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海关总署公布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522.1万辆(包括二手车等);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汽车出口491万辆(不包含二手车),同比增长57.9%,有望超过预计出口量为400多万辆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汽车出口量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从各组数据看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
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产销量均首次突破3000万辆;2023年,中国汽车不包含二手车的整车出口达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其中,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增速超过传统燃油车,占汽车出口总量的24.5%。
在1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2021年、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连续迈上了200万辆、300万辆台阶。2023年更是跨越了两个百万级台阶,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加57.4%。
吕大良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我国汽车产业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相应出口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不仅是产销、出口创新高,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的反弹也是亮点。在业界看来,新能源汽车推动了国内汽车市场几年来最强劲的增长,而自主品牌表现尤为亮眼。随着自主品牌车企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2023年12月,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达到21家。其中,比亚迪以约34.01万辆的月销成绩稳居第一,之前一直稳居第二位的特斯拉中国(9.41万辆),却被销量约11.75万辆的上汽通用五菱超越,退居第三。在新能源赛道的不断突破之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全年零售市场份额已达5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表示,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促进消费来看,2023年国内的汽车销售是2500多万辆,同比增长6%。从促进制造业发展来看,2023年前11个月,我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高于同期的制造业增加值7.6个百分点。从促进出口和稳外贸来看,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额突破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69%,远远高出国家出口的增长率。就促进国内循环来看,汽车产业的出口拉动了就业,促进了居民消费,从而带动国内的循环。正因为汽车出口,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促消费,促制造业的发展,促稳外贸,促进国内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高质量的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汽车行业本身它可能就业是几百万人,通过间接的其他行业可能有几千万人。所以,汽车行业的发展,会对稳就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车企实打实收获真金白银
中汽协表示,2023年上汽、奇瑞、吉利分列整车出口量前三名。从增速看,比亚迪出口25.2万辆,同比强劲增长3.3倍。
对中国品牌车企来说,出海不仅仅是市场版图的扩大、品牌价值向上,还实打实收获了真金白银。
上汽集团2023年海外销量达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连续第八年国内行业第一。欧洲也成为上汽首个“二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上汽方面表示,随着海外销量的快速攀升,2023年公司海外业务将实现“规模性盈利”。
长城2023年二、三季度业绩显著回升,出口功不可没,长城方面表示,海外市场对公司第三季度整体利润贡献在三成左右。
奇瑞汽车2023年出口93.7万辆,同比增长101.1%,创历史新高。奇瑞高管透露,出口为奇瑞创造了巨大的利润来源。
汽车新技术“出海”是2023年的新亮点。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签署战略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并入股小鹏汽车;上汽集团与奥迪公司合作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Stellantis集团投资15亿欧元获零跑20%股权,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对外出口业务。曾经以市场换技术的中国汽车产业开启了反向技术输出、技术“出海”的新时代。
“2023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技术授权和技术服务收入达到27亿元,同比增长5.5%,与欧洲、美国品牌都有技术合作。”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东辉此前透露,技术授权成为吉利全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未来利润来源的重要方向。
取得跨越式发展的背后原因
汽车出口实现大幅增长,离不开政策的多维度支持。例如,2023年4月份发布的《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培育汽车出口优势”“各地方、商协会组织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直客对接,引导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中长期协议”。同年9月份,商务部外贸司就《二手车出口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促进我国二手车出口健康有序发展。
