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记者 马榕蔚)11月20日下午,记者从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青岛港新增航线16条、总数达223条,航线密集程度中国北方第一,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排名居东北亚之首。
截至目前,青岛市共有港口生产泊位12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98个,设计年通过能力3.87亿吨。如今,青岛港已建设成为拥有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45万吨原油码头、散粮接卸能力最大的沿黄流域码头、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和国际一流的邮轮客运中心,可停靠世界最大的2.4万标准箱集装箱船、世界最大的22.5万吨邮轮,是全球服务货类最为齐全的港口之一。
在运输服务层面,青岛完善干支联动的国际海运网络。坚持以“集装箱一体化”为突破口,调整优化内、外贸航线布局,拉动港口箱量增长,进一步巩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地位。
在打造集约对流的国际陆路通道方面,青岛强化与霍尔果斯等国际陆路运输口岸合作,构建面向中亚、欧洲、上合组织国家的国际公路、铁路运输通道。截至目前,已常态化开行31条国际国内班列,可通达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23个国家、54个城市。前10月已开行中欧班列(齐鲁号)775列,同比增长25%,规模位居全省第一。
为助力黄河流域物流通道建设,青岛海关推动山东港口青岛港拓展海港辐射功能,推广“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监管模式,方便企业在属地办理海关手续。开通74条海铁联运线路,拓展海港辐射功能至枣庄、即墨、淄博、滨州、济南、聊城等6个内陆港(内陆港总数达到39个),赋予内陆港码头前沿功能,境内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0%。实施“水水智能中转”模式,实现无纸化申报、全天候通关、电子化自动放行,捆绑叠加“离港确认”监管模式,实现干支线船舶无缝衔接,码头作业时效提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