钢,从而有效保障大型集装箱船的抗裂性和结构稳定性。
止裂钢最厚可达85毫米,在切割和焊接过程中必须确保一次性成功。
对于首次接触这种材料的广船国际而言,如何有效确保切割焊接质量和效率,是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必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在该项目承接伊始,广船国际大型集装箱船项目组联合制造部、规建保障部和工法研究所,组建了止裂钢攻关组,成功攻克了大厚度止裂钢切割和焊接技术难题。
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广船国际在攻克止裂钢切割和焊接技术难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攻克了焊接机器人自动焊接止裂钢技术和戊烷切割技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止裂钢切割和焊接技术优势。
引领绿色潮流
通过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这型船在绿色环保方面引领了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发展潮流。船上配备了脱硫脱氮系统,1至6号船预留了液化天然气(LNG)动力功能,7至8号船采用LNG双燃料推进系统,满足最新的环保排放标准要求。该船还配备了世界领先的空气减阻系统,可以向船底表面喷射空气,减少航行阻力,有效提高燃料效率。作为最新一代的大型集装箱船,该型船不仅绿色环保,而且节能高效,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艘船配备了一台功率达到4000千瓦的轴带发电机,当船舶在正常航行下情况下,这台轴带发电机与1台主发电机并网,可以满足全船的用电需求。通过前段时间的航行试验,充分证明了本船轴带发电机性能的优越性,得到了船东船检的认可。”项目经理杨伟介绍说,这也是这艘船节能降耗性能卓越的重要体现。
此外,该船还配置了世界领先的空气减阻系统,其原理是当船舶在航行时,船上的空气压缩系统会向船底注入压缩空气,并在船底形成一层空气膜,从而减少海水和船体直接接触,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海水的阻力。更形象一点说,当该空气减阻系统工作时,装满16000TEU的巨轮将像气垫船一样被空气膜托举起来,这样海水对于船舶的阻力将降到最小,这也是这型船具备卓越绿色环保性能的关键所在。
此外,在船舶设计环节,广船国际把标准化、减量化的生产设计理念应用到资源一体化平台的开发中,开发了安全环保智能管控平台,以实现对固废全生命周期的管控,满足“无废工厂”的信息化和数字化需求,通过利用资源一体化平台实现精益化管理。截至目前,已将造船周期平均缩短30天,大幅降低了固废产生总量,实现碳减排1.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