“除政策支持外,汽车企业的自我转型升级、海外汽车后市场的充分积累等,也为2023年的出口成绩作出了贡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名誉理事长苏晖表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首先是因为中国汽车产品,不管是传统的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竞争力。经过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可能学到了汽车制造方方面面的技术,在整个车辆生产制造,供应链的管理,包括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整个设计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中国,整个供应链体系也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国内竞争非常激烈,这种激烈竞争会逼迫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此外,现在的消费者主力是80后、90后和00后,他们具备不同的一些消费观点。中国的汽车企业很敏锐地把握到了他们消费的变化,把产品设计成能够满足消费者,能够让消费者具备更好的体验。“当然,国家政策的支持,或者指引等等这一系列,助推了中国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最终让产品能够比肩全球一些发达国家的产品,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产品上面,甚至我们有所领先。正是这些领先,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我们的出口才可以快速增长。”
如何成为汽车强国?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出口增长将持续向上。中汽协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预计达550万辆。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计,中国汽车出口包括贸易和海外生产有望在2030年达到1000万辆水平,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50%。
“虽然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成绩斐然,但海外业务仍然以纯出口为主,运营模式与深耕海外市场多年的国际车企相比仍然略显稚嫩。”麦肯锡报告称,随着海外销量的扩大以及整车贸易的敏感性,中国车企的海外运营必将转入属地运营阶段,从单纯的整车出口,过渡到属地组装、属地采购及生产,乃至属地研发。
许海东表示,491万辆的汽车出口,这是贸易出口的数量,但价值含量,还没有成为第一。全球汽车发达国家的车企,一定是全球化的企业,意味着有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全球化的创新、营销、全球化的人才等等,而核心的,是全球布局的生产基地。相关数据显示,日本在海外生产的有1700多万辆,德国也超过1000万,美国曾经也超过1000万,即使韩国现在在海外也有六七百万的产量。因此单纯的贸易出口数量第一,是不全面的,贸易模式只是汽车出口的很小一部分。未来的中国,要成为真正的汽车出口强国,需要去全球化布局,让在海外直接投资的生产量,远远大于国内的整车出口量。
“海外生产是化解汽车出海贸易纠纷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当学习日本、德国的做法,到当地建厂,生产、销售。”张永伟认为,2024年,“销地产”及技术合作等多元模式将进入加速落地期,包括国内生产+贸易出口模式、贸易+本地化建厂模式、股权合作+海外渠道模式、国内生产+海外品牌模式,并逐步由贸易为主变成海外本地化发展为主。
麦肯锡亦认为,2024年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步入属地运营全新阶段,意味着车企在海外市场人才队伍建设、供应链管理、合规管控等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但这些正是头部中国车企逐步成长为大型国际车企所必须经历的“成人礼”。
赵福军认为,我国要想成为汽车强国,可以围绕四个方面开展:
——继续提升汽车行业系统竞争优势。不管国际环境怎么变,必须牢牢提升汽车行业系统竞争优势,提升参与国际的竞争能力。
——加快汽车行业在全球化的布局。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和国际格局的调整,汽车企业可以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也可以在一些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利用当地成本比较低的优势和市场增长前景比较好的优势,设立生产制造基地等等,开展国际化经营。
——不断提升汽车企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这些年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大,但是与国际一流汽车企业的品牌影响力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未来我们要继续提升汽车品牌,使我们的汽车品牌影响力更大。
——加大在汽车领域里面的经贸规则参与制定的力度,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面。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的规则还在制定之中,要牢牢抓住我们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优势,加快经贸规则的制定,推动我们汽车产业地位的提升,从而为制造业地位的提升也提供重要的贡献和支撑。
本版文字综合自央视新闻、中国青年网、经济参考报、证券日报、新华财经、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一孔之见)中国汽车畅跑世界
□ 王寅娜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全球取得相对竞争优势和领先优势,一系列数据为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写下生动注脚。好汽车,中国造!中国好汽车不仅疾驰在国内的万千通衢大道,更畅跑全世界,充分彰显了“中国信心”,展现出“中国力量”。
我国汽车出口量近年来之所以能屡获新突破、屡上新台阶,在于经过多年创新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了稳步提升。就自主品牌汽车而言,无论产品外观颜值,还是内在技术品质,以及产业链支撑等方面都能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依托领先的“三电”和“双智”技术及完善的供应链,在产品力和成本控制上已形成全球比较优势。同时,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动了企业和产品更好地“走出去”。
但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并不等于汽车出口强国。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汽车出口数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但出口汽车的价值含量并不突出,我国车企海外建厂、本地化运作还存在诸多难题,中国汽车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仍需克服诸多困难,只有让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站稳脚、强起来,消除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偏见,才能让中国车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虽然路途不会太轻松,但我们相信,车企出海的浪潮活力奔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