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罗艺 孙木子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互联互通成果与世界共享。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交通水运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我国水路国际运输航线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运服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沿海国家,中欧班列基本形成了对亚欧地区全覆盖的交通物流网络……
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站在新的起点,交通水运行业各单位乘势而上、勇毅前行,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服务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赢,交通水运力量已然在“一带一路”上熠熠生辉。
港口码头 深化互联互通 激活“蓝色引擎”
11月底,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龙口港区码头作业现场,搭载杂货班轮启航驶向孟加拉国,“龙口港—孟加拉”航线成功首航,这是山东港口烟台港推开“友谊之窗”的务实举措,也是我国港口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缩影。
航线的增加,意味着“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在宁波舟山港,总计300余条航线从这里出发,将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织点成网。近些年,宁波舟山港持续提高“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航班开发力度。如今,发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航线增至129条,较2013年增长71.2%,占总航线数四成以上。
随着“中谷黄海”轮顺利挂靠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码头,标志着土耳其海运公司远东线正式首航广州港南沙港区。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广州港“一带一路”方向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65.26万标准箱,2022年较2013年吞吐量翻一番。同时,广州港“朋友圈”不断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友好港达到23个。
港口外贸吞吐量也伴随航线数量的增长而不断攀升。今年以来,厦门港新增“一带一路”中东直航新航线,进一步升级厦门港中东航线配置,为厦门港提速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河北港口集团首条东南亚集装箱国际航线投入运营,进一步拓展了外贸航线服务网络,提升了港口对外开放服务功能;天津港开通直航欧洲集装箱新航线,构建起我国连通欧洲多个国家的海上运输通道……沿海港口通过深化互联互通,走上了互利互惠、共同繁荣之路。
不仅沿海港口,我国内陆港口也积极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水平。在江西赣州国际陆港,首次启用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服务,也标志着该陆港跨境物流“一站式”综合服务业务正式开展。不沿江、不靠海的赣州国际陆港,也积极搭建联通中亚、欧洲的开放、有效、快捷的“桥梁”,不断为江西企业出海“闯世界”增添底气。
一个个港口如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明珠,串珠成链在“一带一路”上形成一个个连接海内外市场的重要枢纽以及助力经济发展的有力支点,他们在蔚蓝的海洋上,讲述着推动发展、共同繁荣的交通水运故事。
中欧班列 连接日益紧密 韧性不断增强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品牌的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一直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截至今年9月底,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运输货物5万多种,合计货值超过3400亿美元,在产业、贸易、投资、就业等方面为共建国家带来大量发展机遇。
据了解,中欧班列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累计运送货物超过3000亿美元,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列”“邮政专列”以及“班列+园区”“班列+口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在产业、贸易、投资、就业等方面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大量发展机遇。
12月6日,随着一声汽笛鸣响,厦门前场铁路大型货场一列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驶向俄罗斯莫斯科,这是从前场站正式始发的首趟中欧班列。截至今年11月30日,中欧(厦门)班列已累计开行1303列、108589标箱,累计进出口货值46.8亿美元。
11月,一列装载食品、日用百货、机械配件等货物的中欧(中亚)班列从天津新港站物捷三专用线开出,驶向蒙古国。该趟列车的顺利发车,标志着中国铁路北京局今年在天津港组织发运的中欧(中亚)班列已达600列。今年以来,由天津港始发的中欧(中亚)班列运送货物已达64800标箱,为畅通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提供了重要助力。
今年以来,青岛开行山东省首班“中俄快线”、首班中欧班列(中国山东—越南同奈)、首班JSQ奇瑞汽车出口专列。截至目前,青岛已常态化开行31条国际国内班列,可通达“一带一路”23个国家、54个城市。记者了解到,今年1—10月,中欧班列(齐鲁号)开行775列,同比增长25%。
在重庆,截至今年11月,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运输汽车及零配件产品货值超600亿元。重庆全面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中欧班列(渝新欧)呈现常态化运行,凸显国际国内物流通道优势,为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增添新优势新动能。自2022年10月起,重庆开始通过中欧班列出口新能源汽车。目前,已形成集装箱托盘运输、笼车运输、集装箱车架运输等多种整车运输方案。
中欧班列徐徐开向各国,构筑起交流的纽带,汇聚起发展的力量。3650余个日夜,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见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一颗梦想的种子,成长为力促全球合作的繁茂大树,昔日的悠悠驼铃已化作国际货运班列的滚滚铁流,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海外基建 贡献中国智慧 擦亮交通名片
大型货轮在港口停靠,集装箱成排码放,桥吊高耸林立……波光粼粼的爱琴海畔,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一派繁忙。
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与希腊方面携手努力下,比雷埃夫斯港从一度亏损的港口逐步发展为如今的地中海第一、欧洲第四大港口,成为“一带一路”上的耀眼明珠。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交通企业积极“走出去”融入国际市场。记者获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基础设施“硬联通”扎实推进,“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蒙内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开通运营,中巴经济走廊“两大”公路、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建成通车,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成为中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
今年,在各个共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齐头并进,在马尔代夫,跨海大桥连通岛屿;在黑山,高速公路从群山中穿越而过;在老挝,中老铁路沿线草木葱茏……我国与各国持续推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一个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托举起当地民众繁荣发展的梦想,也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中交上航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发的国内首艘新型耙吸船载多功能无人测量艇开工建造,该艇主要是为了解决中交上航局在服务“一带一路”项目疏浚测量时效性不强和提升数据质量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中交上航局先后服务阿根廷拉普拉塔河、布宜诺斯艾利斯港、乌拉圭蒙得维的亚港、巴西巴拉那瓜港、桑托斯港、里约港、委内瑞拉奥利诺科河、哥伦比亚巴兰基亚港等多个国家十余项工程,为世界各地发展建设贡献中国方案。
振华重工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服务共建国家和地区。在意大利,振华重工打造了自动化码头瓦多港,提供了全套港机设备以及全生命周期备件和维保服务;参与建设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提供了27台岸桥和16台轨道吊,助力其成为地中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在亚洲,振华重工与新加坡港务集团合作,成功打造集成6项关键技术创新的双小车自动化岸桥,帮助新加坡码头实现高效实船作业,提高港口的整体运营效率,助力推动全球贸易和物流发展。
一座座港口、一条条航道、一艘艘船舶……“一带一路”共建项目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助力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凝心聚力,继往开来。共建“一带一路”犹如冬天的暖阳释放着火热能量,给人以希望和温暖,它打通的不仅是互联互通之“路”,也宣示着合作共赢之“道”。未来,交通水运将进一步提升共建国家互联互通水平,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支撑,为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作出交通水运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