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港口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1月24日 星期
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4年蝉联全球第一
上海港生产持续高歌猛进

上海洋山港。 本报资料室供图

□ 全媒记者 孙木子

近日,记者获悉,202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TEU大关,第14年蝉联全球第一,集装箱航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每周班轮进出超过320个班次。

过去一年,上港集团坚持以新科技、新区域、新业态赋能业务发展,携手港航业各相关方共同应对宏观经济、全球区域化变化等带来的周期性挑战,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智慧、韧性港口,当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排头兵、主力军,全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货运物流畅通。

航线网络不断加密

2023年12月底,一列满载着42个集装箱的列车从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启程,驶向铁路上海芦潮港中心站,标志着“派河港—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成功首发。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2023年1—10月,长三角主要港口海铁联运共完成196万TEU,同比增加23.9万TEU,增幅为13.9%。伴随着海铁联运的发展,上港集团也打通了海铁联运新能源汽车快速出口通道,迎来新能源车出口潮。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海铁联运公司市场部经理沈海介绍,海铁联运更好地解决了客户出海新通道问题。

“将新能源车装进集装箱,通过铁路运到上海港,再通过滚装船或集装箱船‘漂洋过海’,可以减少15%左右的成本。”沈海说。

2023年,上港集团持续拓宽自身运营网络,与更多的港口与地区紧密联系。“面对全球经贸和供应布局的新格局,中国进出口货量的新常态,港航发展的新趋势,全球港航业必将继续秉承港航一家,港航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更加广泛的新合作促进港航业的新发展。”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表示。

去年,“常州—上海港”海铁联运循环班列正式改为每日双班发车,运输能力实现翻番;上港集团与连云港港合资公司不断调整优化航线开发方案,2023年新辟航线9条,打通了连云港港北上俄罗斯远东与北冰洋、南下泰越与斯里兰卡的水运通道。

国际中转方面,上港集团锲而不舍推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发展。“长江经济腹地江浙皖沪,是上海港的主要货源地。”上港物流拼箱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许琼说,“如果能把两头在外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做大,把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所有的货源都集拼到上海,那么上海航运中心的地位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目前,上海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转航线,洋山深水港国际中转、国际集拼箱量占比已达上港集团作业量的17%;“沿海捎带”业务的落地,吸引境外船公司将国际中转业务从釜山、新加坡等传统中转港转移至上海。

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二科二级主办杨冀鲲介绍,“沿海捎带”落地以来,外资班轮不断调整中转航线,目前上海海关备案船舶数已增加了50余艘。

港口建设持续创新

2023年末,洋山四期的升级版——上港集团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建成完工。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泊位总长1432.1米,设计年通过能力260万标准箱,可进一步满足服务和保障国家战略任务的需要,为上海港高质量发展和未来箱量增长打开新空间。

2023年,在港口建设上,上港集团多措并举,取得显著成效。

集疏运方面,上港集团投资建设了上海港集疏运中心,实现集装箱在集疏运中心与港区之间的快速转运,有效提升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为港口与腹地提供水公铁多式联运快速衔接。

智慧化建设方面,2023年,上港集团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颁五星级“智慧港口”;在罗泾港区改造工程中,也采取了大量智能化方案。

“一直以来,我们都顺应智能航运的发展趋势,追求自动化码头技术的最高水平。”上港集团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郑科介绍,“比如罗泾集装箱码头使用了最新的AIV自动导引小车,相比洋山四期的AGV小车依靠磁钉导航,新型小车依靠视觉识别系统,通过软件导航,灵活性和效率更高。但在全自动化的情况下,人机混行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对此我们想了许多办法,最终决定拓宽港区道路、重新规划动线,让AIV小车和普通集卡分不同车道进出。”

同时,上海港域路港联动数字孪生(外四外五及周边)试点项目主体功能也开发完成,基本实现动态监测、运行研判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上港集团还完善集运MaaS1.0主体功能开发,基本实现集装箱进出口全流程的“一门式”查询、上港集团业务范围的“一站式”服务、面向集卡司机的预约导航服务功能。

2023年,上港集团在北外滩航运服务中心举办了“上港物流1港通”推介活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1港通”平台和数字化物流产品。通过整合上港物流内外部优势资源,特别是独特的口岸资源优势,集成海运订舱、陆路运输、仓储内装、报关报检等各项物流产品,为客户提供在线询价、下单、跟踪、结算等一站式物流服务,致力于让客户“一键”收获港口物流新体验。

“绿色上港”迎来突破

2023年9月22日,《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实施计划纲要》在上海发布。“推进航运业绿色转型是业内各方共同的发展愿景,上海港与洛杉矶港就此形成共识。”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航运处处长井艳介绍,到2030年,将在走廊展示全球第一艘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集装箱船舶(或船队)的可行性。

伴随全球航运业碳减排进程不断提速,上海港的绿色转型也不断加速。“绿色上港”建设成为2023年上港集团全年工作的主线之一。

在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可以看到,上港集团通过完善低碳设施布局,拓展港口新能源应用,更新改造港机设备,基本完成了油改电、油改气等工作,并在传统码头改造、岸基供电、港区光伏发电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上港集团在绿色甲醇燃料和液化天然气(LNG)加注方面取得突破。

2023年3月24日,上港集团与马士基签署上海港船舶绿色甲醇燃料项目合作备忘录,协作实现甲醇集装箱船舶在港“船到船”加注作业;4月6日,上港集团与达飞、中远海运签署开展港口船用绿色甲醇供应合作备忘录;9月20日,上港集团与中远海运、国家电投、中国中检协同启动国内首个船用绿色甲醇产业链建设合作项目;12月13日,上港集团与长荣海运公司举行《上海港船舶绿色甲醇燃料供应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

1月5日,上港能服LNG加注船“海港未来”轮在绿华山锚地通过“船对船”加注方式,完成了对“达飞印第安纳波利斯”轮实施LNG清洁燃料加注服务,这是滚装船船对船LNG加注作业的“中国首单”。

当前,上海港已成为全球首批具备LNG海上加注能力的港口。2023年,“海港未来”轮为“以星珠穆朗玛峰”轮完成国内首次锚地国际班轮保税LNG加注作业。2023年12月13日,“中国首单”国际集装箱班轮LNG“船—船”冷舱加注也顺利完成。

奋楫扬帆勇攀高,提质增效谱新章。新的一年,上港集团将凝聚全港一盘棋、一股劲,争当“三好”嘱托的践行者和国际一流航运枢纽的建设者,持续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实干和奋斗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